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鴻

“云”,是互聯網的種比喻說法。
隨著“互聯網+”“智能+”的快速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云時代”。一部手機或一臺電腦,大到國計民生小到我們的衣食住行,似乎都變得可以輕而易舉實現。“云時代”,讓我們的生活精彩無比,也似乎變得無所不能。
這片“云”也飄到了濟南。
近年來,作為中國軟件名城和智慧名城的濟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2019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山東有3家企業入圍,其總部全在濟南;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兩大優勢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400億元和3600億元;大數據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企業3000余家,從業人員超過30萬;企業上云2.7萬家……
如今,“云”正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濟南政務云開創了全國首個“濟南模式”,截至2019年,濟南市已有268個部門單位、1515項業務在云中心運行;智慧濟南建設,正深刻改變著濟南的行政審批、金融、交通、社區、醫療等。還有因為新冠肺炎興起的“云招商”,今年一季度濟南市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同比增長9.9%,增幅(美元)分別高于全國18.6、全省4.9個百分點,“云招商”的實力可見一斑。
每天早上起來,先用手機查一下當天的氣溫和空氣指數,決定穿什么衣服出門;在小區門口的早餐店內吃完早飯,“掃一掃”支付餐費;打開“微步”查看公交車與站點的距離,提前做好乘車準備;中午在手機軟件上下單,可口的飯菜會送到辦公桌前;閑暇時云出行、云購物、云就醫、云閱讀、云支付、云吃飯還有疫情期間不斷壯大起來的的云會議、云課堂、云辦公等,“云”正無孔不入地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特殊時期,“云”甚至成為一把與新冠肺炎戰斗的利刃。
4月21日,濟南市出臺15條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的措施,提出要積極推廣“到家業務”“無接觸配送”等新型服務,發展“云逛街”“云走秀”“宅消費”等“云購物”模式;支持企業線上辦展、線上參展,實現線上推介、現場直播等。在不久前出爐的濟南市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9年,數字經濟占濟南市經濟總量比重達到39%。
云濟南,正煥發出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