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俊
摘 要:課堂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一切教育措施的出發(fā)點皆為“有效”,評價也是如此。有效的課堂評價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
關鍵詞:課堂評價;有效;對話
課堂評價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我們看到,當前不少課堂,特別是在觀摩課中,教師評價學生時表揚聲一浪高過一浪,“說得太好了,大家為他鼓掌!”“嗨!嗨!嗨!你真棒!”似乎給予學生的表揚越多,就越能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但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表揚是不是太濫、太不值錢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評價理念,在實踐中是不是被演繹得“過了度”“變了形”?評價真正達到了它的自身價值嗎?傳統(tǒng)教育一味地批評、指責、否定學生,造成學生自信心匱乏,當然弊病重重。但這次課改提倡多鼓勵學生,也并不是要求教師海撒“棒棒棒,你真棒!”這種聲音啊!如果每天都沉浸在一種聲音里,評價語言沒有變化,每個人所得到的評價沒有區(qū)別,學生的心里恐怕會對其產(chǎn)生免疫力,評價的激勵作用難以實現(xiàn),評價的效度能落實多少也可想而知。
一切教育措施的出發(fā)點皆為“有效”,評價也是如此。有效的課堂評價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催化劑。誠然,鼓勵、稱贊等積極的激勵性評價,對保護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有著積極的意義,但這并不是說,我們就必須追求一味的表揚式評價,而忽略否定性評價。其實,太多的激勵性評價會造成學生自我感覺太好,經(jīng)不起批評和挫折,稍有不如意就情緒低落。所以,課堂上究竟該采取怎樣的評價方式,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當學生的表現(xiàn)有明顯進步,如回答到位、見解獨特、表達精彩時,教師的評價應不吝贊揚之詞,及時予以肯定、贊揚、激勵。如:“好哇,這種做法很好,你真會動腦筋!”“你的發(fā)言很精彩!”“又是一種很好的解題思路。”“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如此親切、明朗、熱情洋溢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感染?當然會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當學生表現(xiàn)不理想時,教師善于從學生的表現(xiàn)中,敏銳地捕捉到其中的閃光點,用激勵性評價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和進步,從而增強學習信心。或者通過幽默的語言化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幫助他們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例如,“也許有的同學還有新的見解,你想不想聽一聽?”“說錯是正常的,老師也會有說錯的時候,沒關系,再說一遍。”這樣使學生容易接受,也不會對他們的自尊心造成損害。
當學生思維活躍意見相左時,教師的評價深入淺出,追根問底,引導學生在激烈地爭辯中相互啟發(fā),碰撞思維,理清思路,統(tǒng)一意見。要給持相反意見的學生以申訴的機會,要給發(fā)生錯誤的學生以重新修正意見的機會,最終讓他們帶著滿意的理解回到座位。
當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發(fā)生一些偏頗時,教師的評價要學武術中的“四兩撥千斤”,化腐朽為神奇,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把學生本有些邪乎的價值觀不露痕跡地送上正道。此刻的評價,最忌諱直白的否定,而應突出教師的智慧,運用幽默的語言進行引導,往往收到奇效。我們看一個《斑羚飛渡》的教學片段:
教師問:“對于老斑羚舍生幫助壯年的、幼小的斑羚躍過懸崖的做法,對此,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說:“我覺得那只鐮刀頭羊最愚蠢,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撥去。”
教師:“為什么?”
學生說:“因為它是領頭羊,它應該繼續(xù)活下來帶領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再說,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那些得以繼續(xù)生存的同伴也不會感激它。”
此時有不少同學紛紛表示了贊同。
教師說:“那么,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不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來救你嗎?如果他們不來救你,你怎么想呢?”
學生甲回答:“我會想,爸爸媽媽真狠,平時都說愛我,關鍵時候不來管我了!”
學生乙說:“我可是希望爸爸媽媽來幫我一把的,有他們在我身邊,我才有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學生丙說:“我認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愛自己種族的行為,只要能夠保留住自己的種族,死了也值得!”
教師說:“是啊,說得多有道理啊!”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換位思考、移情體驗,讓學生置身其中,將心比心,從而感受到老斑羚這樣做的勇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了無痕跡,自然貼切,讓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執(zhí)教教師運用自己的智慧,把課內(nèi)發(fā)生的意外枝葉,通過富有詩意的評價語言,巧妙地嫁接到學生學習的主干上去,使課堂活躍而又不失秩序。
許多課堂教學評價僅僅是對知識的正確與否進行評價,注重測量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能抓住契機,肯定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情感。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評價,尤其對學生學習的興趣、良好的心理素質、新穎的學習方法、學習過程中獨到的體驗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時的、豐富多彩的評價。這說明教師仍然將主要焦點集中于學生學習成績上,沒有多角度地去評價學生,忽視了學生個體發(fā)展的獨特性,扼殺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火花。
教師不要把自己當作課堂上唯一的“裁判”,要把“評價的尺子”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產(chǎn)生使命感,也有了一回當評委的情感體驗,往往也可使教學收到意外之喜,促進學生認知的順利生成。
課堂教學評價應該是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這種“對話”過程貫穿著尊重人、愛護人、發(fā)展人的人本主義情懷。在課堂上,教師要能夠認真聽取學生的觀點,客觀地分析和評判學生的想法。一切評價,皆源于對學生發(fā)展的正確引領和點撥,源于對學生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呵護。修煉課堂評價藝術,會使我們的課堂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學生在課堂上快樂、輕松地學習,將不是遙遠的理想。
參考文獻:
[1]張小柳.課堂評價的藝術[J].師道:教研,2015(2):32-32.
[2]孫錦文.講究評價藝術,激活語文課堂[J].文理導航(上旬),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