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埃及、哈薩克斯坦、越南等國對豆類、小麥面粉、大米等農產品實施出口禁令,聯合國糧農組織等機構也對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出現的糧食安全問題發出預警。國際糧食市場的不利形勢對國內造成了一定的輿論影響,一些自媒體中出現了全球糧食危機論調,“糧庫告急”“糧油食品將緊缺”“要屯糧三個月”等網絡謠言在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體中不斷傳播。3月末,一些地區出現的搶購糧油現象受到關注。多地媒體和網民曝出市民扎堆在商超大批量購買米面油的圖片和視頻。新浪微博中出現了“搶米”“搶油”相關微話題,閱讀量達到800萬次。
4月初,針對國內糧食安全擔憂情緒和一些地區的囤糧現象,有關部門和各地政府多渠道密集發聲,權威回應產生良好效果。2-4日,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用數據說話,對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糧油市場供需情況進行全面解讀,通報的“疫情以來沒動用過中央儲備糧”“小麥稻谷庫存可夠全國吃一年”“4句話回應糧食不用囤購”等,頻頻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相關微話題的閱讀量共計12億次。“@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等媒體微博發出的相關消息,點贊量共計26萬次,視頻播放量共計3160萬次。同時,湖北、重慶、四川等地政府部門通過官方網站和政務新媒體,做出了“庫存充足”“供給寬裕”等回應,在各媒體平臺中廣泛傳播。隨后,囤糧熱潮的消退也被媒體報道。6日開始,《證券日報》《新京報》等媒體連發報道,稱超市米面油購買量下降,囤糧現象逐漸消失,多數消費者表示不會盲目囤糧。
此外,我國糧食安全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也進一步增強了輿論對“中國碗裝中國糧”的信心。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任務要求,其中對保障糧食安全的強調成為熱點議題。輿論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背景下,穩定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是強化底線思維,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緊要。同時,農業農村部等11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強調從五個方面抓好2020年度糧食安全省長負責制。國家對東北地區的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期限延長了一個月,截至3月31日收購期結束,中儲糧累計完成中晚稻最低收購價收購2208萬噸,較上年度增加35萬噸。上述情況也被輿論積極關注,《經濟日報》、人民網等媒體就此匯總介紹了我國糧食生產扶持政策、糧食應急保障體系、糧食自給自足的安全結構等,發出“中國有糧心中莫慌”的呼吁,認為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正發揮強大作用,能夠及時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