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順應網絡時代的發展,云課堂的形式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教學當中,尤其2020年新型冠狀疫情的猛速蔓延,加快了網絡教學的改革步伐。如何利用云課堂方式保證職后教育的質量?如何利用網絡手段進行互動教學?這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云課堂;職后教學;教學模式
一、云課堂的發展現狀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都在開展“云課堂”網絡培訓。所謂"云課堂",即打破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值,基于網絡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帶來的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培訓機構無需準備大量硬件和軟件,僅僅以互聯網龐大的資源作為后盾,通過網絡互動直播技術,就可以實現面向學員的,網絡同步和異步培訓,是一種真正完全突破時空限制的全方位互動性學習模式。
2019年10月2日,教育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指導意見,促進在線教育健康發展,提出到2020年,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大大加快了云課堂的發展平臺,讓云課堂的質量更上一個臺階。
二、各類云課堂模式的對比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云課堂模式不斷涌現,形成了直播、錄播、面授、微課等多種多樣的課程形式,筆者對比分析了常見的幾種云課堂模式。
1.錄播:就是提前將課程進行錄制,進行剪輯、配上相關的字幕后播出來。優勢:課程可進行后期編輯制作,呈現出最佳的效果。不足:錄播形式無法與學員互動。該模式比較適合不需要較多的互動即可輸出教學內容。
2.直播:這種形式通過網絡進行教師與學員間在線互動。優勢:時效性強,可隨時提問,而且可以看回放錄像,便于溫故知新。不足:對課程內容和直播硬件的要求比較高,對學員狀態無從知曉。
3.微課:一般為小于15分鐘的短視頻,用于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隨時可學習知識。優勢:視頻時間短,解決效果好,便于學習。不足:這種學習方式,知識不系統。
三、云課堂目前存在的問題
疫情過后,很多教育機構正逐漸開展網絡在線培訓項目,做到“停訓不停學”,與傳統的職后教育方式相比,云課堂的體驗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云課堂模式缺乏創新
針對在線學習,新東方前途出國咨詢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留學網創始人韋曉亮認為,中國的云課堂模式只是單純地將線下學習模式的課表和教材直接搬上互聯網,對學習者毫無差異化區分,單向地進行填鴨式教學。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做到無設計無教學,針對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線上教學互動,從而激發學員的學習意愿,解決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
2.學員狀態無從知曉
教師在電腦前講授,往往只能面對電腦講,看不到學員的表情和狀態。對于某個知識點學員是否聽懂,是否有異議,結合自己的崗位有什么經驗之談,教師往往只能憑自己的猜測。對于一些學員,可能還會存在“光在線、不學習”“只上線,不上心”的形式主義學風。這樣的“在線學習”,效果難以保證,還增加了學員的負擔,更背離了學習的初心。
3.教師設備操作不熟練
線上授課由于網絡、設備等原因,可能會遇到各種尷尬狀況,比如:教師正興奮地在講,結果學員反應沒開麥、聽不清、信號不好,出現卡頓現象。對于教師而言,調試設備會花費很長時間,忙得一頭汗,無法將精力全部放在課堂上。
4.線上授課,互動少
線上授課,多有教師講授為主,因此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而對于技能性比較高的培訓內容,由于材料、能力、時間等方面的原因,學員無法進行親自練習,教師無法現場指導。為了課堂互動效果,教師會與學員進行連麥交流。可連麥互動,人數有限。整節課授課的時間有限,如果課上頻繁連麥,會耽誤很多時間,影響授課效果。
四、基于云課堂的教學互動設計
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一個緩沖期,讓我們能夠重新審視教學方式、方法的變化。針對目前云課堂形式存在的各種問題,筆者認為要充分利用云課堂的網絡特點,加強在線教學互動設計。
1.利用好在線平臺,加強學員間互動
為了加強與學員之間的互動,教師可將學員提前分好組,布置問題后,各組通過建立討論組進行交流互動,教師可以在各組交流過程中,進各討論組進行觀摩。這種形式就好比在教室進行學員分組討論一樣,充分利用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其次,利用云課堂中的“擊鼓傳花”、“個人搶答”功能,讓學員在游戲中愛上參與互動和搶答問題,增加線上課堂的活躍度,同時這種方法也可作為隨機側面點名,避免學員“光在線,不學習”的狀況出現。
2.基于平臺,加強教師與學員間課前、課中、課后互動
云堂課的教學模式,學員可隨時提出問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節奏,集中答疑解惑。當然,這種在線答復問題的形式,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比較高,教師可在課前預估問題,提前準備。教師還可通過保存視頻回放,查看學員學習時長,作為平時成績的考核。
除了在課堂上互動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提前分享一些資源,引導學員課前思考,了解授課內容,思考工作中有哪些問題,從而帶著問題聽課,效果會更明顯。課后,教師還可以根據主辦方的要求,或者根據學員自身工作的特點,布置相應地、有針對性的課后作業,讓本次培訓是一次有輸出的學習過程,學以致用。
3.通過網絡,加強行業間互動交流
在我校進行云課堂教學過程中,發現可以使用釘圈功能和全國范圍內的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切磋交流,探討棘手問題。比如,筆者搜索到“中國職業病防治群”,群主會進行職業健康知識測試,組織相關話題討論,還會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職業病相關知識分享。通過在線學習探討,加強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很高效、很有質量的學習過程。
五、后語
云課堂在職后的教學模式中,還屬于一種起步的階段。新冠狀疫情的發展,加快了網絡在線培訓模式的發展。教師與學員在“云端”相見,每一片“云彩”各不相同。作為培訓人,我們有責任并有信心,創新思維方式,用新方法、新模式力爭打造更有質量的職后課堂。
參考文獻
[1]趙合勝.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教師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學能力[J],教育觀察,2018(10).
[2]謝書福.基于MOOC的供給式安全培訓模式探索[J],科學經濟導刊,2018(02).
作者簡介:
任潔(1989年5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黑龍江省大慶市,當前職務:教師,當前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HSE培訓教學、HSE體系審核、培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