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俊 周燕霞 田偉
摘? ?要:目前,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在角色定位上存在誤區:重教書、輕育人、疏于心理指導。導師制下的教師角色發生較大變化,導師充當學生專業學習的解惑者、操作技能的傳授者、創新創業的合作者、生涯規劃的領路人、情感生活的咨詢師等。教師角色的轉變不僅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和因材施教,還能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導師制;教師角色;高職高專
大學,是一種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是與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機構既相互關聯又鼎足而立的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術的高等學府。高職高專屬專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同樣承載為祖國培養人才、為社會服務的使命。高職高專學生有其特殊性:學生自律性不強,學習能力較弱;情緒波動較大,學習狀態受情緒影響明顯;學習主觀性較強,受老師偏好影響較大;自尊心強卻脆弱,抗挫折能力較差等。張燕婷等[1]認為“95后”大學生存在自我意識較強、協作能力不足,開放意識較強、判斷能力不足,競爭意識較強、抗挫能力不足等特點;張達志等[2]認為不同類型生源高職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均不同,應該按需提供專業的心理指導。這些特點均要求教師能針對學生個性特點提供個性化指導服務,幫助學生順利、高質量地走好高職高專成長之路。
1? ? 高職院校教師定位的現狀
教書和育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大多數高職院校在長期施行專職教師崗位和輔導員崗位分離的情況下,造成高職院校教師普遍認為,教師主責就是上課,學生管理是輔導員的責任,且大學生絕大多數都已經成年,應該學會自律。此外,教師的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等機制上,對教學任務、科研成果等均規定了硬性指標,而育人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并沒有納入這些硬性指標,這使得育人成為軟指標,以致教書和育人相分離的情況在高職高專院校較為普遍。這顯然與高職院校“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相背離[3]。
作為教師,首先要培養的是身心健康的學生。由于學科特點,醫學類院校的教師不是師范類院校畢業,他們本身存在專業知識、技能較好,而教育心理、育人能力較弱的問題。高職高專的學生大多自律性較弱,情感上尚不完全獨立,很多心理問題需要疏導,他們求助的對象往往就是輔導員或是任課老師。此時,心理學知識的欠缺、對學生不熟悉將導致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這顯然難達成人才培養的目標。
2? ? “導師制”下教師角色轉變
1998年,美國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委員會在其報告《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中建議:每個學生都要有一名導師,導師與學生間一對一的關心對學生智力發展會產生最有效的影響,個人的表現受到觀察、糾正、幫助和鼓勵[4],這種形式應該在所有的研究型大學推廣開來。由于高職高專院校生師比較大,“導師制”中每位導師的培養人數一般為5~8人,“導師制”的開展能有效解決“老師和學生只是課堂上的師生關系”這一重大問題。
2.1? 導師充當學生專業學習的解惑者、技能的傳授者、創新的合作者
《教師法》明確規定: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教師將他的知識、經驗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這是職業的要求,也是教師所扮演的“基本角色”。教師的基本職責就是將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導師制”下的導師一方面由于要指導學生,更需要提升自我,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更新教學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另一方面,導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時間增加,能更好地了解學生需求,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
2.2? 導師充當學生人生生涯規劃的領路人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相對固化,普遍缺乏應用與創新創業意識[5]。高職高專藥學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咨詢、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都是高職教育的重要內容。經調查,近七成高職高專畢業生都表示沒有職業規劃,畢業后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崗位。通過導師制,學生在大一入學時就與導師結成幫對,導師可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求職技巧,并進行適當引導,促使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職業乃至人生規劃,讓學生們贏在起跑線上。導師可以結合專業特點,帶領學生創新創業。
2.3? 導師充當學生情感生活的咨詢師
高職高專學生不同于中學生,也不同于本科生,其心理特征存在既成熟又幼稚,既客觀又主觀等看似矛盾的特點,因此,高職高專學生更容易出現交往困惑、表達障礙、上網成癮、網戀網貸等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疏導。通過導師制,學生與導師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導師很容易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幫助學生解決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煩惱和困惑。
3? ? 結語
導師制下的教師角色發生了較大轉變,這對于高職高專藥學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來說,都具有積極意義:既能促進教師的自我完善和教學的因材施教,又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由于導師制開展時間較短,導師的選拔、考核、監督和激勵機制均未建立,后續還應當不斷探索、總結經驗[6],進一步完善導師制,使之與高職高專藥學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實現更好的融合。
[參考文獻]
[1]張燕婷,王海洋.95后大學生心理發展需求與社會工作的介入[J].肇慶學院學報,2017(38):61-64.
[2]張達志,李培培,冷士良.高職不同類型生源學生的學習需求與發展分析[J].職業,2018(31):30-31.
[3]鄭柏松.新時期高職院校教師的角色定位探析[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75-77.
[4]SCOTT N,STONE B.A? flexible? Web-based? tutorial? system? for? engineering, Maths? and? Science? subjects[J].Global Journal of Engineening Education,1998(1):36.
[5]謝宗波,樂長高,馬建國.基于“1+n導師制”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5):6-7.
[6]廖燕麗.高校班導師工作實踐問題與對策探析[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