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田 劉桂玲 王妍
摘? ?要:文章從美麗鄉村建設現狀入手,總結分析了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特別是鄉村景觀的農村特色丟失、農村城市化、當地傳統文化流失等,并提出了景觀建設突出地方特色、人文自然相融合、發展生態農業等建議與對策,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美麗鄉村建設;景觀特色;對策
1? ? 美麗鄉村建設概念界定
美麗鄉村是指在特色新農村建設模式指導下,在充分發揮各區縣生態優勢和產業特色的基礎上,推進鄉村環境的綜合提升、農村產業的持續發展和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力求把各鄉村都建設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現代化新農村,打造成為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產業特色最鮮明、公共服務最健全、鄉土文化最繁榮、農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區。
2? ? 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我國各地區美麗鄉村建設雖然取得了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誤區,需要引起重視。
2.1? 努力發揮農民主體性作用
在美麗鄉村建設試點的實踐中,政府與農民一頭熱一頭冷,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農民的主體性沒有發揮出來;制度原因在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主導方式發生偏差,混淆了“主導”與“主體”的區別;項目驅動方式的弊病、農村產權制度模糊、政府投資方向錯誤以及基層干部工作的政治生態環境存在問題等,都是政府主導美麗鄉村建設方式發生偏差的體制性原因。
2.2?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化的不足之處
在具體的層面,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在接受型項目實踐中,資源密集性的輸入導致了基層治理的困境。村民參與程度不足、村莊民主形式化成為項目實踐中的主要特點。弱勢村民阻工、強勢村民爭奪資源、政府直接干預項目客觀運作等現象,導致了項目制運作的異化。
2.3? 美麗鄉村建設的問題和誤區
一是規劃中的問題與誤區。如對規劃功能的認識存在偏差,片面強調規劃的絕對性;規劃對象選擇偏差以及由此形成的高昂規劃運行成本,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效果和質量。二是模式上存在的問題和誤區也比較突出。一些地方的美麗鄉村建設以“泛模式化”的方式推廣,違背“模式”的生成規律,揠苗助長式地任意創建模式,或者把“模式”奉為準則,盲目、教條和機械地套用。三是美麗鄉村建設中試點方面的問題。試點周期、樣本的代表性和對象選擇的公平性等問題都需引起高度重視。
3? ? 美麗鄉村建設的對策
美麗鄉村建設需要構建多策并舉的體系;創新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培育生態文明意識;加快循環經濟步伐,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科學規劃水平,優化空間功能布局;分類推進村莊整治,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基本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環境監管;開辟多元互補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
3.1? 貫徹生態文明的理念
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美麗鄉村建設之中,通過推進生態人居工程、生態經濟工程和生態文化工程建設,體現鄉村建設的環境之美、富裕之美。
3.2? 整合農村社區資源
美麗鄉村建設要以農村社區建設為載體,實現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現代化成果。通過著力于生活共同體建設,突出社區建設、自治、管理和服務的統一,強調農村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突出社區的共同精神價值,最終走向社區治理的現代化。通過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從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積極主導作用。通過深化和拓展農村社區服務,形成農村社區福利服務、救助服務和市場有償服務相結合的多類型、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服務網絡。全面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有效整合農村社區資源要素。
3.3? 進一步營造美麗鄉村建設的良好氛圍
各級政府要真正把美麗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強化對美麗鄉村建設內涵和意義的理解,切實轉變觀念,加大工作力度,千方百計解難題,集中力量抓推進,實現美麗鄉村示范一點帶動一片、村容村貌有大改觀、產業有大發展。要健全工作機制,成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資金整合統籌辦,明確部門職責,細化工作任務。各級領導干部和有關部門要多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多出真招實策,多拿真金白銀,多解難題辦實事。
3.4? 強化資金保障
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農民主體、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管理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1)謀劃好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充分發揮農民投入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和鼓勵能人大戶、企業、外資等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籌安排支農項目資金,有效整合扶貧、以工代賑、移民后扶、環保、農業綜合開發資金及農業項目等向示范點傾斜,全面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整體推進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實現村莊硬化、亮化、美化。(3)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財政獎、補力度,擴大群眾參與建設的知情權、管理權和監督權,激發農民主體的參與意識。(4)各有關部門要以示范點為平臺,統籌安排,圍繞美麗鄉村來拓展項目,讓項目圍著美麗鄉村建設轉,拓寬投資建設思路,逐步形成在政府帶動下,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農村基礎設施、社會公共事業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和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3.5? 健全美麗鄉村建設規劃
制定科學的建設規劃是實施美麗鄉村戰略的首要問題。要因地制宜,因點施策,統籌規劃,頂層設計,分類指導,突出地區特色,保持田園風貌,防止千村一面。根據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的原則,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打造精品產業,切實做到先規劃后建設、不規劃不建設。要強化規劃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前瞻性,分期分步做好示范村莊、示范點的綜合詳規,科學確定建設任務、建設內容、建設方案、投資規模,統籌兼顧示范點與鄉村、產業發展與人文特色、公共事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推進,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3.6? 建立清晰的責任機制
成立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相關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美麗鄉村建設的各項工作。各相關部門根據自身職能加強工作指導與服務。宣傳部門主要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的政策宣傳,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觀能動性,使創建活動家喻戶曉、人人參與。
4? ?結語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多規合一”是互動互促的關系和過程。推進“多規合一”,就是要推動主體功能區建設,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生態保護規劃有機融合;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首先要體現科學規劃先行,通過“多規合一”,實現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為此,要不斷破解“多規合一”實施中遇到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理想的美麗鄉村建設模式,處理好山、水、村莊和人的關系;創新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創新財稅激勵機制,引導資金合理有序、高效能動地流向美麗鄉村建設。
[參考文獻]
[1]劉彥隨,周揚.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挑戰與對策[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15(2):97.
[2]王文龍.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動力整合及其制度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15(12):53.
[3]柳蘭芳.從“美麗鄉村”到“美麗中國”:解析“美麗鄉村”的生態意蘊[J].理論月刊,2013(9):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