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摘 要:突發的新冠疫情使實體書店遭遇生存危機。后疫情時期,實體書店該如何脫困?一方面,政府應多方面給與實體書店扶持和引導,比如資金扶持、制定免稅政策、減免房租、發放購書券、協助書店搭建網絡銷售平臺等;另一方面,實體書店也應轉危為機,積極復工復產,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實現自身數字化轉型升級。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實體書店;政府扶持;數字化;轉型升級
2020年一開年,我國猝不及防遭遇嚴重的新冠疫情。全國經過約半年的積極抗疫,我國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活動開始恢復,逐步邁入后疫情時期。3月11日,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了《關于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復經營的通知》。經統計,《通知》共3300多字,正文提到“書店”二字就高達21次,政府對重振書店的決心和扶持力度可見一斑。由此我們也可以想見,疫情時期實體書店所面臨的巨大經營困境。
一、實體書店面臨的困境
(一)營業額大幅度下滑,資金鏈瀕臨斷裂,存活困難。開卷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3月,國內圖書零售市場同比下降15.93%,實體書店2月零售總額比去年同期下降86.36%,是開卷進行相關統計以來的最低值。5月9日,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發布《關于全國圖書發行企業恢復經營情況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調研報告》)。調查顯示28.65% 的企業2020年整個第一季度都沒有收入,27.16%的企業無收入來源,而人員工資、場地租金、供應商回款等仍需正常支出。如持續停業,36.93%的企業表示可堅持1個月,36.93%的企業表示可堅持3個月,26.13%的企業表示可堅持半年以內。這說明,相當多的實體書店2020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急劇下降,但營業支出卻照常,若如無充足資金儲備抑或是新資金的注入,這會讓它們直接遭遇生存危機。
(二)線上銷售拼不過電商。首先,實體書店的網上銷售系統不夠完善,物流體系也遠不如電商成規模。其次,實體書店的書價一般較電商高出兩至三成。而且由于電商經常會有滿減活動,如若要與電商打價格戰,實體書店則毫無優勢。再次,實體書店主要依靠門店獨樹一幟的裝修風格、藝術品位和實物的直接感官效應來吸引讀者,帶給讀者獨特的文化享受,而當這一切觸不可及,那么實體書店便毫無懸念處于電商下風。開卷數據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1月至3月,網店渠道不降反升,同比上升3.02%,而實體書店渠道卻斷崖式下滑,同比下降54.79%。
二、實體書店脫困對策
(一)政府應給與實體書店多方面的扶持和引導。
一是給與資金扶持。政府應快速啟動實體書店扶持項目,通過資金注入,彌補書店資金缺口,緩解書店的經營困難和成本壓力。在這一點上,北京市已經率先行動起來。例如,北京市委宣傳部在市財政局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下,及時采取有力舉措,已評審和發放首批161家實體書店項目扶持資金,提振了書店經營者的信心,推動了書店的健康發展。北京市其他區縣如西城區、延慶區等也陸續開展2020年度實體書店及特色閱讀空間扶持項目,針對不同類型書店施展不同的扶持措施。
二是給與免稅政策。由于現行的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免稅優惠政策將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實體書店主管部門應繼續向稅務部門申請延續實體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免交增值稅政策。
三是減免房租,緩解實體書店房租壓力。早在3月1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局長王野霏就率先提出,今年規定在實體書店承諾和已經執行部分合同的前提下,經評估后預支2020年第二季度未或下半年發生的房租補貼,幫助實體書店穩定經營基礎,獲得下一步彌補損失、平穩發展的時間和空間。
四是發放購書券,支持實體書店。深圳作為“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于4月23日世界讀書日,首次面向市民發放共計10萬張購書現金抵扣券,市民領券后可前往參加活動的實體書店購書使用。由深圳新聞出版局策劃,深圳市宣傳文化基金聯合中國建設銀行深圳分行共同舉辦的此次活動,急書店之所急,積極為實體書店想辦法,用實際行動支持實體書店的發展,也給市民讀者確實帶來實惠。
五是幫助搭建網絡銷售平臺。由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八成實體書店沒法開業迎客,即便到實體書店已復工的后疫情時期,客流量依然備受疫情影響,因此政府應盡快協調資源并搭建平臺,將網絡銷售不具備優勢的傳統書店搬到互聯網上,幫助書店拓展收益領域。3月第一周,北京市和美團完成了“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產業協同框架協議,首批即有72家實體書店以整體業務形式入駐美團,圖書、文創、文具和餐飲零售等商品,享受同一優惠費率。
(二)實體書店采取自救措施。
一是積極復工復產。絕大多數的實體書店已經在做好防護措施的情況下,開店迎客,為疫情結束后圖書市場回暖而產生的企業快速發展機遇做好充分準備。比如外研書店在疫情嚴峻的二月時就已經有部分人員上班,蹲守在庫房積極為網店銷售點貨發貨。中央黨校出版集團主辦的大有書館是一家以紅色主題為特點的復合式書店,原計劃應于二月中旬開業,但由于受疫情影響雖未及時開業,但書店人員早已就位,并于4月23日這個第25個世界讀書日,配合海淀區委,在大有書館舉辦了海淀區2020年“書香海淀進萬家·小康路上E起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的啟動儀式。
二是充分利用線上平臺,推動書店轉型升級?!墩{研報告》顯示,參與調查的企業中,53.99%在通過網店賣書,32.91%在通過社群賣書,11.18%在做線上讀書會,10.76%在賣會員儲值卡,8.31%在通過直播賣書,另有26.41%在嘗試其他方式。網店、社群、線上讀書會以及直播這幾種方式都要依賴線上運營模式。不論實體書店是否愿意實現數字化轉型,新冠疫情都或多或少成為書店線上轉型的推手。例如,被網友多次評為“最美書店”的鐘書閣,于2月4日首開網絡直播。又如,2月26日至3月1日,Page One書店聯合線上直播平臺舉辦了三期吳冠中美育直播課程。言幾又、外研書店等也將書店上架美團,開啟圖書外賣服務。在后疫情時期,全方位加速實體書店的線上化進程,更是提上諸多實體書店的經營日程。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今日頭條的公號粉絲數量達到44萬,視頻直播活動更是做了40場。特色書店碼字人,試水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通過各種線上活動積累書店粉絲,增強讀者的黏性。江西新華發行集團也體會到,突如其來的疫情既給門店帶來極大的挑戰,也給線上業務帶來了機遇——集團建設的新華云智慧教育平臺在這次疫情中受到用戶歡迎,高峰期頁面瀏覽量達763萬次,獨立訪客達到3.7萬人;新華發行集團還表示,今后各門店要積極開展網絡直播項目,通過抖音、微信等自媒體平臺以短視頻、直播等方式為線下門店引流。
三、結語
突發的新冠疫情使全國的實體書店都遭遇了“寒冬”。后疫情時期,實體書店要恢復發展,仍面臨重重困難。要解決實體書店的實際生存危機,政府應在政策上給予實體書店多方面的扶持與引導,比如資金扶持、制定免稅政策、減免房租、發放購書券、協助書店搭建網絡銷售平臺等。面對發展困難,實體書店也要積極復工復產,轉危為機,積極創新,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利用好新技術、新媒體的優勢,實現自身數字化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署.關于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抓好疫情防控有序恢復經營的通知.[EB/OL]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網,2020-03-19.
[2]張妮.疫情下中國出版業與實體書店的困局與自救.[N]中國文化報,.2020-04-23(04).
[3]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版話兒.重磅|中發協發布《全國圖書發行企業恢復經營情況的調研報告》.[EB/OL] http://www.gxbgsx.com/news/show-28905.html,2020-05-09/2020-05-09.
[4]蔣若靜,蒲長廷.支持實體書店:北京倡議回款賬期延長3到6個月 推動給予書店房租減免.[N]北京青年報.2020-03-02.
[5]崔爽.書店開啟“外賣”業務既是自救也是轉型.[N]科技日報,2020-04-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