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著力于優化營商環境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了交易、稅務、登記三部門“一件事”辦理,深度集成了“一窗受理”平臺,實現了占總登記類型98%以上的一般過戶、抵押等業務60分鐘內辦結,群眾需提交的材料壓縮至4份以內,要辦理的環節壓減至1個以內。
登記“四進”鋪開線下網點
抵押登記進銀行。中心在前期精心部署和多次溝通對接基礎上,歷經“中心派駐人員現場受理—專網拉專線和分散建設系統受理—政務外網基于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一站式集成辦理”三次受理模式的更新升級,于2019年8月中旬正式啟動不動產抵押登記進銀行第一批6家銀行的試點工作。在此基礎上,第二、第三批銀行的試點工作也在陸續啟動運行。截至4月30日,19家試點銀行153個營業網點共辦件8968件。今后,銀行工作人員可直接在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上操作抵押登記,避免群眾“多頭跑”,實現“不見面”辦理。此外,中心精簡了抵押合同及主債權合同等材料,實現不動產登記證書(證明)電子化,方便銀行工作人員操作和群眾領證。
查解封登記進法院。中心與市中級人民法院攜手合作,積極發揮部門協同優勢,通過操作平臺建設、業務流轉方式和權責保障機制“三優化”,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創新推動不動產登記服務進法院工作。在2019年7月18日實現不動產查解封登記業務網上自助辦理服務試點15分鐘辦結基礎上,于同年8月19日在市中院指揮中心舉行不動產登記服務進法院簽約暨授牌儀式,開啟不動產登記延伸服務改革創新又一里程碑,截至4月30日已辦理了2583件。此后,法院可通過政務網和不動產登記“一窗平臺”客戶端查詢被執行人的不動產登記信息,同時以執行人的身份對被執行人名下的房產進行查解封受理,由登記部門的人員進行審核確認,大大縮短了法院執行案件時在查詢財產環節所耗費的時間,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實現查解封受理“跑零次”。
轉移登記進中介。中心以“互聯網+不動產登記”為著力點,在中介鋪設“一窗受理”平臺端口,開啟受理權限,于2019年9月18日在房產中介完成商品房轉移業務測試,截至4月30日已順利開展128件。今后,中介只需在浙江政府服務網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公眾版辦事大廳進行認證注冊,錄入買賣雙方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經核驗后提交,由登記機構通過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平臺即可核驗登簿,再由房產中介代為辦理繳費、領證,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一站式全流程”,無須再多頭跑。
延伸繼承登記進公證。中心積極探索不動產登記與公證領域的信息共享與協同辦理,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一窗平臺”端口延伸至公證處,2019年11月8日上午,寧波第一本在公證處辦理的不動產權證書頒發,試點成功,目前正在逐步推廣。今后辦理涉繼承(受遺贈)的不動產轉移登記可實現“一站到底”,全流程辦理,不需要公證、登記兩個窗口來回跑。目前,可在試點公證機構辦理的不動產業務類型為國有建設用地上的涉繼承(受遺贈)不動產轉移登記、涉民間借貸不動產抵押權首次登記和不動產登記結果查詢,實現公證后登記“無縫辦”。
專業有愛提升服務水平
強化業務能力建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以考促學”等形式,依托“午間例會”“四點鐘課堂”“周末微分享”等平臺,定期組織開展內容豐富的業務技能培訓與能力競賽,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與服務水平。開展“藍帶青”活動,增強傳幫帶力度,通過充分發揮業務骨干的引領示范作用,不斷提高中心整體業務水平。常態化以會議、培訓、研討、考試、技能大比武等多種形式開展能力素質教育,激發工作人員立足崗位、心系群眾、貼心服務的熱情。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針對窗口人員流動快、新人多的特點,中心加大業務培訓力度,實施上崗資格考試制度,未通過考試的人員不得從事受理、審核工作。建立崗位定級制度,結合工齡、業務能力、考試成績等,對人員按班組長崗、特殊崗、高級工崗、中級工崗、初級工崗、實習工崗“五級” 進行定級定崗。建立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窗口崗位實施計件分配工資。這些措施,大大地激發了工作人員鉆研業務、主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進一步豐富群團活動,開展紅色之旅、廉政之行等活動,增進中心人員的歸屬感,增強隊伍凝聚力。
強化特色品牌宣傳。中心擬定《中心品牌文化創建落實方案》,以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契機,大力推進不動產登記服務品牌戰略實施,把品牌文化建設與作風建設和業務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內強素質,外塑形象。選定代表保護不動產登記權益內涵的吉祥物“甬小不”為文化載體,優化大廳窗口環境,設置宣傳展板、服務指南、文化墻、文化標識等,營造貼近群眾的品牌文化氛圍。同時,依托線上線下媒體平臺,多渠道、多方式開展正面宣傳引導,拍攝中心宣傳片,樹立寧波不動產登記良好的服務形象。2019年,中心還榮獲“全國巾幗文明崗”榮譽稱號。以此為動力,中心將繼續全面深化不動產登記“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實提升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