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路瑤 喬永平
【摘要】施韋澤的人格魅力不僅僅在于他的學識淵博,而是他身體力行去踐行他的敬畏生命思想,實現了真正的知行合一,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啟發意義。施韋澤理論成果的最核心要旨是敬畏生命,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更對生態環境保護、爭取世界和平等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敬畏生命;知行合一;生命共同體;施韋澤
阿爾貝特·施韋澤的《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無疑是適合新冠肺炎疫情這一情境之下閱讀的書籍之一,這是一本論文集,由漢斯·瓦爾特·貝爾把施韋澤有關敬畏生命主題的論文編輯而成,現在看到的中文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的,該書曾經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于1992年初版和2003年重版,此書能夠不斷出版,足以說明它的價值和影響力。
一、施韋澤的人格魅力及啟示
施韋澤的人格魅力不僅僅在于他的學識淵博,而且在于他身體力行地去踐行他的敬畏生命思想,實現了真正的知行合一。和甘地一樣,這種影響主要是由于他以自身生活實踐作出的榜樣的力量。施韋澤不僅是神學博士和哲學博士,而且還是一位管風琴演奏大家和巴赫音樂的研究家。更為重要的是,他拋棄原本優越的生活條件和遠大的前程,在30歲時開始學醫,在獲得醫學博士取得醫生執照后,遠赴非洲,建立自己的診所,義務為當地居民治病長達五六十年。他不僅提出了敬畏生命的思想,并且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始終踐行著這一思想,實現了真正的知行合一。施韋澤的德行對我們思想宣傳教育工作的啟示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灌輸,更要在實踐中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面對突發而至的疫情,普通的老百姓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足不出戶,不給國家和政府添亂,就是愛國的最好證明。各個地區的醫生和護士站在疫情的第一線與病毒戰爭,義無反顧,美麗逆行,體現的不僅僅是愛崗敬業的精神,更是一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還有無數各行各業的工作者、志愿者,他們都在以默默的行動踐行一個公民的責任。疫情面前,有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統一調配人財物,精準施策,再一次用高效的防控效果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充分體現了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共抗疫情的民族精神。在疫情面前,各個民族和地區的心緊緊聯系在一起,不分你我,只有一個中國。疫情中涌現的無數生動的案例,閃爍著人性中的光輝,彰顯出讓人心定的中國力量,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直接、最鮮活的素材。如今中國疫情得以緩和,勝利的曙光近在眼前,中華民族再一次經受住了突發公共危機的考驗,不愧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二、施韋澤敬畏生命思想的現實意義
從(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中可以看到,施韋澤一直強調的就是敬畏生命。這里的生命不單單指人的生命,而且還包括動物和植物等在內的一切生命,實現生命意志的休戚與共,這一思想不僅拓展了倫理的對象,實現了倫理學的革命,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更具有實踐意義,具體表現為人為生命進行的一切活動,如慈善行為、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反對戰爭等。自2003年SARS暴發以來至本次新冠疫情,中國人一直在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尤其是人與動物的關系。雖然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有著豐富的愛要涉及生靈及萬物的合理內核,并受到施韋澤本人的高度評價及有益的吸收。但我們自身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尤其是受到市場經濟下資本的逐利和物質主義的沖擊,一度無視自然的發展規律,向自然界過度地索取,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拋棄了幾千年的優秀思想內核。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人與自然是相互作用的,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欲破壞了自然,那么終有一天要受到來自大自然的報復。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所以更要對自然懷抱一顆敬畏之心,而不是想著統治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人類要認識到自己其實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與大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人類向大自然索取的東西終有一日會反噬到自己,所以要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啟示
(一)中國共產黨重要的領導作用
正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機遇,大力發展了國民經濟,使中國得以在世界之林中崛起。在突發的新冠疫情面前,正是由于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統一部署,全國才能夠統一協調人財物,下好一盤棋,各行各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應對新冠疫情。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大家才能有了主心骨,一切聽從黨的指揮,勁往一處使,而不是一盤散沙,這也保證了抗擊疫情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我國的損失。這一次有效抗擊新冠疫情,體現了中國人民面對困難的堅強意志和團結一心,更充分說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力力量。
(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還需要有共同的民族精神
除了需要有堅強的領導力量,還需要有精神的力量,也就是凝心聚氣的民族精神。不同時代的民族精神的內涵各有不同,但都作為中國人民內心的力量為他們的前行指明了方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動力。而如今的民族精神就是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各行各業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堅守著各自的職責,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為了同一個中國最大限度地奉獻自己的力量,最充分地展現著中華兒女共有的民族精神。
(三)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承受著各個方面的壓力,也遇到了各種困難,許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和人民對中國都施以了援助之手,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最近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暴發,進一步說明了,在疫情面前,沒有哪一個國家和地區能夠獨善其身。人類唯有通力合作,互相幫助,才能最終戰勝疫情。而得到幫助的中國也正在大力幫助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不僅無私地分享中國抗疫的經驗,還無私地派出醫療專家團隊,并且無償提供抗疫物資,為世界貢獻著屬于中國的一份力量,充分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早已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
參考文獻:
[1]曹順仙.深化生態文明研究的理論體系與方法[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6(02):86-89.
[2]喬永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1).
[3][法]阿爾貝特·施韋澤.敬畏生命:五十年來的基本論述[M].陳澤環,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4]薛桂波.“負責人創新”視角下技術倫理的政策專項[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1).
[5]李亮.融合生態文化與地方特色文化建設美麗中國——基于蘇州生態文化建設的思考[J].漢字文化,2018(22).
[6]曹順仙,陳崇天.以“負責任創新”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區的創新發展[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2):51-56.
[7]曹順仙,周以杰.一種復合生態倫理何以可能——基于基因編輯嬰兒的倫理審問[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4):90-94.
[8]胡華強.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的功能分析[J].漢字丈化,2018(23)·
[9]楊修志.淺析杜威對“經驗”與“理性”概念的改造[J].漢字文化,2018(18).
[10]楊修志.《資本論》與大學生生態觀意識培養[J].漢字丈化,2018(22).
[11]吳寧子,喬永平.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大眾文藝,2018(11).
[12]吳寧子,喬永平.在困境中成長——讀《守望——中國環保HGO媒體調查》[J].經濟研究導刊,2018(33).
[13]曹順仙,周以杰.習近平綠色發展思想的生態哲學詮釋[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3).
[14]謝蔚暉.淺談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和諧共生觀念[J].漢字文化,2019(08).
[15]謝蔚暉.淺析董仲舒的生態倫理思想及其當代價值[J].戲曲之家,2019(28).
[16]趙紫葉.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校園心理,2019(01):
[17]謝蔚暉.于返璞歸真中追求本真的倫理之思——淺談盧梭的自然觀[J].大眾文藝,2019(13).
[18]謝蔚暉.歸隱下的自然觀比較分析——淺談盧梭和陶淵明的自然觀[J].大眾文藝,2019(14).
[19]謝蔚暉.環境倫理視域下可持續發展分析[J].漢字文化,2019(12).
[20]謝蔚暉.像山那樣思考——讀利奧波德《沙鄉年鑒》品生態整體主義[J].大眾文藝,2019(24).
[2]]喬永平,吳寧子.鎮江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治理的實踐探索[J].中國林業經濟,2019(05).
[22]喬永平.恒心與信仰的堅守——評孫建華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通史》[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6).
[23]喬永平,喬明宇.江蘇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和困境[J].漢字文化,2019(24).
[24]王金玉.馬克思財富觀的生態意蘊及其當代意義[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1).
[25]王金玉.論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方法論特征[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2).
[26]楊修志.“大眾”概念在當代的認識與反思[J].漢字文化,2019(22).
[27]楊修志,黃先締.淺析我國近代錢莊的丈化標簽[J].漢字文化,2019(08).
[28]趙紫葉.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普世價值和主導價值的關系[J].漢字文化,2019(14).
[29]康玲玲.以生命教育促進思想政治教育[J].漢字文化,2019(11)·
[30]申雨芊.對社會主義市場文化的思考——《讀金錢不能買什么有感》[J].漢字文化,2019(12).
【作者簡介】步路瑤,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喬永平,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研究》(項目編號:19MLD006);全國農業教指委2019年研究生教育管理一般課題《全日制農業碩士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研究》(項目編號:2019-NYYB-6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