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淇
雞蛋在人們的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專家介紹,我國每年人均蛋品消耗量約22公斤,是世界最大的蛋品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目前我國蛋品產業仍以小規模為主,品牌化、現代化、產業化過低。
在北京各大超市內,消費者比較熟知的雞蛋品牌當屬德青源。據了解,其產品銷量占北京市品牌雞蛋的70%左右,輻射全國一二三線城市,且價格和銷量多年來一直很穩定。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德青源更是為保障雞蛋產品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青源”)成立于2000年,是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也是全國最大的蛋雞養殖和蛋品生產企業。
目前,德青源已經在中國布局32個國際標準生態農場,蛋雞規模高達1億只,其首創的雞蛋身份制度和農業生態模式引領了中國蛋品新規范。憑借自身實力,德青源成為2008年奧運會、2014年APEC峰會、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等重要活動、會議的指定雞蛋供應商,還曾兩度榮膺世界蛋品行業最高獎——全球水晶雞蛋獎。
嚴格防疫 首創 “雞蛋身份制度”
近幾年,隨著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市場上對肉禽蛋類食品需求量不斷增加,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
雞蛋的質量首先取決于雞。據介紹,在飼養過程中,德青源采用18項安全防疫措施,保護蛋雞成長過程中不受到疫病的傷害;在喂養上,精選玉米、谷物等綠色純糧飼料。值得一提的是,德青源蛋雞由8位博士和20位營養專家歷時20年精益求精的研發,科學喂養,保證每枚雞蛋品質一流。
雞舍采用智能自動化控制系統,完成自動喂料、飲水、通風、控溫等一系列工作,且籠底面積寬敞,保障雞群生活在最適宜的環境中。在食品安全控制和防疫方面遠超國內平均標準,如四級防疫體系,雞蛋不含有抗生素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蛋雞的健康,保障了德青源雞蛋的安全。
在德青源,每一枚雞蛋蛋殼上有品牌、有生產日期、有農場追溯碼。德青源首創的“雞蛋身份制度”,結束了中國雞蛋幾千年“無標準、無品牌、無生產日期”的三無歷史,推動并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部雞蛋標準,開創了我國雞蛋品牌的先河。
為了全程精心呵護每一枚雞蛋,德青源采用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雞蛋加工系統,雞蛋檢驗經過篩選去除裂紋蛋、斑點蛋、臟糞蛋等不合格產品,經過45?55℃溫水清洗后通過紫外殺菌系統將蛋殼表面的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進行清除,最大程度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并在最短時間內抵達消費者餐桌,以確保雞蛋的新鮮。
得益于一貫堅持的嚴苛標準,德青源雞蛋以卓越品質供港13年,歷經海關400多次檢測,安全通過率100%,在業界堪稱安全典范。
除此之外,德青源還獲得ISO9001、ISO22000、ISO14001、BRC等多項體系認證。擁有“家禽體重檢測方法、服務器及系統”“一種蛋雞福利養殖體系”“一種帶殼雞蛋超聲入味的制備方法”等多個專利知識產權,在科研技術領域引領蛋品行業品質發展。
在中國質量檢驗協會開展的2020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產品和服務質量誠信承諾”主題活動中,德青源再度獲得“全國質量檢驗穩定合格產品”“全國禽蛋制品行業質量領先品牌”兩項認可。
變廢為寶 開創生態循環模式
品質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但德青源一直以來穩定的價格還要得益于循環經濟的發展。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蛋雞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楊寧指出,廢棄物處理與利用始終是困擾產業發展的難題,在我國,蛋雞養殖業的糞便處理仍以自然堆放和直接還田居多,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對養殖和生活環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德青源的生態農場里,沒有難聞的雞糞味,這里空氣清新,藍天碧水,完全打破了對傳統養殖場的固有印象,從源頭上就保證了德青源雞蛋的安全綠色。
據介紹,為保障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德青源通過全球領先的農業廢棄物沼氣發電技術,每年將10萬噸雞糞轉化為1400萬千瓦時的電力和16萬噸有機肥料,供應周邊農戶的電力熱力等生物質能源,實現二氧化碳年減排8.4萬噸。為此聯合國開發技術署(UNDP)和全球環境基金(GEF)聯合授予德青源沼氣發電項目為“全球大型沼氣發電技術示范工程”,也是國家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
德青源開創的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模式,實現了生態養殖、食品加工、清潔能源、環保設備、有機肥料、訂單農業、有機種植的綠色生態循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授人以漁 創新扶貧模式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指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之舉。
2015 年德青源發起實施了金雞產業扶貧工程,率先在河北威縣試點。德青源大膽創新,探索形成了一套三權分置(所有權歸地方政府,經營權歸德青源,收益權歸貧困群眾)、合作共贏的德青源金雞產業扶貧新模式,以點帶面助力產業攻堅,輻射帶動周邊群眾,形成了脫貧助推產業發展、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良性互動格局。
據介紹,金雞工程為貧困群眾找到一條見效快、收益穩、無風險、無污染的產業扶貧之路,做到了四個帶動,實現了貧困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和重大創新。一是通過資產收益解決散貧問題,通過“公司+合作社”模式讓一部分致富帶頭人先富起來,帶動精準脫貧;二是采取 “蛋雞養殖、蛋品加工、能源和物流服務”一體化的三產融合模式,帶動貧困縣實現從初級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跨越式發展,帶動產業升級;三是全產業鏈管理體系徹底解決雞蛋的食品安全問題,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貧困縣打造成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區域消費升級,帶動食品安全;四是將禽糞轉化成有機肥,既解決了面源污染問題,也帶動了貧困縣有機農業種植和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綠色發展。
為確保扶貧路上不返貧,金雞產業扶貧的核心是379帶貧機制。“3”是在項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企業根據用工需求,要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30%以上;“7”是關聯產業帶貧,即與德青源關聯的玉米訂單種植、物流運輸、包裝材料、臨時勞務等上下游產業至少有70%交由當地的企業或合作組織承擔,從而擴大提升金雞產業扶貧的范圍;“9”是租金收益帶貧,項目租金收益償還融資貸款本息后,90%用于建檔立卡貧困戶,采取壯大村級集體收入形式,用于村級設置公益事業扶貧專崗,發放崗位報酬,實現租金收益分配帶貧。
據悉,金雞產業扶貧工程實施五年來,德青源已經與14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26個貧困縣簽約合作,其中24個縣已經投產,已累計帶動6.9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金雞扶貧初見成效。預計26個金雞農場滿產后,蛋雞總存欄超過6000萬只,年產雞蛋140億枚,可帶動29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該工程還作為精準扶貧典型案例被收錄進2017 年2 月21 日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的會議材料,并于2017 年3 月6 日隨中辦通報(2017) 第九期正式下發至全國學習,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向全國重點推廣的產業扶貧工程。2019年榮獲“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案例。
德青源黨委書記于彤表示,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的時間緊、任務重,在這個時候更要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既要努力將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又要確保脫貧攻堅目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