韓路路 李偉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職業學校辦學的基本模式,各校都根據自身的條件與專業特點開展了各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本文結合宣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與企業合作的各種形式歸納探討校企合作的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內涵與目標:
校企合作教育主要以市場的社會需要為目標來進行的,是學校與企業共同舉辦的培養人才的過程。校企合作的基本內涵是產學合作,雙向參與,實施途徑是產學結合,付諸實踐,實現目標是增強辦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素質,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學生的未來謀劃出路,積極推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國外的職業教育目標是針對企業的需求,進行人才的培養;學生在學校里學習的技能能夠匹配企業的需求,畢業有能夠實現學校教育和崗位的無縫對接;跟國外相比,我國的職業教育一直處在不溫不火的尷尬階段,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莫過于學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無法跟企業需求無縫銜接。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但很多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交流少,合作少,或者合作停留在形式上,使得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無法在畢業后,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既是國際教育發展的成功案例,也是解決高職教育缺點的有效方法。換句話說,校企合作教育既是時代的體現,也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二、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選擇
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是必然存在的,但是不可否認定的是校企合作,在某些高職院校當中屬于成功案例,而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則是選擇了正確的校企合作模式。
筆者認為,為了推動校企合作教育的深入發展,依據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三種校企模式是值得推薦的:
首先,校辦企業模式學校通過運用校辦企業來實現校企合作教育,學校可以根據各個專業特點,根據企業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或者可以利用集教學生產與科研企業化管理于一體的實踐活動。
其次,企業辦學模式。企業辦學模式,主要是指企業自主辦學,或者是政府將學校統一規劃,為企業來進行管理以實現校企合作教育。實際上,有些中等專科學校都是運用企業辦學模式來進行教育的,所以從重點中專上升為高職院校的學校,就可以利用企業辦學這一模式,但是必須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才能夠使得其辦學模式得到飛速發展。
最后,校企合作股份模式學校與企業之間可以運用股份制形式來進行校企合作教育,這里的企業既可以指國內的企業也可以指國外的企業。可以是國有企業也可以是私有企業。企業大部分以技術,師資力量,場地以及設備等方式投入高校,企業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對教學起監督作用。
3 校企合作建設
臺達集團與中國高校之間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其中以哈爾濱商業大學工業工程成立了IE為例子,主要講述臺達集團的培養模式,實驗室共建,培訓教師以及網絡企業等方面。
三、校企合作的具體實施
3.1 制定教學文件。在校企合作中主要包括學校和企業,學校和企業之間能否實現信息的共享,這對于校企合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采用項目管理方式,臺達的企業人員與學校的學生在培養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制度,主要由項目負責人對學生日常教學實踐的管理與監督,同時對學生初次進入企業的流程進行熟悉,對技術進行掌握以培訓他們的專業技能,加強對于人才培養模式的校企互動,也就說企業為學校提供充足的基地,設備以及原料等設施,并指派專業的人員參與到學校的教學活動中,讓企業的優秀管理人員到學校當中去教授課程,同時管理人員還可以繼續學習知識,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當企業優秀管理人員走進學校時,既可以給學生教授課程,也可以給員工進行培訓,從而更加深入的探討和研究企業的內容,不斷豐富自身的實踐經驗。。
3.2 實驗室共建。在構建實驗室的過程當中,要增加一些企業的素材。這些素材會有利于學校的教學工作開展,對教學過程有著重大意義,能夠為學校實驗室提供良好的設備,為實驗室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為學生和老師提供更好的實驗室環境。通過進行實驗,有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從而有利于企業與學校之間開展學術交流,增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同時建立實驗室能夠使得企業提高實驗室的使用效率,符合企業生產的發展需要,使員工在進入崗位之前有更多的培訓機會。
3.3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能夠影響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所存在的重大難題。企業對于教師的培訓意義重大。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時也決定著學校是否能夠培養出一大批具有專業知識的應用型人才,所以說,要加強對于人才的引進,不斷完善人才管理機制,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加強對于教師團隊的培訓,有針對性的培養教師,企業在教師的培訓方面要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素養,給予教師更多實踐經驗,給予青年教師參觀企業的機會,對教師進行專業化訓練。
3.4 實行網絡化教學。許多院校只根據大綱上的教學內容,由老師統一進行上課,一般對網課只進行選修,在2018年9月臺達集團為哈爾濱商業大學提供了網絡化教學學生,除了在校學習具體課程之外,還必須要學習由企業所提供的網絡教學,指導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專業知識,也能夠在學校中積極開始教學,讓學生對企業有更深的了解,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企業的教學,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好充分的準備。
3.5企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的指導。臺達班的學生可以去公司參觀具體的教學設計,通過不斷積累經驗,將所學的經驗利用到畢業設計當中,同時企業管理人員還可以參與學生的畢業論文,可以對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進行相關指導,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經驗,提高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在選擇論文方向,這一方面可以積極結合企業實際的問題進入深入研究,增強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加強對于企業的認知力[4]。從而達到畢業設計對于學生的具體要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郝孝華“. 訂單班”“定向班”是校企合作的新模式[J].才智,2013(13):84.
[2]鄧秋實.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機制的探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
[3]劉曉.利益相關者參與下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王迎新.中職校企深度融合運行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