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蕾 張名章
【摘要】彈幕文化能跨時空的將觀眾結合在一起,提供更加自由的虛擬互動和二次創作的文化空間。各個媒體利用其優勢突破本身局限性達到資源通融、宣傳互融和利益共融。本文從融媒體視域下受眾對彈幕文化的需求進行解讀,分析融媒體中彈幕文化的傳播策略與傳播方式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融媒體;彈幕文化;傳播特征
一、彈幕文化
彈幕原意為軍事上炮兵使用火炮提供密集炮攻,自視頻網站Nicinico引入視頻播放界面內以滾動形式的文字用來評論,彈幕引申為視頻界面內彈出來的評論字幕。“彈幕文化”一詞出自虎嗅網,意為隨著越來越多的視頻中開通彈出式評論:使用戶群體不斷增加,進而形成基于虛擬的話語環境中的一種文化。互聯網的彈幕能跨時空的將同一受眾結合在一起,建立不限時間、空間、作者、受眾的優勢文流,提供更加自由的虛擬互動和二次創作的文化空間。在網站平臺的觀看過程中觀眾可以結合心里所想和手中鍵盤進行文流進而達到與其他志同道合的人共鳴,獲得社會互動性和認同感[1,2]。
彈幕文化作為小眾文化逐步邁進主流文化,不僅是受眾娛樂性和審美性的提升,也是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各地網站甚至電院影也開始挖掘這種易操作、低門檻的視頻二次加工,既可以對已經解構好的影視作品再生產,也可以激發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對抗與協作。互聯網語境下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是生產者,所有的內容都具有開放性評論的特征,觀看者也有話語權和再次解構創作的愿望。2019年12月31日晚,B站跨年晚會在線觀看直播人數突破8000萬,當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這次里程碑式的跨年晚會成功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時代的觀眾達到廣泛認可。
彈幕文化具有反饋即時性、互動性和碎片化的特點。傳統視頻反饋表現在視頻下的評論區,存在評論延時的時間差,不能即時與視頻同時播放[3]。彈幕系統通過信息技術將評論同步在視頻畫面上能達到即時地反饋,所以彈幕文化具有反饋即時性。彈幕具有高參與和高互動性,滿足觀眾日常的社文需求,在彈幕上互相表達自己的見解并進行交流溝通,可以拉近人與人的情感關系。彈幕文化還具有碎片化的特征,碎片化原指將完整的內容分割成諸多碎片部分,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為適應網絡快節奏的發展,通常不再是長篇大幅的評論,而是偏愛快餐式的簡要表達。大數據下的彈幕文化表現在信息交流的碎片化更容易在互聯網傳播。
二、彈幕文化在融媒體視域下的傳播策略
(一)資源通融,平臺整合
融媒體充分整合其他媒體的優勢,把人力物力財力資源互融,利用各自的傳播形態和媒體文化在統一平臺上整合共同服務。如原來的B站彈幕文化被引入主流視頻網站,現如今視頻網站將原來的評論功能基礎上添加單獨的彈幕功能,觀眾觀看視頻時不用點開評論區就能及時看到其他人對同一時段視頻的評價,評論對應視頻更加精準,積極帶動增加了評論閱讀數量,又提升了觀眾參與感。通過平臺整合受眾可以通過群體文化形式找到資源共享,媒體運用媒介載體功能設計更趨于人性化的服務[4,5]。
(二)宣傳互融,傳播力量
彈幕文化通過融媒體建成一套互補的宣傳體系,以傳統媒體廣播《越夜越動聽》為例,廣播節目開發新形式也可以發彈幕并轉發給朋友。融媒體結合廣播的迅捷、電視的直觀、網絡的沉浸感三者強強聯和、揚優去劣拓展傳播新路徑,各個媒體突破本身局限性達到宣傳互融。如春節后隨著疫情的不斷蔓延打亂了各類晚會現場正常的直播,在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背景下,基于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彈幕文化此間迅速發展,進而得到權威媒體的關注。彈幕文化取代現場觀眾進行線上信息共享,從網絡平臺走進電視直播中,觀眾通過收看直播參與同步評論互動社交。湖南衛視對元宵晚會進行調整,原定的觀眾席因疫情改為網絡直播的彈幕式觀眾席,可在線上互動傳遞溫暖,觀眾和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共克時艱。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役”中不僅為文藝工作提供更多可能,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通過宣傳互融傳播自己的力量。
(三)利益共生,和諧共融
融媒體最終目的是贏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社會效益是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資源,如媒體融合,滿足社會上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6]。社會效益往往包含很多方面,如政治、思想文化、生態環境等多方面考t。彈幕文化在融媒體視域下結合多種傳播方式達到利益共生,為社會發展提供積極作用。受眾通過彈幕文化的傳播產生生產消費活動,能帶動集聚效應,經濟效益中的集聚效應是指彈幕文化在傳播空間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衍生活動向某一中心靠近的向心力,是導致媒體流量不斷擴大的基本因素,有利于凝結受眾群體。這里受眾是傳播的核心,其他媒介都是受眾思想的延伸和心理外化的結果。這一群體文化的運營模式具有創造性和可持續性,并為其他傳播途徑提供有益經驗。
三、融媒體視域下彈幕文化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彈幕文化是體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體驗方式。彈幕文化的出現體現了個人對主流文化的解構和重新定義。觀眾不再是單獨的個體獨自觀看理解一部作品,而是通過融入自己的認知進行再創作并共享信息的過程。彈幕文化往往具有開放性,基干互聯網平臺的彈幕文化具有草根性,大眾通過網絡便于文流,開放的評論可以讓觀眾自由發揮得到意外的創新收獲。彈幕以觀眾思想外化的方式呈現在屏幕上進行及時交流,觀眾通過“彈幕社交”提高對作品的參與感,是個人價值展現在群體互動中的重要體驗方式,也為社會提供更多可能性的互動方式[7]。
彈幕文化有利于消除多重傳播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彈幕文化從傳統的單人觀看向多人傳播構建點對多的信息網到觀眾同時觀看資源共享的多對多的在線交流,給受眾帶來了全新的交互體驗。如有些視頻存在觀眾無法理解的事情,彈幕可以通過解釋說明進行互動,保持更強的話題性和參與度。各個層級不同的受眾拼貼式創造新語意,在原來的基礎上相互學習更多的小眾文化和不同見解,讓相關作品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傳播的范圍也由一對一的單向輸出轉變為全方位的溝通交流。
(二)消極影響
言論不可絕對自由,需要正確引導。在(1984)中人們的人性和自由被控制,在《美麗新世界》中人們被對標準化的欲望所控制,文化不能稱為畫地為牢的監獄。彈幕群體中的個體因為個人背景和文化差異化嚴重,一些人如果過于沉浸在低可控的彈幕中很容易迷失自己,失去獨立思考的機會[8]。彈幕文化可以解放我們的話語權,但是過度的話語自由會使無序錯誤的信息給我們施加心理壓力,無底線的評論更是威脅整個媒體秩序進而影響社會治安。從某種程度來說,主流文化也應承擔引導社會輿論和責任的作用。
由于彈幕發出的評論大都是匿名,低成本的虛假信息就有了傳播空間,彈幕審核門檻低、缺少權威性監管、難以達到全面監控,網絡環境容易變成謠言的聚集地。還有侵權問題嚴重,如從其他網站摘取信息再發表容易造成版權侵占問題。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彈幕評論鉆不完善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的空子進行網絡暴力。網絡匿名弱化了觀眾對法律的感知,并導致了群體對違法界限的模糊認識和責任的推卸。
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建立在互聯網平臺的融媒體成為匯聚所有媒體優勢為一身的新選擇,彈幕文化搭乘這輛快車成為人們傳播互動的新方式。通過分析融媒體視域下的彈幕文化的傳播途徑與影響我們可以看出,彈幕文化作為一種新的群體形態看似松散,但實際凝結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個體,從使用彈幕的用戶量不斷增長為傳播提供強大驅動力可以看出彈幕文化在互聯網中呈現新的傳播特征并逐漸具有了強大影響力。彈幕文化產生的影響有利于我們更客觀地認識這把“雙刃劍”,有利于彈幕文化在融媒體時代走的更遠。
參考文獻:
[1]蘇裴.從B站彈幕看《國家寶藏》對青少年的吸引力[J].電視研究,2019(04):61-62+71.
[2]張錚,鄧妍方.從《國家寶藏》探析傳統文化在彈幕場域的建構[J].電視研究,2018(07):29-31+34.
[3]馮韶丹.彈幕視頻語言的四大特征[J].傳媒,2018(11):47-48.
[4]郝楊.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發展研究[J].電視技術,2019,43(09)二15-17.
[5]黃雨潤.全媒體時代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電視技術,2017,41 (03):38-41.
[6]黃楚新.“互聯網+媒體”——融合時代的傳媒發展路徑[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22 (09):107-116+128.
[7]常昕,李庚軒,朱瑩.媒介融合視角下的“彈幕”傳播[J].傳媒,2015(02):52-54.
[8]朱亮.彈幕文化對主流文化的象征性抵抗[J].青年記者,2016(35):4-5.
【作者簡介】房蕾,昆明理工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