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霞

雨潤百谷生萬物,“谷雨”孕育著成長的美好期待。從2019年開始,寧波將每年的谷雨日作為“寧波人才日”,希望廣大人才與寧波共成長。
去年谷雨日,在甬江人才創新中心,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以“在寧波,都挺好”等引才金句,首次向全球英才發出“谷雨之約”,在人才群體中引發熱烈反響。
今年此時,在寧波文創港,鄭柵潔再次向天下英才發出“谷雨之約”:“我們真誠歡迎優秀的人才,選擇優秀的寧波,在寧波唱好‘雙城記、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歷史進程中抓住機遇、實現夢想,干成一番大事業!”
可以說,對人才,寧波從不缺乏誠意。鄭柵潔連續兩年出席寧波人才日活動、連續兩年向全球英才發出“谷雨之約”,就是一種佐證。
尊才愛才的寧波也得到了人才的青睞,一年間,越來越多的人才紛至沓來,選擇寧波創業創新,逐夢圓夢——
2017年,寧波人才凈流入率還在全國20名開外徘徊,如今,寧波人才凈流入率已持續高居全國城市第二,其中制造業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城市第一,寧波在人才工作上實現了爭先進位。
怎么做到的?一句話:戰略上急不得,戰術上慢不得。再一句話:踏石留痕,久久為功!
引才!集聚天下英才與寧波共成長
2月15日,浙江省統計局官網公布的一個數據燃爆寧波——
2019年末,寧波常住人口854.2萬人。這比2018年新增34萬人、增量排名全國第4,比2017年猛增了將近54萬人。
2019年,寧波人才工作的相關數據,可以說是非常亮眼:新引進大學畢業生13.7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9萬人,分別增長65.2%和17.7%,增量與增幅均創歷年新高;自主申報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28人、省雙創團隊6個,均創歷年新高;新引進海內外全職院士8名,累計達19名……
人才是支撐城市發展的第一資源。深諳此理的寧波始終求賢若渴,近年來更是著眼于構建更具發展支撐力、區域引領力、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體系,大力集聚頂尖人才、關鍵人才、青年人才與寧波共成長。
2019年,寧波的人才工作可謂亮點紛呈。
海外引才力度不斷加碼——
在全省率先出臺海外人才引進服務23條,新引進海外頂尖人才40人,海外工程師總數達2096人,海外人才來華工作許可增長15.7%,其中B類以上人才占比達91%。特別是以建設17+1經貿合作示范區為契機,開辟“一帶一路”引才新通道,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合作共建的寧波弗蘭采維奇材料研究所,短短2年就集聚烏克蘭院士11名。
區域人才合作不斷深化——
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制定滬甬人才合作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成立長三角一體化科技創新戰略聯盟,設立人才科創飛地13個,集聚高端人才近600人。
引才品牌不斷創新提升——
著眼打造全球青年友好城,設立“谷雨”寧波人才日,推出“與寧波?共成長”人才工作品牌,全方位推介寧波人才發展環境。研究實施全國領先的人才落戶新政,組織寧波歷年規模最大的青年人才招聘會,7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實現市縣全覆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寧波堅持疫情防控與人才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人才工作更是一刻都沒擱下。
為搶抓人才流動“窗口期”,寧波線上線下同步出手,推出一系列招才引智“組合拳”。僅今年一季度,寧波就舉辦大學生招聘活動110場,達成意向1.41萬人,舉辦高層次人才引進洽談會10場,達成意向1810人;寧波的人才品牌工程“3315系列計劃”,疫情防控期間共吸引1923個高端人才項目前來申報,逆勢增長27.9%。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全球頂尖人才擬全職來甬工作或與歐琳集團、希諾賽生物科技等企業開展項目合作。
用才!栽好“梧桐”,為人才拓寬筑夢空間
集聚人才不僅要有“硬件”的投入,更需要打造發展空間的“軟件”,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夢空間、公平的發展環境,最終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為此,寧波積極為人才創造機會、搭建平臺。
寧波把打造功能平臺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作為人才工作的基礎性、戰略性工程來突破,進一步完善建設規劃,優先配置資源要素,使之成為集聚人才、培養人才的戰略高地。
比如高等院校平臺方面,近年來,寧波一方面加大對現有高校的扶持力度,對優勢學科、特色學科、前沿學科給予滴灌式、持續性的扶持;另一方面在加快浙江大學“五位一體”寧波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材料工程學院建設的基礎上,繼續做好引名校、引名院的工作,全面提升寧波高等教育水平。2019年,寧波出臺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22條、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27條等專項意見,新引進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西北工業大學寧波研究院、清水灣智能研究院、卓越燈塔計劃創新研究院等強校強院強所,目前產業技術研究院總數達到68家。
再比如科技研發平臺方面,近年來寧波積極實施“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發布“卡脖子”技術234項,鼓勵產學研協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同時,計劃投入11.5億元用于職業技能提升行動,開展各類技能培訓50萬人次。
用好人才,還需要破除論資排輩、求全責備等陳舊觀念,掃除一切阻礙人才發展的“絆腳石”,為人才發揮作用松綁。
為破除各種束縛人才成長發展的體制障礙,2019年,寧波創新實施人才安居、科研人才經費管理、專技人才職稱改革、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本土人才成長獎勵、緊缺人才特設崗位等10多項改革舉措。
同時,寧波加大金融支持人才創業創新力度,大力發展以人才信用、知識價值為基礎的金融服務,近年來,人才銀行共為人才提供純信用貸款2.4億元。增強市股權交易中心、科技大市場功能,變“人才找資本”為“資本找上門”,人才成果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
此外,寧波還支持引導保險機構推廣“創客保”、重大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次應用等“人才險”,創設全國首個專利保險。近年來,“創客保”已惠及創客近萬名,首臺套保險為人才提供風險保障9100余萬元。
愛才!努力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
醫藥、傳染病防治等行業專家,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者和創新團隊,企業負責產品研發、設計等一線人員……4月19日,在寧波人才日啟動儀式上,9位來自全市各條戰線的人才代表從鄭柵潔手中接過沉甸甸的城市夢想徽章。
此次城市夢想徽章的獲得者之一、寧波公牛電器有限公司模具設計工程師鄒雄偉表示,能獲得這樣的徽章,讓他十分感動,寧波營造愛才惜才的良好氛圍,讓他有了家的感覺,不再覺得自己只是個“打工仔”。
城市夢想徽章的禮遇背后,是寧波致力于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的決心。
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生態的競爭。為了給各類人才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寧波專門推出了一套“1+X”人才生態建設系列舉措——“1”指的是開放攬才產業聚智若干意見;“X”則包括引進頂尖人才、集聚青年才俊、培養技能人才、保障人才安居、優化專家服務等一攬子實施辦法。
比如,在專家服務方面,寧波專門出臺《寧波市專家服務管理辦法》。根據該辦法,在寧波,高層次人才專家只需1分錢,就可乘坐地鐵公交,通達全城,不用錢就可逛遍全城25個景區,還可免費到家門口的健身會所鍛煉身體!
為構建全覆蓋服務體系,2019年,寧波還積極深化人才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升級人才服務聯盟,推出包含19個部門65個服務事項的人才服務指南,實現各項服務一圖讀懂、一站受理、一次辦結。同時,大力培育市場化服務主體,去年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年營收、利稅三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全年累計發放各類人才安居補貼7億元,推出高層次人才周轉房1279套,市場化配建人才安居專用房7.9萬平方米,切實解決人才住房難問題。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球發展帶來了重大挑戰。寧波急人才之所急,在全省率先多措并舉,確保疫情防控期間人才工作力度更大、成效更好。
浙江啟動重大公共突發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后,寧波立即出臺疫情防控期間關心關愛人才服務人才企業十二條舉措,從助力人才企業復工、人才政策兌現、服務事項辦理、優秀人才激勵等四方面精準突破,全力服務人才和人才企業。比如,將“3315系列計劃”申報時間由3月15日延長至4月底,同步放寬人才來甬時間、回國時限等要求,讓人才安心。
疫情防控期間,寧波還開通了1條服務總線和15條服務分線提供24小時服務,采取重點人才企業“一企一策”、外籍高層次人才“一人一檔”、人才問題需求“一事一議”的做法,盡可能將疫情對人才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