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不僅提倡國家之間共同發展,還呼吁人類命運休戚與共,這對于國家和個人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國際社會中存在對中國“和平崛起”以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錯誤理解,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加之我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方式上還不夠完善,所以要優化傳播方式,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得到更好地宣傳。
【關鍵詞】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方式;優化路徑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去看待人類未來,將人類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讓人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一體性關系,這不僅能夠促進人類自身的發展,也是完全符合全人類利益的。不僅如此,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還倡導各國之間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對協調國家間的關系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國際社會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十分必要的。2012年中共十八大,中國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017年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決議等國際文件。可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的傳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國際社會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不良的因素,阻礙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的發展,面對這些不良因素,我們要堅定信念,明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同時,面對現今傳播方式上的不足,要積極完善和優化,加快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的傳播。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的國際環境
國際環境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的國際環境必然會對傳播產生積極作用,反之亦然。而當今國際社會,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懷疑以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錯誤認識依舊存在,這也就從間接和直接兩個方面阻礙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的傳播。
(一)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懷疑
改革開放以來的四十多年里,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生態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國際上的地位以及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這樣的巨大變化讓一些西方國家產生了恐懼心理。雖然中國一直奉行合作共贏理念,也一直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外交準則,我國領導人也多次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和平崛起”依舊持有懷疑態度。尤其是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更加深了這些西方國家的懷疑程度。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納瓦羅就寫過一本書——(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認為“中國正在開展大膽的行動尋求全球經濟霸權。”[1]中國在經濟上的迅速發展讓一些西方國家感受到了威脅,并開始鼓吹“中國威脅論”。因為對于一些奉行強權政治的西方國家來說,在國際社會中,實力強大的國家獲得大利益,實力弱小的國家獲得小利益,沒有實力的國家被瓜分利益。但是中國的快速發展,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劃分規則,這對于一些西方國家來說意味著利益劃分的重新洗牌,所以對中國的發展很是忌憚。不僅如此,一些西方國家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是想成為新的世界霸主,認為中國強大以后也會走鞴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道路,這樣的不實言論對中國在國際上的良好形象產生了消極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強調:“中國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2]雖然中國始終強調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是對中國“和平崛起”的懷疑態度以及鼓吹“中國威脅論”依舊存在,這就會造成國際上一些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的形象產生負面的印象,對中國提出的理念也會持有懷疑和否定的態度,這就間接影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上的傳播。
(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誤判
中國自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已經明確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旨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共同發展。”[3]所以實現共同發展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首要目標,并且作為新的全球治理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是為了解決國際社會正在面臨的各種全球性難題,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是西方國家的很多學者認為:“國際權力格局的‘東升西落和均衡化趨勢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出臺的背景,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為中國構建未來國際秩序提供了契機。”[4]在這些學者看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構建新的國際秩序的工具,完全扭曲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原有的深刻內涵。并且,一些西方學者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賦予了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不僅認為該理念是中國在與西方國家爭奪國際話語權,更是中國模式在世界的推廣,僅從狹小的利益觀去看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忽視了其本質上對全人類解放的深切追求,所以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持完全否定的態度。毛澤東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但是這些西方學者沒有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深入的調研,就發表一些有失公允的言論,不僅會對其他學者正確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產生消極影響,更重要的是這些言論和文章的發表,對國家的民眾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民眾在這些文章中跟隨作者的想法同樣也會產生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錯誤理解,這也就直接影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各國人民中的傳播。
雖然當今國際環境中依舊存在一些不實的言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產生了消極的影響,但是我們應該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中國不爭霸的決心,也用實際行動去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在實踐中不斷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傳播,讓更多國家和人民認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的主要方式及不足
當今社會,我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主要還是依靠國家領導人進行國事訪問、參與國際會議時的重要講話以及使用傳統媒體這些方式展開的,雖然這些方式在傳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需要我們不斷地改進。
(一)國事訪問及國際會議
我國第一次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國際社會傳播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俄羅斯時,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的演講,同月在訪問坦桑尼亞時也提到命運共同體。隨后,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到同年在聯合國總部發表講話,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在不斷地完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不斷通過國事訪問以及國際會議向世界傳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可以說習近平總書記擔當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最重要的傳播者和橋梁。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演講時就指出:“我希望,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攜手前進,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5]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角色,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上的傳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同樣,我國的其他領導人也與習近平總書記一樣,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地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但是,不僅各國領導人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認可至關重要,各國的人民群眾的認可也十分重要,因為國家領導人和各國人民一樣都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對象。由于在國事訪問及國際會議中沒有辦法與當地人民群眾展開深入的溝通,我們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各國人民中宣傳,所以就會形成一些國家的人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了解不夠。同時,由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大多數都是在國際場合由領導人提出,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各國人民群眾對該理念產生了距離感,誤認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自身并無太多關聯。所以主要依靠國事訪問以及國際會議來宣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也會產生一定的不足,從而影響傳播的效果。
(二)傳統媒體
傳統媒體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的又一重要方式。為了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完整地表述出來,呈現在世人面前,我國已經出版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和第二卷,并且已經陸續翻譯成英、法、俄、阿、西等20多個語種,發行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今累計發行量已經有1000多萬冊。并且在2018年出版了《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一書,這本書收錄了2013年1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論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文獻85篇,是對2013年至2018年的詳細整理,并且現在已經翻譯成英文和法文版,未來也許會翻譯成更多的語種進行發行,用書籍的形式向各國人民詳細展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真實意蘊。雖然傳統媒體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依舊會存在一些不足。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五花八門已經吸引了很多讀者的眼球,尤其是青年一代的讀者,可能更偏向于閱讀電子書籍,在碎片化的信息里快速瀏覽。而紙質書籍沒有辦法做到隨時隨地的瀏覽,加之閱讀電子書籍的成本更小,故而對紙質書籍的需求量會減小。并且,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還是比較單一的,沒有辦法將各類工具相結合,所以傳播的內容呈現出來也比較枯燥,無法實現生動形象地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達不到讓人喜聞樂見的效果。不僅如此,我們的書籍是對過去文稿的整理,出版之后再給讀者閱讀,信息的時效性大大降低,無法給國外讀者呈現最新的理論,也會造成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理解的不全面。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方式的優化
針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對外傳播方式上的不足,應該從發揮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擴展新的傳播媒介和平臺以及開展國際學術交流等方面來進行優化,以此來提升傳播效果。
(一)發揮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
中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導者,不僅國家領導人擔當著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重要角色,中國公民也應該成為優秀的傳播者,積極開展與各國人民之間的宣傳工作,發揮民間外交在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間外交是增進人民友誼、促進國家關系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6]所以發揮人民群眾的重要作用,推動民間外交,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各國人民間的傳播是積極有效的。中國每年都會有大量公民出國游玩、參加學術交流、留學和工作,他們是最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一部分人,在國外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以及語言去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而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橋梁。同時,每年也會有大量的外國游客、學生以及工作人員來中國,我們作為中國公民應該展現人類命運休戚與共的思想,與外國人民友好相處,互幫互助,讓這些外國友人了解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決心。這樣一來一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他國人民中的傳播也就落到了實處。不僅如此,我國公民還可以組建各類援助團隊,對需要幫助的國家和人民提供幫助,用實際行動去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讓其他國家的人民真切感受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作用,從而認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二)拓展新的傳播媒介和平臺
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手機、數字電視以及互聯網等新媒體形式已經成為我們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也已經成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使用新的傳播媒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傳播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推特、臉書、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其它的自媒體,都可以成為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工具,在這些媒體中發布相關的視頻資料或者文字符號,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由于這些媒體傳播性、交互性以及時效性強,發布的信息能夠快速傳播開來,不僅可以讓用戶快速了解相關信息,也可以擴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的范圍。并且,新媒體中各類功能齊全,能夠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更加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在各國人民面前。同時要構建豐富的網絡平臺,打造專門的網站,不僅將中國資訊傳播至他國,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平臺,也能夠將其他國家的一線資訊傳回國內,就如同“津巴布韋華人網,在講好華商故事的同時,將津巴布韋的一線資訊傳回國內。”[7]這種專門打通國與國之間文流的網站可以更好的向對方國家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增強兩國之間的政治互信。不僅如此,中國還應該打造自己的話語平臺,“據統計,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每天的新聞發稿量占整個世界新聞的80%左右。”[8]可見,西方國家正是憑借自身話語平臺的優勢維系國際話語實力,所以我國也應該構建自身的話語平臺,中國的人民網、新華社以及其他主流平臺應該加強與其他國家媒體的合作,提升中國新聞在世界新聞中的份額,擴大我國主流媒體在國際中的影響力,以此更好地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三)開展國際學術交流
一直以來,中國學術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研究非常深入,而國外學者的研究也有很多角度,所以開展學術界關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活動是很有必要的。例如開展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一起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行研究和探討,外國學者從中國學者的論述中可以加深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層次、全方位的理解,這為外國學者研究和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莫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中國學者從外國學者的論述中可以知道國外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角度以及各類不足,從而為我們的傳播內容指明了方向。并且,可以用(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外文書籍為載體,加強中國學者與國外學者的交流。中國學者以及工作人員可以趕往其他國家進行學術討論與宣傳,開展專題座談會,與外國學者共同探討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可以在其他國家展開宣講會,直接與他國的人民群眾交流,了解他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看法,進而根據各國人民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宣傳方案。“通過學術交流和接待來訪傳播成果和理念”[9]可以從學術層面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因為學者不僅在學術界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在人民群眾的心目中也有極高的地位,很多群眾信服學者的觀點和思想。所以通過學者間深入的學術交流,讓外國學者真正了解人類命運共向體理念的真實內涵,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是非常重要的。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國際社會的傳播是必要的,只有各國人民了解到自己與他人的命運是密切聯系的,人與人之間的摩擦以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才能不斷地減弱,在面對各類全球性難題時才能守望相助,共同戰勝困難,從而獲得人類長久的發展。雖然現今國際社會中依舊存在著不利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傳播的因素,同時中國的傳播方式也不完善,但是中國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為了全人類的發展,所以即使我們面臨著很多的困難,也依舊會堅持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參考文獻:
[1]彼得·納瓦羅.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M].2006.
[2]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一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EB/OL].(2017-12-02)[2020--04-28].http://world.people.com.cn/n 1/2017/1202/c1002-29681600.html.
[3]中共首提“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和平發展[EB/OL].(201-11-11)[2020-04-28].http://cpc.people.com.cn/18/n/2012/1111/c350825-19539441.html.
[4]羅云,胡尉尉,嚴雙伍.西方學者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和評介[J].社會主義研究,2020(1):154-160.
[5]習近平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EB/OL].(2018-10-17)[2020-04-28].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18/1017/c64094-30345410.htrnl.
[6]習近平:民間外交的舞臺將更加廣闊[EB/OL].(2012-05-15)[2020-04-11].http://news.cri.cn/gb/27824/2012/05/15/2225s3684215.htm.
[7]吳建民,于洪君,劉海方·中國對非洲民間外交:傳統友好、潤物無聲[A].中國民間外交報告(2016)[C].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135'.
[8]溫祖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傳播現狀與改進策略[J].對外傳播,2019(11):38-40.
[9]翟亞柳.進一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對外傳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01):13.
【作者簡介】谷樂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創新團隊培育項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項目編號:WK2111070006)階段性研究成果,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