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 ?要:文章首先闡述大數據的概念,總結主要應用途徑,隨后對當前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城鄉規劃研究技術、方法革新所面臨的困境進行總結、分析,最后在深入剖析問題的基礎上,探索、提出改善大數據技術應用、提升城鄉規劃研究水平的對策和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城鄉規劃研究技術;方法;革新
隨著現代網絡信息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領域獲取、處理數據的方式越來越先進,而這種方便快捷的數據儲存和處理模式,逐漸將人類帶向以信息爆炸、智能化等為突出特征的大數據時代,也給傳統城鄉規劃研究方法帶來些機遇和挑戰。因此,如何借助大數據、實現城鄉規劃研究的轉型發展、提升規劃服務效能,更好地實現“以人為本”的規劃理念,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1? ? 相關定義
1.1? “大數據”的基本概念
“大數據”一詞源于天文學、基因學等最先經歷信息爆炸的學科,是一個與傳統數據獲取、處理方式相對的概念。所謂“大”,主要指數據量已經大到電腦常規內存無法抓取、管理和處理,促使人類改進處理數據的工具。大數據具有量大、高速、多樣、低價值密度、真實性五大特征,突出優勢為預測分析、用戶行為分析。
由于對社會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價值,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數據技術應用,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明確提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目前,大數據技術在我國城市建設、交通、市政、醫療等多個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1]。
1.2? 在城鄉規劃研究中的應用途徑
(1)為規劃編制提供決策。城鄉規劃研究需要大量的地理空間數據以及人文、歷史數據,但受傳統數據收集、處理條件所限,許多城鄉規劃逐漸難以快速應對當前高速城市化進程中涌現的各種問題,暴露出定位不當、缺乏前瞻性等弊端。而大數據技術輕松實現了對社交媒體、手機、傳感器等海量數據信息的快速分析,通過大幅提高交通、人流分布等規劃研究基礎數據獲取的精度和速度,為城鄉規劃編制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2)推動規劃評估方式實現由“終極藍圖”向“動態漸進”的轉變。在大數據技術支撐下,規劃人員可方便快捷地采集任意所需范圍內的居民數據,這就給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選擇不同的對象進行規劃評估參與和信息回饋提供了可能性,并且通過這種城鄉規劃實現信息的適時反饋,實現了“規劃編制-規劃實施-數據、信息反饋-規劃修正-規劃實施”的良性循環,終結了過去“規劃規劃、墻上掛掛”的尷尬局面。
(3)提升規劃管理服務效能。在制定標準、協調數據統計口徑的基礎上,建設大數據中心、采用云計算技術,建立更為統一、全面、精準的管理信息聯動平臺,實現土地規劃和經濟社會規劃等數據信息共享,進而推動業務流程整合,向市民提供更加高效的“一站式”服務。
2? ? 主要問題
2.1? 數據獲取門檻高,大數據應用于規劃研究的基礎不牢
根據我國實際,目前數據獲取的途徑主要有。
(1)采取付費購買的方式,從互聯網公司、移動通信商等企業獲得。該方式獲取數據的時效性較高,但存在涉及個人隱私及知識產權障礙、成本高、屬性片面等諸多弊端。
(2)由園林、發改委、交通等相關部門免費提供。該方式獲取數據的成本低,但,由于目前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協調機制尚不完善,同時,受各部門業務范圍及工作流程所限,極大地制約了該方式獲取數據的時效性。
(3)通過社會調查。組織市民填報,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一手數據,但因調查范圍有限,加上當前大數據公共宣傳力度不足,公眾對此類社會調查尚存抵觸情緒,數據的準確性和普適性難以保障。
2.2? 高素質專業人才少,大數據應用于規劃研究的動力不足
大數據處理涉及數據庫、云計算、算法、人工智能、數據編程等多方面理論,給城鄉規劃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計算機水平要求。但從目前城鄉規劃專業學科建設來看,并未結合當前大數據發展趨勢,增加相應的培養內容,對規劃專業畢業生的計算機水平要求仍然不高,導致目前規劃行業在大數據分析方面大多仍以單一的數據展示及人工分析、總結規律方法為主,不少規劃管理部門、設計機構在面對TB,PB級海量數據時,出現人才“斷層”的現象,難以滿足紛繁復雜城市現象的探究需求。
2.3? 相關技術標準仍不完善,大數據應用于規劃研究依據不足
大數據于21世紀初引入我國,由于將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尚屬探索階段,許多相關理論還不成熟,關于如何進行數據轉換的標準規定方面更是空白,而這種依據不足的局面也給數據提供、處理帶來了較大困難,數據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更是無從談起,無形中成為大數據應用于規劃研究的另一桎梏。
3? ? 相關對策
3.1? 暢通數據獲取途徑,為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奠定良好基礎
地方政府應充分認識到大數據在規劃建設事業中的應用價值,把加強信息共享、發展大數據技術作為提升當地規劃水平、拉動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
(1)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出臺相應優惠政策或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數據信息企業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向規劃部門提供所需的交通、土地利用、居民消費等方面數據。
(2)成立大數據應用領導小組,制定制度,統一思想,打破各部門在規劃基礎數據信息共享上“各自為政”的現象。
(3)加強公眾宣傳,在全社會普及大數據知識,營造全民“共建、共享”大數據時代的良好氛圍。
3.2? 健全學科建設、強化培訓,充實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的人才力量
(1)各類高等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更新現有規劃課程體系,增加與大數據處理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內容,有目的地培養一批掌握大數據技術基本應用的專業人才[2]。
(2)針對現存人才“斷層”的尷尬局面,規劃管理、設計機構應結合崗位設置,積極引進計算機數據處理專業人才。將規劃師從基礎數據處理分析類工作中解放出來,著重通過專家講座或外派培訓等多種方式,增強現有規劃師運用數據結果,進行規劃研究的能力。
3.3? 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為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提供依據
(1)有關部門應牽頭科研機構,在對當前數據轉換標準混亂等突出問題進行詳盡調研基礎上,制定、更新一批標準規范,統一信息共享標準;完善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方面的法律法規、評價指標體系和資質認證體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為整合行業資源、實現數據集成與信息共享奠定堅實的基礎。
(2)按照相關規范標準、法律法規,在保證數據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基礎上,探索建設開放的數據平臺,推動數據獲取、數據存儲分析、分析結果可視“一站式”服務,暢通規劃工作者購買大數據服務的渠道,讓大數據技術可以更加便捷地應用到規劃設計、城市管理、政府決策中去。
4? ?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大數據處理技術在城鄉規劃研究中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對數據獲取門檻高、高素質專業人才少、相關技術標準仍不完善等諸多難題,仍需社會各界共同發力,暢通數據獲取途徑,為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奠定良好基礎。健全學科建設、強化培訓,充實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的人才力量;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為大數據應用于城鄉規劃研究提供依據,多措并舉,推動我國城鄉規劃事業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小東,湯志偉.智慧城市實踐中的數據利用挑戰和應對[J].智慧城市評論,2017(2):23-30.
[2]王德,王燦,謝棟燦,等.基于手機信令數據的上海市不同等級商業中心商圈的比較—以南京東路、五角場、鞍山路為例[J].城市規劃學刊,2015(3):5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