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鋒

經過了野蠻生長和高速發展,房地產業黃金時代不再,突如其來的疫情加速了地產人的焦慮,不少地產企業開始考慮“用時間換空間”。
正榮地產用20年時間闖進千億行列,當下,創始人歐宗榮給職業經理人黃仙枝的新要求是——高質量發展。
退居幕后的歐宗榮仍然給他創辦的企業謀劃航向,但在競爭加劇、行業增速下滑的當下,接班人黃仙枝能完成他的任務嗎?
五年前,正榮地產銷售額才剛剛突破300億元關口(克而瑞數據)。
然而僅用了2016-2018的3年時間,正榮就挺進千億行列。規模爆發之后,正榮地產銷售額降檔,2019年踩著年初的目標線達到了1307億元。規模擴大的同時,歐宗榮也嗅到了行業“調整期”的氣味。
為此,正榮內部提出了“新三年戰略”——將2019-2021年設定為“高質量發展期”,計劃在這三年內,在企業規模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謀求高質量發展,通過提升運營水平,改善債務結構,帶動營收及盈利水平持續提升。
這一重任放在了以董事長黃仙枝為首的管理層身上,黃仙枝是跟隨歐宗榮打拼20多年的正榮老將,自2005年12月起擔任董事長職務。
在黃仙枝看來,正榮高質量發展就是要做好規模、財務和盈利三大指標的進一步平衡。
3月29日,黃仙枝在2019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三大指標每一個都至關重要,不僅要做到均好,還要做到均優。這樣才有可持續的競爭力。”
但要想知行合一,在過往普遍追求速度的地產領域卻不那么容易。正榮地產也面臨著高成長煩惱。
根據最新年財報顯示,正榮地產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1307.08億元,同比增長21%;營收為325.58億元,同比增長23.1%;核心利潤為29億元,同比增長42.7%;歸屬母公司核心利潤為23.1億元,同比增長20.4%。
雖然表面光鮮,但從盈利能力來看,公司毛利率下降2.8個百分點,由2018年的22.8%減少至2019年的20%,并且處于行業低位。
與此同時,正榮地產的銷售均價已經連續三年下滑。2019年,正榮地產的銷售均價為1.55萬元/平方米,而2018年為1.68萬元/平方米,下降7.62%;2017年銷售均價為1.85萬元/平方米,2016年的銷售均價則為2.09萬元/平方米。
更令人擔憂的是,其權益銷售占比過低。據第一財經調查發現,這兩年正榮地產實際權益口徑銷售數據并未超過400億。2017、2018、2019年正榮地產實際效益銷售數據約為351億、361億、372億左右。
而2017、2018、2019年公司披露的全口徑銷售額為702億、1080億、1307億,如果以此計算,實際效益銷售額占比僅為50%、33.43%、28.46%,呈現持續下滑跡象。所以千億正榮要打上大大的折扣。
“下一個三年每年還會有30%的增長,三年后規模將能翻一番。”黃仙枝此前對公司高速發展十分自信。
但房地產調控的高壓態勢仍在持續,行業整體增長在放緩,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黃仙枝的預期計劃。
目前來看,在千億規模的房企里,實現10%的增速已十分不易。出于對疫情影響的考慮,黃仙枝將2020年的銷售目標定為1400億元,增速僅為7.1%;同時將拿地預算定為260億元。相比去年拿地金額313億有所收縮。
土地是房地產企業發展的糧草,2019年,正榮地產新增41宗土地,新增土地儲備560萬平方米,85%位于二線城市,15%位于三線城市。截至2019年底,正榮地產合計土地儲備2615萬平方米,總貨值約4500億元,權益比55%。
從城市分布來看,正榮也更加依賴二線城市,2019年其銷售收入中,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占比分別為4.0%、78.4%和17.6%。
2019年公司新增的土儲中,權益比例大幅提高到73%,而2018年新增土地中該比例僅為33%。
權益占比過低一直是正榮的一大問題,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末正榮總土地儲備面積為2456萬平方米,權益比例從79%降至53%,2019年提升至55%。
但這一比例相比同等規模的房企還有較大差距,雅居樂2019年末土地儲備4985萬平方米,權益土地儲備3970萬平方米,是正榮權益土儲1438萬平方米的2.7倍;綠城2019年末總建筑面積3873萬平方米,權益土儲為2240萬平方米,是正榮的1.6倍。
可以說,正榮是小股操盤,小步快跑,合作型急速擴張房企的典型代表,但這類企業權益占比問題一直頗受質疑。
正榮內部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在降低合約銷售額增速的同時,開始著力解決權益占比過低的問題。
黃仙枝在業績會上透露,2019年新增的41塊土儲中,權益占比由2018年的33%大幅提升至73%,“希望并表更多的項目,實現操盤”,未來幾年隨著權益的提升反映到財報上,公司股東應占利潤也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可以說2019年是正榮發展歷程中的“分水嶺”。黃仙枝直言:“規模不再是首要考核目標”,要同時算好規模、現金流、利潤這三個賬本。
平衡這一賬本的一大重要指標就是凈負債率,在上市前的2017年,正榮地產凈負債率在2017年底一度高達183.2%,上市之后,正榮地產的凈負債率在2018年底和2019年底分別為74%與75.2%。
突擊降低凈負債率成為黑馬型地產企業的共性,而通過提高少數股東權益,進而增加股東權益,最終降低凈負債率,這種財技玩法被一眾地產企業采納。
2016-2019年,正榮地產所有者權益分別為89.9億、122.24億、244.79億、310.6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1.18%。
這其中秘密就在于少數股東權益的快速增長,2016年正榮地產少數股東權益僅為10.15億元,在權益總額中占比僅為11.29%,但截至2019年末,正榮地產少數股東權益達132.24億元,三年時間少數股東權益增長超12倍,在權益總額中占比躍升至42.57%。
根據財報,正榮地產非控股權益的增加主要源于其合并報表中的39項股權占比較小的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開發的物業,其建筑面積為1114.2萬平方米,正榮地產在其中的權益占比大多介于13%-35%之間,僅有3個項目權益占比接近50%。
這種財務方式背后,不乏明股實債的項目,一般而言,雖然操盤方權益占比較小,但行業認為“誰操盤誰并表”,這種方式雖然增大了所有者權益,但其實是隱藏了負債。
根據降負債率=( 有息負債- 貨幣資金)/ 所有者權益,通過增大分母,正榮降低了凈負債率。
而其實,正榮真正的財務狀況要比表面的更加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