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建明
(廣東建科建設咨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500)
某地鐵車站總長696.55 m,以主體結構為核心,此部分總長271.5 m,配線總長425.05 m。依據設計方案車站標準段寬26.15 m,采取的是雙柱島式車站形式,總建筑面積達41 674 m2。基于現場施工情況設置有4個豎井與1段明挖段,以便滿足主體施工要求。配線段暗挖隧道所處環境復雜,為典型的微風化層,工程中基于CD法展開施工作業,含大量主體暗挖工程,主要發生于中、微風化泥質砂巖層。
此環節以管棚注漿最為關鍵,具體可采取兩種方法:①針對鋼管采取全面的填充措施;②隔孔注漿,實現漿液在地層中的有效擴散[1]。若為前者所用材料以高強水泥砂漿為宜,需設置引氣孔以提升漿液飽滿度,適當降低注漿壓力,需滿足1.0 MPa以內的要求。現階段,特長管棚施工領域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技術,但依然通過分段設置的方式實現,且要設置管棚工作室,隨之提升了施工難度。
為確保工作面穩定性,展開小導管注漿加固作業必不可少,此舉也是提升支護可靠性的關鍵。此環節所用導管長均為2.5~3.5 m,彼此環向間距均控制為0.3 m,基于鉆孔頂入的方法有效置入導管,以止漿塞后退式注漿方式為宜,材料為水泥水玻璃,壓力控制在0.4~0.6 MPa。
鈉基蒙脫石是工程膨潤土的關鍵物質,片狀晶體多在2 μm內,具備吸收水分子的能力,在其作用下可使得膨潤土顆粒發生較明顯的膨脹現象。當膨潤土遇水后,經一段時間分子內電荷處于飽和狀態,形成阻礙水分子通過的屏障,從而決定了膨潤土低透水性的特點[2]。鈉基膨潤土是典型的注漿材料,遇水膨脹后體積迅速擴大,可達到原狀態的10~15倍,具有優良的防水效果;原材料采購成本相對較低;注漿過程中省去了大量的開鑿作業,結束注漿作業后便能與漿液形成良好的凝結狀態。
給超前小導管注漿是為了達到加固的效果,其主要步驟是順著輪廓線外側進行縱向鉆孔并向孔內注入水泥漿,以此實現加固地表、防止滲水的效果。此外,超前小導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管棚的穩定性。
小導管安裝及固定小導管的安設應采用引孔頂入法。其安設步驟如下:①用風管引孔,孔徑為φ50 mm,孔深較導管長度而定,一般較導管長度深100 mm;②成孔后插入導管,如插入困難可用沖擊錘頂入,保證導管插入到設計要求的位置;③導管周圍縫隙用塑膠泥封堵并用棉紗將孔口堵塞,以防土或砂礫堵塞導管。
注漿采用注漿壓力和注漿量雙重標準控制以達到合格標準。注漿過程中壓力緩慢上升,當壓力達到注漿終壓,注漿量達到設計要求的注漿量可結束該孔注漿;所有的注漿孔全部注完且達到設計要求的加固強度后結束本圈注漿[3]。具體工藝如下。
1)小導管加工及布置:采用φ42×3.5 mm熱軋鋼管,注漿管一端做成尖形,另一端焊上鐵箍。在距離鐵箍1.0 m處開始鉆孔,鉆孔間隔及布設按設計圖紙嚴格布設。
2)注漿工藝參數:水泥砂漿水灰比0.5~1.0(重量比);壓力一般為0.5~1.0 MPa。
3)注漿施工流程。①打孔布管:采用鉆孔打入法。打設小導管前按照設計要求放出小導管的位置。采用鉆孔臺車或錨桿鉆機鉆孔,鉆孔直徑比鋼管直徑大3~5 mm,將小導管穿過鋼架,用錘擊或鉆機頂入,同時用高壓風將鋼管內的砂石吹出;②封面及注漿:塑膠泥封堵孔口及周圍裂隙,噴5~10 cm厚混凝土封閉工作面以防止工作面坍塌。用注漿機進行注漿,采用注漿量和注漿壓力雙控原則控制注漿時間。
4)導管注漿施工工藝,如圖1所示。
圖1 施工流程圖
5)質量檢查、管理的關鍵點:①鉆孔位置是否位于輪廓線外側、真實施工角度是否與設計有偏差,其位置、角度允許誤差范圍應分別在5 cm、5°內,應借助專業儀器(地質羅盤儀)進行檢測。一旦發現超出誤差允許范圍則對距離偏差較大的位置補充注漿;②在檢查前時需按照真實施工結果制作草圖,依照孔位標號順序以檢查其是否合格,并如實填寫記錄;③導管尾部應擺放在錨桿尾端、鋼架腹部等位置,使其連為一體、增強穩定性;④注漿完成前需保證壓力穩定到設計值,且穩定時長應在10 min以上;⑤注漿的同時需對所有漿管進行記錄,特別是注漿過程中的壓力值變化、注漿數量以及是否出現突發情況;⑥單孔注漿量應>平均值的4/5,若是檢測過程中發現不達標需再次注漿;⑦注漿完成后再次核對記錄內容,以免出現不合格之處,確保所有參數值均達到設計要求,且工作人員注漿過程中需檢查是否出現竄漿。
管棚打設布置:主體結構拱部管棚施工以4座施工橫通道作為施作空間,同一橫通道內施工時,相鄰斷面相互作業的時間應錯開。在初支扣拱開挖前應先進行超前管棚注漿,扣拱開挖時及時展開超前小導管注漿。開挖至風險源段時需進行風險源加固注漿。
因橫通道凈空4 m,橫通道內管棚鉆機長度應<4 m,動力頭高度<主軸中心0.4 m方能在此工作面施工,故選用FDP-15B管棚鉆機。
管棚鋼管采用φ108×8 mm無縫鋼管,分段配管,每段長為2.5、3.0 m,按奇、偶編號,錯開安裝,保證每一斷面內接頭個數不超過50%,并在鋼管上鉆孔,孔徑10 mm,孔間距50 cm,呈梅花形布置。鋼管兩端間采用焊接連接,焊接必須牢固且具有足夠的強度。
1)鉆孔步驟:由工作人員事先擺放好器材設備、搭建平臺,并保障水、電的供應以及設備擺放是否科學,同時需檢測管位是否正確。前期準備工作完成后才可安裝鉆具、預制沖洗液。緊接著使用專業儀器檢測角度、位置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只有確保上述工作全部完成才可開始鉆孔。
2)注漿步驟:工作人員應先完成注漿泵、注漿管、管棚以及出水口等設備的連接,隨后開始注漿,待出氣孔持續冒漿才代表注漿工作完成。
3)注漿質量管理:工作人員應保證鉆孔已被完全沖洗干凈,確保漿液已均勻填充至孔內所有空間,最大程度上降低孔內鉆渣殘留量;同時,在整個注漿過程中應保持連續流暢,必須一次性完成整個注漿工作,待孔口被泥漿封堵后需多次加壓,加壓值保持在0.4~0.6 MPa。除此之外,注漿過程中可按實際需求轉動鉆具,使得注漿、排氣同時進行,以此保障孔內漿液填充均勻。最后,在注漿前還需預估注漿量,而真實注漿量應≥預估值的80%。管棚注漿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 環狀及管內注漿示意圖
4)管棚實施控制關鍵要點:①安裝棚管應秉持間隔跳打原則,但若施工環境特殊可稍作修改;②可將相鄰棚管接縫位置交錯開,且縫距應≥1 m,以加強開挖段管棚的穩定性能;③組裝設施之前應詳細排查所有零部件,防止出現零部件損壞等問題;④應按照施工環境科學安排各個工藝的施工場所,例如循環系統、注漿系統等;⑤電線鋪排必須按照專業標準,以此保障施工安全;⑥管棚搭設前應由操作人員詳細檢查其位置、角度是否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反之需告知甲方修改設計方案;⑦角度、位置的確定應由專業人士進行,且需反復檢測,真實、詳細記錄施工數據,便于日后查閱;⑧施工中根據對地層情況的了解適時調整技術參數;⑨注漿泵壓≤0.6 MPa為宜,根據單孔孔內情況靈活控制泵壓,孔內壓力保持在0.4~0.6 MPa。
本地鐵工程暗挖段施工中靈活運用了超前加固技術,為暗挖施工作業創設了穩定環境,有效加固、穩定開挖掌子面,減少了地表沉降,整個開挖過程中未出現異常情況,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保證了暗挖施工安全,并大幅節省了工程成本。
[ID:009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