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靜
摘 要:近幾年,我國農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也使人們提高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關注。其問題的產生,與農產品的生產經營組織、社會化程度和消費者素質以及監管力度等存在很大關系。所以,為了解決各個問題,需要加大執行力度,保證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因此,在本文中,結合農產品安全問題原因的分析,給出有效的執行措施,以保障消費者的飲食安全。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消費者;飲食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主要是保證農產品更加可靠,增強其使用價值,與日常的生產、儲存、使用等環節存在很大關系。為了保證農產品質量的提升,在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下,不僅要加強對質量檢測工作的關注,還需要給出具體的執行措施,以維護農產品的質量。
1 出現農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
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組織化和社會化程度低,生產經營方式單一,整體規模小,類型多,技術水平較低,在這種現象下無法保證產品質量,不利于標準化技術的推進。同時,相關工作者素質不高,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生產中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未重點關注產品的質量。同時,對農產品的監管力度不夠,人員責任劃分不明確,準入制度不嚴格,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涉及多個部門和多個環節,在具體工作中,需要多個行業以及部門的配合。但是,總體監管力度不夠,無法維護農產品的安全性。缺乏先進技術,很多農產品都未達到質量標準,因為受利潤最大化的刺激,在農產品生產中使用一些不當手段,不僅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會增加了一些安全隱患。并且,產品消費者片面追求低價產品,忽視了產品的安全問題,增加了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后,也未利用有效法律積極保護,帶來了明顯的產品質量安全問題[1]。
2 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對策
2.1 加強教育宣傳工作
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進行宣傳,實施有效的教育工作。在執行工作中,通過媒體或者社區宣傳的方式,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和文化的宣傳,加深民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識,在實踐中加強對知識的應用。同時,也可以應用相關知識指導自己的消費生活和生產經營活動,營造一個健康的生產氛圍。還要保證農產品生產經營活動的深入開展,促使宣傳教育工作的積極發展。通過宣傳手冊或者組織人員培訓的方式,使人們了解和掌握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有關的政策、法律知識等,加強主要方法的利用,并形成一定的責任意識和思想理念,保證經營人員農產品管理水平的提升,解決農產品問題[2]。
2.2 完善法制建設
加強法規制度的形成,積極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產品質量法》等法規,保證農產品的質量控制工作得到有效開展,加強整體的安全監督,促使人員權利和責任的實現。結合各個部門的職能,加強人員分工,促使農產品管理質量安全體系的形成。同時,政府也要大力推進安全管理體系的形成,增加人員和資金投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檢測工作的順利開展,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得到全方位監督,促使各個生產環節更安全[3]。
2.3 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功能
促使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形成,并在整體上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協調,減少產品的流通環節,促使農產品獲得有效市場。在市場發展中,要加大監督力度,維護好產品的標簽和價格管理,減少應用成本,避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還需要基于市場的實際情況,推進安全信息共享機制的形成,保證政府能及時針對產品問題做出反應,打擊假冒產品。也要促使各個組織的形成,形成一體化建設,保證農產品品牌化的形成[4]。
2.4 加強技術推廣
為了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得到積極發展,基于一定的質量要求和標準,按照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對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進行積極調整,控制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推廣科學的農業生產技術,促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服務平臺的形成。同時,基于各個機構和企業的結合,以解決技術問題。
3 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探討,要保證農產品的整體質量,需要加大力度進行宣傳,還要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制度,以促使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江蘇東恒至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中國,CN201410313656.9[P].2016-02-10.
[2]魏益民,錢永忠,胡海燕,等.主要糧油產品質量全程跟蹤與溯源技術研究[J].中國科技成果,2013,(16):31-31,34.
[3]劉春泉,李大婧,宋江峰,等.鮮食玉米保鮮加工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Z].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科技華東(江蘇)創新中心-農產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3.
[4]袁東星,李權龍,胡榮宗,等.食品中農藥和漁藥殘留的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D].廈門:廈門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