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卓



隨著生態廊道系統不斷延伸,綠道給城市提供了一套還路于民的慢行系統。如果說高架、環線、地鐵奏響了城市“快速進行曲”,綠道則寫下了一首舒緩的“副歌”。在這個世間萬物皆復蘇的季節,綠道打通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阻礙,成為美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個“頻道”。
安享城市綠道
近日,山東省評選出首批“最美綠道”濰坊的白浪河綠道便入選該榜單。“白浪河綠道是我們運動健身的好地方。”濰坊市民譚先生介紹說,“河道兩側種滿了植物。一到春夏時節,這里紅紅綠綠的,景色怡人,在冬季也可以看到成片的常青植物。可以說,這里是一處十分罕見的大型城市天然氧吧。”
譚先生口中的這條綠道,是生態廊道的一種。它讓道路沿線的建筑、風景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在道路交通中展現出來,做到“一路一景”,形成具有獨特景觀特征的“綠色生態序列帶”為城市居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外部景觀環境。
在濰坊市福壽街白浪河畔,塊標有“綠道”的指示牌十分醒目。步入白浪河綠道,可以看到由方形石料鋪成的小路曲徑通幽,沿河貫穿南北。除福壽街、北宮街、東風街等主要道路之外,多條橫跨白浪河的步行小道也大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白浪河景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永鵬介紹說:“白浪河綠道城區段南起鳶都湖閘門,北至濟青高速公路橡膠壩,全長24公里。我們在道路兩側種滿了麥冬、大花月季、櫻花、扶芳藤、芹葉牡丹、銀杏、二月蘭、柳樹、小葉黃楊等花卉苗木。每年到五一勞動節前后,這里花團錦簇,景色美不勝收。”
白浪河綠道能在省內眾多綠道中嶄露頭角,單單靠“顏值”還不夠,還因它具有強大的便民服務功能。綠道內配套自行車驛站、市民休息室、白浪河智慧監控、道路指示牌等設施,給市民的出行游玩帶來了便利。特別是南北兩處大型驛站,不僅是市民的歇腳地,而且還能提供就餐服務。張永鵬介紹說:“我們還沿河設置了非機動車健身通道以及自行車驛站,市民可以步行或騎車在白浪河任意河段進人綠道游覽。為了方便綠色出行,該綠道以自行車道為設計基礎,道路依沿岸景觀走勢延伸,與城市道路交叉。截至目前,全線所有橋底均已實現了通行。”
同時,為了提升白浪河綠道的環境衛生水平,管理單位還將機械化引入了園林管理工作中來。目前,白浪河綠道的沿河硬化路面每天必須完成一次沖洗,沿河亭廊座椅每天都有專人擦拭。為了節約灌溉用水,管理人員還在綠地四周安裝了噴灌設施,按照不同季節調整灌溉用水量、頻次,以保證綠道“顏值”不衰。
漫步森林步道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日益提升,在城鄉都出現了與日俱增、老少咸宜的“暴走族”。這表明大眾對戶外游憩有旺盛需求,而長距離徒步穿越生態優美、負氧離子濃度高的森林步道自然受到青睞。
每到周末,總有很多濟南市民前往濟南佛慧山綠道進行漫步,這已經成為他們的“例行”安排。這條長約5.6公里的環山步道,兩旁種有連翹、山桃、丁香、菊花、碧桃等,山體原有樹種以側柏為主。這里春天繁花似錦、夏日濃蔭如蓋、秋日菊黃滿地、冬日白雪皚皚。
家住環山路的盧長達老人經常去爬佛慧山,據他回憶,“佛慧山步道修建之初一直在敲敲打打”,十幾個項目分散在山上,幾十個工人也不顯多。給老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工程所用的建材,尤其是石頭,都要靠工人挑上山。“夏天的時候最不容易,工人有男有女,挑著百十來斤的石頭走這山路,汗嘩嘩地流。”暑去冬來,盧長達眼見著山上修出好幾條游覽步道,配套建了觀景眺臺和觀景亭廊及多處休憩設施。“如今爬山,路好走了,有地方看景、有地方休息,我們老鄰居們來得更勤了!”
給游客印象最深刻的當屬羅袁寺北坡的“城市陽臺”。佛慧山海拔460米,而千佛山只有285米左右,基于佛慧山的海拔優勢,其在開發建設之初便定位為濟南的“城市陽臺”。依托羅袁寺北坡奇峰峭壁和豐富的植物景觀,施工方在海拔360米處建成濟南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崖游覽步道1.2公里,在這里俯瞰市區,泉城新貌盡收眼底,形成“千米畫廊”的獨特景觀。
不僅如此,從整體規劃設計到局部細節處理,再到具體施工建設,濟南市園林局始終堅持以生態文明建設為指導,科學規劃,以人為本,努力做到保護與建設并重,使景區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工程建設中,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條件和植被資源,盡量避免對植被與地貌景觀的干擾與破壞。保持原有的山體特色,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
暢游濱海綠道
今年以來,威海好運角旅游度假區以濱海步道建設為“主脈絡”,將優美的沿海岸線風光和旅游資源連接成線,進一步豐富沿線旅游業態、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統籌做好岸線修復和開發利用文章,打造濱海生態景觀帶和全域旅游產業鏈。
連日來,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環海路濱海綠道東拓工程正在加緊推進。工程按照國家級濱海旅游公路標準建設,在去年完成4.8公里的基礎上,繼續向東拓展15.4公里,同步建設占地64.8公頃的原生態北海郊野休閑公園,改造升級綠地36萬平方米,高標準、差異化打造那香海濱海風情公園、碧海藍灣森林公園、香庭海岸濕地公園等景觀點,進一步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打造綠化長廊與濱海空間相結合的親海之地。
濱海綠道及周邊綠地建設完善了濱海生態景觀配套,沿線各個節點引入了濱海旅游配套項目,進一步豐富了度假區環海一線的旅游業態。
在濱海綠道最西段,那香海濱海文旅小鎮項目加緊建設,今年主要建設涵蓋冰雪運動小鎮、兒童探險世界、國際藝術酒店、康養休閑街區等6個子項目,總建筑面積6萬多平方米。項目方正在抓緊施工,為實現區域開發年度整體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朝陽港濕地項目緊靠環海路濱海綠道,是好運角旅游度假區今年重點打造的區域之一,目前已完成前期生態修復工程,實施水體清淤150多畝,清理養
殖圍網60多處、近700畝。據介紹,朝陽港濕地總面積2萬多畝,將新建一處生態濕地公園,增設觀景術棧道、垂釣平臺、游船碼頭等設施,打造一處集觀光、休閑、體驗、游樂于一體的生態濕地濱海旅游綜合體,所有項目預計5月完工。
下一步,度假區還將在濱海綠道沿線,打造房車營地、民宿酒店、演藝廣場、無邊泳池等旅游配套項目,把豐富業態、完善配套、做大規模、拉長鏈條、提升人氣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國內一流的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編輯/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