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同正
四月春意鬧,隨著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我們也看到了酒業的種種恢復跡象。盡管情況尚未樂觀,但中國酒業一直在積極面對。這一期專題,我們為讀者總結分析疫情給酒業所帶來的種種影響,此外通過業內大咖的觀點,為酒業的恢復出謀劃策。
When spring comes, with the epidemic situation generally under control, we have also seen signs of recovery in the wine industry. Although the situation is not yet optimistic, the Chinese wine industry has been active attitude facing all those difficulties. In this issue, we will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pidemic to the wine industry. In addition, we will make suggestions for the recovery of the wine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dustry KOLs.
“對葡萄酒業同仁,我們其實是同一陣線的。在這樣的嚴峻時刻,只有團結并保持一定的正面能量才是對于市場日漸下滑的現狀做出的正確反饋。”
步入四月,武漢解封,我們在慶祝熱干面終于回來之余,也不得不去面對餐飲業因疫情受重創后對葡萄酒行業的影響。在這期專題中,我們采訪了中法和迦南酒業的CEO李韌,他所說的這番話,真的是觸動到我了。這場疫情中,體現了全國人民上下齊心共同抗疫的使命感。而疫情后各行業會該如何恢復,真的需要上游下游,甚至跨行業的相互扶持團結一致。
我們持續兩期為葡萄酒行業發聲,將我們所觀察到的,所采訪到的業界觀點分享給我們的讀者。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立足本土的葡萄酒媒體應有的責任感。隨著全面復工復產的進行,我們也將目前行業中出現的種種現象及時更新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wine _ mag)上,而這期專題中,我們將這些現象做深度擴展分析,結合業內人士的觀點為酒業從業人員提供詳盡的資訊。
上游停擺,航運阻滯,供應鏈需要關注的有這些
隨著疫情在全球各地的蔓延,葡萄酒供應鏈上的種種問題越來越成為酒業所關注的重心之一。
目前歐洲多個主要產酒國宣布采取全面封鎖措施,以及對進出國境的航運實施嚴格檢疫隔離。對于中國葡萄酒市場的主要影響在于上游生產商交貨周期延遲甚至停滯,特別是對于那些早在春節前就已經清空庫存的酒商來說,這幾個月來也在為“訂不到貨”而頭疼。但這是不是意味著酒商當中“現貨為王”呢?顯然,酒商們的想法當然是要把貨物盡快賣出去,但目前餐飲業尚未完全恢復,想要盡快消化庫存依然存在困難,真的是“有貨也愁,沒貨更愁”。但事情也有積極的一面,有國內的酒莊選擇跟經銷商站在一起,提供包括宣傳資源上的協助、對部分合作伙伴的優惠政策等幫助措施。這期,我們歸納了主要的葡萄酒來源國的生產、航運信息,給正在準備下半年進貨計劃的酒商們做參考。
疫情之下,行業協會營銷有新招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雖然葡萄酒的消費未見良好恢復,但各產區協會早已紛紛行動起來,玩起各種新形式的推廣活動了。
微信小程序游戲、線上考試、直播、線上為“雷司令”慶生……各產區協會紛紛下場,玩起了各種營銷新模式。早前,我們就有報道過西班牙里奧哈協會推出的“滅菌大作戰”游戲,讓不少朋友大呼好玩有意思。當然趁著大家宅家,不少行業協會紛紛推出各種認證考試,畢竟趁現在趕緊給自己充電才是王道。
在逐步實施全面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各行業協會也在不斷更新推出新的活動,想知道都有哪些?趕緊翻開《疫情之下,各葡萄酒協會的花式營銷》看看吧。
疫情,帶給中國酒的是什么?
“‘下蹲是為了跳得更高!”
4月21日,我們在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最新的中國酒生產數據。6年間,中國葡萄酒的產量下降了61%,讓人不由得擔心這場疫情對中國酒的沖擊究竟有多大。
疫情對中國酒的沖擊是顯然的,但并不代表中國酒會在這場疫情中一蹶不振。相反地,中國的精品酒莊正在發力,不斷在推出迎合中國消費者品味的新品。這場疫情讓進口酒的供給不順,而目前中國大部分酒莊已逐步恢復正常工作。這會不會是中國酒一個發力市場的機會呢?答案也許不然,中國酒莊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只有真正做好自己的產品,發力新營銷手段,才是中國酒可靠的出路。
疫情雖尚未過去,但我們應該現在就開始發力,為疫情過去后行業的恢復做準備。翻開這期專題,希望這期內容能為你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