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遼寧建筑職業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地處遼東低山丘陵與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城市東、南及西南側均被自然山丘所圍合,西、北方向均為平原,太子河從老城區東側穿過,新開河從老城區南側穿過。市區總體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城區地形均比較平坦,具有典型的山水城市的格局特征(見圖1)。
圖1 遼陽城山水格局示意圖
山體:遼陽城市東、南部為千山山脈的主要支脈,東部山體高度略低,南部山體稍高,西南部為首山,高度約199 m,山體植被保留較好。
水系:遼陽主城區內的水系資源主要為太子河與護城河。太子河戰國時稱衍水,又稱大梁水。在遼陽境內流程143 km,從城區東側自東南向西北方向穿越而過。護城河是遼陽市的母親河,始建于明代,距今有600多年歷史。深約5.67 m,長18 km,目前僅留存城西與城南段,城東、城北段已經消失。
遼陽建城的2 400多年中,大多處于東北的中心地位,歷史上先后有6個地方割據政權建都遼陽。時間的久遠與多朝代的頻繁更迭使其積淀了豐富且深厚的歷史文化。璀璨的漢文化是遼陽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存的9座漢魏壁畫墓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遼陽現存的白塔、東京城、東京陵等代表了遼陽獨具特色的遼金、后金文化。
遼陽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地區,造就了獨有的民俗風情,其中最有特色的有朝鮮族風情、滿族風情等。民俗文化方面,有遼陽民間鼓樂、地秧歌、楊氏古典戲法、剪紙、廣佑寺廟會等。
人工要素是當地的居民對城市的經營和構筑的外顯特征,既結合了自然要素中地形地貌風土植被的特色,又彰顯了城市居民內在的文化風俗。為進一步了解遼陽城市人工風貌要素構成情況,從城市的開敞空間、節點、標志、軸線、建筑、雕塑等6個方面進行匯總(見表1)。
表1 遼陽城市人工風貌要素構成
自然風貌要素:擁有良好的山水環境格局,但現狀風貌對山水自然環境資源的利用不夠充分,山體綠化的引入與濱水空間的打造還有不足,山水城市特色不十分明顯。
歷史風貌要素:在城市發展建設中,利用和延續傳統歷史文化資源不夠充分,深厚歷史文化有待傳承與提升。
人工風貌要素:大部分片區、中心和軸帶發展不夠成熟,某些城市功能配套欠完善,難以形成具有特色的風貌景觀,且缺少對門戶地區風貌景觀的塑造。城市輪廓線不夠錯落有致,主要開放空間周邊的建筑高度較無序,影響整體風貌品質。城市建筑色彩略顯雜亂,缺乏統一。
基于遼陽城市風貌要素的構成與認知,將遼陽城市整體風貌的特色定位為:“人文名城,品質都會”。“人文名城”即重在建設歷史文化和休閑文化于一體的文化名城;“品質都會”即重視城市山水環境,打造宜居宜游、品質生活的現代都市。通過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環境,增加公共活動空間,提升生活服務品質,注入文化休閑內涵,將遼陽打造成一座宜居宜游的品質生活都會。
1)自然風貌定位:山水生態城。充分利用遼陽城市的山水自然環境格局,通過對太子河兩岸、護城河兩岸濱水空間景觀的營造、周邊山體綠化與景觀的引入、城市生態綠網的構建,打造北方特色的山水園林城市。
2)歷史風貌定位:魅力文化城。通過重現遼陽古城風貌、挖掘演繹歷史人文資源、培育發展現代創意文化產業,依托東京古城開發、漢文化博覽園、明城墻遺址公園等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打造古今交融、人文薈萃的創意文化城市。
3)人工風貌定位:休閑宜居城。依托遼陽優美的自然山水環境與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獨特的溫泉資源,借助遼陽獨特的區位優勢,推動實施文化旅游項目,大力發展休閑產業,打造遼中體閑勝地。
以“展現古城文化,營造品質都會”為目標,綜合塑造遼陽城市風貌特色,將城市風貌結構定義為“九區、八心、十四軸、十六點”(見圖2)。
圖2 城市風貌結構簡圖
1)風貌片區。依據現狀建設與功能定位,形成九個獨具特色的風貌片區,即古城風貌區、鐵西工業風貌區、鐵西居住風貌區、漢文化展示風貌區、老城風貌提升區、城南工業風貌區、城南居住風貌區、河東新城風貌區和后金東京城風貌區。
2)風貌中心。 形成八個風貌中心,即站前商業休閑中心、西關商業中心、城南綜合服務中心、鐵西商務商業中心、鐵西行政商業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工業區生活服務中心和河西商務商業中心。它們是遼陽未來功能集聚中心與視覺景觀中心,是遼陽城市風貌的集中展示區。
3)風貌軸帶。形成十四條風貌軸帶,即護城河、太子河、振興路-衍水大街、民主路、中華大街、繁榮路-新運大街、望水大街、新華路、南郊街、宏偉路-襄平大街、勝利街、文圣路、雙樹路和南環路。它們是展現遼陽城市風貌特色內涵的連續線狀空間,主要以水系與城市道路為載體,注重建筑界面、天際輪廓線、開放空間、綠化設施等景觀要素的構建。
4)風貌節點。形成十六個風貌節點,即六個城市入口門戶節點和十個道路交叉口節點。它們是城布的門戶與重要節點景觀,也是城市風貌特色的構成要素之一。針對不同性質、類型的景觀節點,通過設置標志建筑或景觀小品,形成標志性的景觀特征。
1)建筑高度。努力塑造高低錯落有致、和諧有序的城市豎向空間形態,打造城市優美輪廓線。如在西關商業中心、河東行政文化區等以商務辦公、酒店為主的節點上,可建設超高層地標建筑。古城區為保持古城的歷史風貌和空間肌理,宜建設低層及多層建筑,其他區域新建建筑可以小高層為主。另外,在城市主干道兩側、濱水地帶及各功能中心片區等區域可建設高層建筑。
2)建筑風格。建筑風格應遵循北方地理環境,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古城區建筑住宅可采用儒雅的暖色調、簡潔的裝飾線腳,勾勒出遼陽城市濃厚的文化底蘊;行政辦公建筑及商業建筑建議“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相結合”,以體現北方文化城市的厚重感和現代生活的實用性。古城風貌提升區建筑可“簡約、明快”,并附有一定地方特色的元素,其他區域建筑風格可多樣化。
3)建筑立面。建筑立面要注重整潔美觀、協調統一。設計時應結合建筑功能和外部造型預留位置,統一設計、安裝外墻面的空調設備,相應設施應隱蔽或暗埋。古城區內舊建筑應有計劃地進行立面改造和整治。臨重要街道建筑山墻,應做適當的裝飾和建筑輪廓景觀照明。
街道景觀設計應從整體出發,兩側建筑物體量和色調應盡量協調,街道綠化、道路鋪裝、環境小品應統一連續。在重要景觀節點處,如城市門戶、廣場、道路環島等位置應增設設置城市雕塑。在古城區、護城河歷史風光帶及城市門戶,可設置歷史雕塑;在商業區、居住區、休閑娛樂區可設置民俗雕塑;在工業區、文化科教中心可設置文化科技類雕塑。
城市總體色調為暖色,在此基礎上,調整變化顏色的色相、明度和飽和度作為輔助色和點綴色。居住區整體色彩可以淡雅、明快的米黃、白色為主要色調。歷史文化保護區以穩重的灰色調為主,行政文化區以白色、灰色調為主,整體色彩應和諧。商業金融區色彩宜豐富,以同色系暖色調為基礎,局部點綴同明度的冷色調。工業區整體色調應簡單、統一,以米色、白色、藍灰色為主,偏重冷色調。
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文化和城市風貌特色問題將越來越受到重視,沒有特色內涵的城市將很難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良好的城市風貌有利于增加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提高城市空間的環境質量,提升城市的綜合競爭力。基于城市風貌要素構成和特色定位的城市風貌營造,為改善遼陽城市風貌,促進城市發展提供了思路。目前,遼陽的城市建設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希望借此契機,使遼陽早日建設成為東北地區著名的人文名城、品質都會。
[ID:009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