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

毛坦廠鎮因高考而馳名,被稱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中午11:30放學后,學生走出復讀中心

晨曦中的毛坦廠鎮
7月5日一早,安徽六安毛坦廠鎮下起了小雨,送考大巴從毛坦廠中學緩緩開出,數百名家長打著傘前來送考,為學子們加油鼓勁。與往年聲勢浩大的萬人送考相比,今年顯得格外低調。
毛坦廠因高考而馳名,被稱為“亞洲最大的高考工廠”。媒體曾稱該鎮是一座單一產業城鎮,出產大量大學生,就像其他一些專門生產襪子或圣誕飾品的中國鄉鎮一樣。
據悉,毛坦廠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人數超過1.7萬人,涉及全國十多個省份。
在疫情開始之初,通往毛坦廠的所有道路都被切斷,剩下的進鎮通道實行嚴格控制。4月初,安徽高三年級開始復課之后,因外來復讀學生較多,毛坦廠曾短暫對外地家長和考生開放了幾天,隨之又實行嚴格管控,外來人員持綠碼依然難以進入,所有外來車輛禁止進入。
6月19日,毛坦廠鎮再次下發《高考前期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來鎮接返學生家長是安徽省外戶籍的,車輛和人員一律不得進鎮;家長在進鎮接返學生時,須積極配合鎮疫情防控卡點查驗,主動“出示身份證+掃安康碼+測量體溫+佩戴口罩”等等。
6月30日距離高考只有一周時間,小鎮依然處于“封鎖”狀態,毛坦廠鎮成了安徽乃至國內管控最嚴格的小鎮之一。“這么做,一切是為了高考。”在鎮子口卡點,工作人員這么說。
毛坦廠鎮面積只有3.5平方公里,人口不過萬余人。從1999年后,毛坦廠中學以高考復讀聲名鵲起,每年吸引兩萬多學生和一萬多陪讀家長,整個小鎮都圍繞著“高考”在轉。
往年的毛坦廠鎮熱鬧無比:學校周邊滿是各種培訓機構、各種超市和文具店以及小吃店,道路兩側滿是各種煎炒烹炸的排檔,每天中午和傍晚放學,學校的幾個大門兩側都是密密匝匝的送飯陪讀家長……
疫情之下,一切都變了。排檔都消失了,放學時刻蜂擁的家長送餐隊伍不見了,學校門前的店鋪生意也冷清了很多。

7月5日一早,安徽六安毛坦廠鎮下起了小雨,送考大巴從毛坦廠中學緩緩開出,家長打著傘前來送考 圖/韓振

街頭擺著紅色的襪子和香包,在當地,考生參加高考有穿紅襪子和紅內衣的習俗

來自云南的樊思濤

來自安徽滁州的詹啟貴,今年決定報考醫學院陪
毛坦廠中學防控十分嚴格,所有寄宿學生都不能離開校園,吃飯都在食堂,節假日也不例外。而走讀的高三生,每天早晨6點多鐘排隊測量體溫進入學校,經過兩次測溫后進入教室,中午放學和晚上回來吃飯后,依然要接受體溫檢測后才能進入班級學習,每天要經歷六次體溫檢測。
近年來,隨著毛坦廠的影響越來越大,大量的省外考生前來復讀。來自云南楚雄的樊思濤就是其中之一。
樊思濤說,他來到高考鎮讀書,是父母的意愿,自己并不知道這所中學。由于離家太遠,加上學習緊張,今年春節他沒有回家。
“母親在封城前就回家了,這里就我一人。”樊思濤獨自一人留在了宿舍,每天吃喝都是難題,好在樓下就是超市,于是他買來大量的方便面,后來實在吃厭了,就開始學習自己做飯。樊思濤說,期間當地政府也有聯系他,想給他送飯,但因為害怕跟外人接觸,他還是拒絕了。“一個人呆著,我有更多時間復習。”
回顧這一年在高考鎮的收獲,樊思濤說,成績提高了不少,不出意外,考上一本不成問題。

每天早晨,集市上的熟菜店里都圍著很多陪讀家長,店鋪發號排隊

傍晚,孩子們上晚自習后,陪讀家長繞著校園散步,鍛煉身體,身后是校園內的偉人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