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雪麗 劉芳



摘要:柴達木枸杞產業屬于青海省海西州七大支柱產業之一的特色生物產業,逐漸承擔起海西州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重任。在國家“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鄉村振興”“對口援青”和“健康中國”等系列部署下,柴達木枸杞產業為提升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縮小區域差距,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貢獻著重大力量,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點與核心關鍵內容。本文聚焦柴達木枸杞產業發展,探索有助于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實踐路徑,對依賴資源生存與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柴達木;枸杞產業;脫貧攻堅
一、柴達木基礎資源情況
柴達木枸杞產區地處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的青藏高原腹地,屬高寒荒漠氣候區,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特征。柴達木盆地地域廣袤,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充足,并且遠離工業區。柴達木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造就了枸杞色紅粒大、籽少肉厚、大小均勻、無碎果、無霉變、無雜質的品質。該地區枸杞遺傳基因豐富,枸杞品質高,適合綠色有機枸杞生產,現有的現代化枸杞產業體系,從面積以及產值和品質、品牌影響力等方面保證了柴達木枸杞的絕對優勢,符合健康產業發展趨勢。
從交通運輸條件來看,海西州內主要高速公路有茶德、柳格、德小,國道有109、215、315,交通線縱橫交錯。
其他硬件設施條件主要在于灌溉系統和通訊系統的快速發展。成長初期企業引入灌溉系統,解決了該地區缺水而枸杞需水的矛盾,并且在節約水資源的基礎上,灌溉技術不斷提高。通信設備快速發展以及園區成立,促進了企業引入與集聚,帶動周邊村莊發展,以及電商產業迅速擴張。
該地區自然稟賦資源是枸杞演化發展的主要依賴點,適宜枸杞種植。隨著人們對高質量、綠色有機產品的追求與向往,“延年益壽、永駐青春”等理念深入人心,對綠色、無公害等要求愈發嚴格,消費者對綠色、無公害產品的市場需求逐漸增加,枸杞藥用價值大,保健功能顯著,符合消費者對綠色食品的追求。
二、柴達木枸杞產業發展現狀
(一)柴達木枸杞產業概況
柴達木枸杞主要分布在柴達木盆地綠洲農業細土帶上,是一項集經濟、社會、生態三種效益于一身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德令哈市懷頭他拉鎮、柯魯柯鎮和格爾木市大格勒鄉以及都蘭縣諾木洪地區,使柴達木盆地的戈壁荒漠變成了成片綠洲。根據統計顯示,2018年,柴達木枸杞產量8.2萬噸,增長4.8%,枸杞種植面積34400公頃,增長6.5%。獲全國首批有機枸杞產品認證證書的企業有2家。在海西州,枸杞播種面積占柴達木盆地整個作物面積的63%,其出口和創匯位居青海省農產品之首,枸杞產業成為拉動農牧業經濟持續增長的引擎。
(二)產業鏈情況概述
柴達木枸杞產業鏈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演化:
第一階段為2000年至2008年的萌芽期。這一時期小型的種植企業以及散戶、農戶較多,該時期僅有一家加工企業,以初級加工制干為主。
第二階段為2008年至2013年的成長期。這一時期枸杞產業的產業鏈條快速縱向延伸,其中前端以種子研發培育為主,后端則以精深加工和實體營銷為主。
第三階段為2013年發展至今的成熟期。這一階段,隨著產業鏈不斷延伸以及集群規模不斷擴大,深加工企業出現,柴達木枸杞產業銷售也由實體店為主發展轉變成電商綠洲銷售平臺,加強了產業鏈銷售端的多元發展。
(三)枸杞品牌建設情況概述
柴達木枸杞第一個品牌名稱就是“柴達木”,而該品牌在發展中由于品牌管理理念落后,出現三江雪、寧夏紅、寧安堡、諾木洪等牌子,枸杞產品暫無中國馳名商標。
2013年,柴達木枸杞獲農業部頒發的“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證書”,取得了“質量名片”。諾木洪農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2015年,第二屆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會上,柴達木枸杞成功申請柴達木地理標志品牌,這是柴達木枸杞品牌發展中的重要轉折點。“柴達木枸杞”被確定為2016年中國品牌強度800,品牌價值為83.27億元,位居全國農產品品牌價值榜第一名。2019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前110家中有3家枸杞品牌入榜,其中柴達木枸杞位列第38名,同類型中僅次于中寧枸杞。
以上信息說明,柴達木枸杞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綜合形象佳,美譽度高,在品牌整合和保護方面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四)存在的問題
柴達木枸杞產業存在骨干人力資本與支撐技術匱乏、內外部環境影響、長短期因素疊加影響、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內外部經濟下行壓力大等問題,其產業轉型、演化與升級任重道遠。
此外,柴達木枸杞產業集群中,政府職能發揮屬于“自上而下”的管控,市場自主能動性偏弱,存在部分政策導向偏差等問題。
三、柴達木枸杞產業發展戰略與對策
(一)轉型提質
增產導向與增質導向,不單純以高產值為唯一目標導向,而是加大產品創新性和質量的把控力度。高度重視引才、引智工作,有計劃、分步驟培養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人才和市場營銷管理人才、基層技術人才等實用技能人才,著力破解枸杞產業人才缺乏、支撐能力弱的難題。
(二)產業升級
在枸杞產業鏈、價值鏈與供應鏈之間建立協同治理與制度信任關系,深挖潛力,凝聚合力,趨優增效,加速聚集比較優勢,注重創新驅動。
(三)品牌賦能
針對柴達木枸杞區域品牌在著名商標上的投入力度有限,品牌支持力度不足,難以形成獨具競爭力的核心品牌問題, 以“富硒有機枸杞節”為契機,建立多元互補、錯位發展的枸杞產業體系,徹底實現由“貼牌”向“品牌”轉變,大力全方位打造柴達木富硒有機枸杞特色品牌。
(四)政府職能
農業發展中政府擔負的特殊職能這一視角,分別從完善政府政策體系建設、厘清政府部門職能、調節政府科技服務供給與農戶需求關系多個角度出發,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對策,以期最終實現政府完善自身職能,推動當地枸杞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這一美好愿景。
四、總結
發展地方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特色縣域經濟發展,必須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定落實好“一優兩高”戰略部署,著力打好“特色農牧業發展”這張牌,以處理好農業產業結構轉型、農民增收、增加就業等任務為主線,深入推進“東部沙棘、西部枸杞”產業發展,加快有機枸杞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大力推動品牌戰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進一步做大做強有機枸杞產業,建成全國最大的有機枸杞種植、精深加工和出口基地。
注釋:
[1]數據來源:研究資料整理。
[2]2019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發布,新華網。
[3]2016 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信息會會議資料。
參考文獻:
[1]趙鴻昌.青海省柴達木枸杞產業化發展的研究,中國鄉鎮企業會計,[J].2017,3.
[2]汪延明,馬得存.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及產業鏈治理研究——以柴達木枸杞為例,[M].2017,10.
[3]趙司楠.柴達木枸杞產業集群演化分析研究,[D].青海:青海大學,2018.
(作者單位:西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