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所以,根據小學語文這門學科的特點,通過整合語文教學內容和道德教育的內容,讓兩者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尤其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以及道德素質的提升。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來實施道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道德覺悟。因此,關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自然滲透道德教育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重點開展。
一、抓住教材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
語文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語言文字規范、典型,思想性極強。其中有革命先烈的英勇不屈,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跡,科學家、文學家的杰出貢獻,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有如詩如畫的錦繡江山,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高尚美好的道德情操……如《誠實與信任》《九色鹿》等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贊美了誠實、守信等道德規范。《母親的恩情》《第一次抱母親》《沉香救母》等課文可以讓學生感受人 間最美好的情感;感悟母親的愛,理解孝子情懷,從而激發對母親崇敬和愛戴,并學會表達愛……各篇無不是思想教育的活的教材,無不在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勞動。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依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以語文知識為基礎,選準文與“道”的結合點,做到以文傳道。
如《天游峰的掃路人》一課的情感目標是:在朗讀品味中體會天游峰的掃路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達、開朗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對普通勞動者的尊敬之情。為了能達到這個教學目標,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從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感受天游峰的高和險入手,為后面體會老人的自強不息作好鋪墊。“我”與掃路人對話是教學的重難點,表現了老人自信、開朗、豁達的性格。我讓學生走進文本研讀,認真自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引導學生通過老人樸素的話語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體會出天游峰掃路人的自信、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
二、聯系生活實際,深化語文德育教育
小學語文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不是思想品德課堂的延伸,教師在保持語文教學特色的同時,要體現出語文德育的特殊價值,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和語文教學目標,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引導和啟迪,激發學生主動思考,主動聯系自身情況,從而形成語文德育的協同發展作用。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將更和諧,學生能夠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語文德育教學,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教風。
例如,在《學會合作》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組織學生談一談自己在生活中有沒有與人合作的事例,在合作中自己有什么樣的想法和表現,有怎樣的收獲。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會聯想到平時運動會、大掃除、聯歡會、小組學習等很多合作場景,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合作的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在《我選我》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模仿課文中的情節組織學生開展自薦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能夠為班級提供怎樣的服務,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學生爭當班級圖書角的管理員、衛生監督員、板報組成員等,這樣的活動形式能夠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的一員,從而培養學生的班級意識和主人翁意識,實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公益心和責任感。
三、重視感恩教育,頌揚中華傳統美德
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我們應該讓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對高尚道德生活與豐富人生的體驗過程。讓知識增長的同時也讓同學們樹立健康高尚的品行。其實德育滲透的形式、途徑多種多樣,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立足于與文學課教學,積極探索,積極參與教改,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認真、積極地進行德育滲透,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將更多的學生培養成品學兼優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小公民。
《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講述了琳達一家三口人先后捐獻角膜的經過,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琳達思想發生的深刻變化,宣揚了人道主義、博愛、奉獻精神。只求奉獻不求索取的精神感染,而深切地感受到給予的快樂。而我的學生們,獨生子女,萬般寵愛集于身,從小已習慣了接受愛。父母的艱苦付出,他們視為應該,心安理得,很少去體會父母的辛勞,很難有感恩之心。于是我把教學重點確定為感恩教育。首先,我滿含深情地朗讀文章,安靜的教室里,同學把頭埋得很低很低,而后談起了我年邁而飽經滄桑的父親,談起父親給子女樸素的父愛,談起我為人父后對父愛的理解,教室里鴉雀無聲,顯然同學們與我產生了共鳴。第二天的作業交上來了,他們不約而同都把主題定為關愛他人,我欣慰地發現:孩子們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文中流露出對弟弟的關家,如春雨滋養著孩子門的心田,他們的言行也在日益改變.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文化素質培養的關鍵課程,德育教育幾乎是伴隨始終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學中讓語文教學發揮其育人的作用,不能放過任何一個滲透德育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到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能得到德育上的培養,為素質提升提供保障。但教師也應當注意,在實施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也應當遵循學生的發展過程,要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德育教育,促使學生能成為德才兼備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