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被稱為“地球的癌癥”,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重大生態問題,威脅著全球三分之二國家和地區。為了根治這一“病癥”,聯合國大會于1994年通過了《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2015年,聯合國又確立了一個“世界目標”:到2030年實現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
中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境內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為了徹底改善環境,我國先后頒布了《防沙治沙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出臺了《全國防沙治沙規劃》《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國家沙漠公園發展規劃》等一系列規劃,實行嚴格的荒漠生態保護制度,全面落實省級政府防沙治沙目標責任考核獎懲制度,維護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完整性和原真性。加快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國家重點工程。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開展大規模治理,實現了荒漠化擴展態勢整體遏制、荒漠化面積持續縮減、荒漠生態功能增強。
據統計,“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占“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88%。經過多年治理,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生態狀況整體改善,林草植被增加226.7萬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9萬公頃。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全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24平方公里和1980平方公里,沙塵天氣次數年均減少20.3%,植被平均蓋度增加0.7個百分點。
但是,由于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基數大、影響廣,下一階段荒漠化防治工作進入了一個“啃硬骨頭”的攻堅階段,治理難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任務更加繁重。我們要大力倡導全社會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參與荒漠化防治,筑牢我國生態安全屏障;我們要堅持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規劃,分類施策,攻堅克難,持之以恒推進荒漠化治理;我們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履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義務,為推動全球荒漠化治理奉獻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