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就是我家的‘聚寶盆’‘搖錢樹’。我家有4畝茶園,今年春茶銷售形勢好,畝均收入三四千元不成問題。”5月21日,正在桐柏山上忙著采茶的脫貧戶嚴明山高興地對筆者說。
嚴明山是河南省桐柏縣吳城鎮陳留店村農民,家中7口人,是2014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近年來,為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鎮村干部和他結成幫扶“對子”,為他免費發放茶苗、培訓種茶技術、解決茶葉銷售難題。通過種植茶葉,嚴明山成功脫貧致富。如今,在桐柏山區,像嚴明山這樣通過發展茶葉、苗木花卉、艾草、夏枯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實現脫貧的群眾比比皆是。鄉親們親切地把這些綠色產業稱為“綠色銀行”。
桐柏縣位于河南省南部的革命老區,號稱“七山一水二分田”。縣里把發展縣域經濟、實現貧困群眾增收的著力點放在綠色產業上,在“山”上做文章,在生態產業化上求突破。他們將茶葉、花卉種苗、艾草、食用菌等特色產業作為主導產業,積極推動,提質擴面增效,增強特色產業的帶動力。縣里依托到戶增收項目和政策性項目,采取貧困戶自主經營、“入股分紅”、托管代種(養)等模式,堅持標準化、規模化、生態化、品牌化推進,為貧困村、貧困戶量身打造特色增收產業。據統計,桐柏縣目前已建成茶園面積11萬畝,茶葉年產量2200噸左右,產值5億元以上,2019年出口創匯達到2.2億元。
為推動綠色產業發展,桐柏縣鼓勵縣鄉村三級攜手并肩,先后成立各類茶葉公司、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60余家,全縣有機茶園認證面積超過2萬畝,茶產業從業人員5.3萬余人。桐柏縣帶動全縣17個鄉鎮(集聚區)的185個村7000余戶農戶種植艾草,形成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艾草種植基地34個,艾草種植面積達5.28萬畝,年產艾草2.6萬噸以上,年產值1.6億元左右。全縣建成食用菌生產基地8個,香菇種植規模達5000萬袋,從事食用菌經營的農戶4000余戶。全縣1.2萬農民從事種苗花卉產業,種苗花卉面積2.6萬畝,林業合作社36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9家,家庭林場41家,花木經紀人350人,產業年總產值3.28億元。
桐柏縣提供發展綠色產業的全方位保障,讓滿目綠色變為致富希望。積極整合財政專項資金和涉農項目資金,用于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和扶貧產業基礎配套建設,每年整合項目資金3億元以上。同時,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扶貧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保障。桐柏縣把全縣劃分為脫貧攻堅“五大戰區”,組建幫扶隊伍聯系貧困戶。縣四大班子主要負責人領銜掛帥任指揮長,組建了包括產業發展專項小組在內的專項工作組22個,實行專項工作專班推進,專項工作組專班專人專責,做到重大任務細化實化、具體化專項化,有力有序、不遺不漏全面落實。出臺了一系列專項扶持政策,對發展茶葉、種苗花卉、艾草等特色產業分別達到一定規模的,經驗收合格后,給予相應的補貼,極大地調動了各方參與產業扶貧的積極性。積極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持續推進品牌創建,強化品牌引領。目前,全縣茶產業擁有有機認證證書23張,“桐柏玉葉”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桐柏玉葉”“清淮綠梭”“桐柏毛尖”等6大類綠茶和“桐柏紅”紅茶均躋身省級名茶行列。同時,積極開展板栗、桐柏大棗等經濟林品牌建設,全面推進無公害林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工作。
扶貧車間把錢賺
中原茶鄉桐柏縣,茶香氤氳飄海外 陳康攝
實現特色產業持久為民增收致富,不能“單打一”,必須制定產業扶貧“套餐”,實現增收渠道多元化。桐柏縣根據貧困村、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類施策,精準幫扶,實現每戶都有兩項以上穩定收入措施。對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施就業增收,開發了生態護林員、護河員、保潔員、文化協管員等基層就業崗位,安置貧困勞動力5400余人,每人年均增收5000元;對有就業技能且有意回鄉創業的有志之士,吸引他們回鄉發展特色產業,利用桐柏山區特色資源優勢,采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電子商務、鄉村生態游等項目,實現貧困戶就業增收。
實現深度貧困山區群眾的穩定脫貧、長久致富,必須牢牢抓住產業增收這個關鍵核心,在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夯實產業基礎、制定“扶貧營養套餐”上下功夫,建起“綠色銀行”,讓脫貧群眾長期享受綠色紅利。
貧困戶正在種植香菇 陳康攝
蘭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