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牛小曼 本報特約記者 呂克


國產青春劇《二十不惑》自本月14日開播后,獲得不錯口碑,豆瓣評分7.2分在同類影視劇中算是“中等偏上”。該劇聚焦95后年輕人生活、學習中遭遇的現實問題。環球輿情中心抓取的關于《二十不惑》的網民關鍵詞中,多是“畢業季壓力”“考研”“學歷鄙視鏈”等年輕人畢業、面試時遭遇的問題,與他們的人生軌跡相吻合,容易引發“共情”。
愛情戲比重被削弱
環球融PING指數顯示,電視劇《二十不惑》自開播以來,在衛視頻道晚間時段在播電視劇中,直播觀看人數日均達到734萬人,排名第一。這部由關曉彤、卜冠今、李庚希、董思怡主演的青春劇,將鏡頭對準4名即將大學畢業進入社會的女生,她們性格不同,家境各異,但都要面對生活和職場的考驗。“其實我們寫的是大四這一年,”在總制片人徐曉鷗看來,《二十不惑》的初衷是“聚焦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屏幕上給大家展示一部描述95后大學畢業生的電視劇。”
該劇雖然由關曉彤等“花旦”演員主演,但并非是過去常見的青春偶像劇,而是定位為“青春勵志劇”。主創調研后發現,這一代年輕人心態已經發生變化,“他們認為個人奮斗比愛情更重要。而職業感和個人奮斗中的定位,則是這個年齡段就要開始自己獨立尋求的價值觀”。因此,愛情戲的比重在《二十不惑》中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女性在確定職業道路途中經歷坎坷,對價值觀的塑造等,超越了以往“青春偶像劇”專注描摹愛情的層面。
圍繞時代議題
青春劇能否“立得住”,演員選擇很重要。這次4位主演都是90后,其中飾演梁爽的關曉彤已經是經驗豐富的“老演員”。傲嬌又很執拗的性格與關曉彤也很相似,“所以她的一些心境我是懂的”。關曉彤說,梁爽這個人物給了她“獨立又敢拼”的勇氣。
在劇情結構上,《二十不惑》也與依照感情線發展的青春偶像劇不同,每集都有一個“小標題”,圍繞社會熱點議題展開,例如“愛情有沒有錯?”“真相越求越模糊?”等,吸引觀眾眼球。“劇中許多情節是每一代人都會面對的問題,這種表達是跨越時代而存在的,但我們也希望作品能帶有這個時代獨有的生活氣息。”導演黎志認為,有必要在生活氣息中挖掘戲劇性,哪怕犧牲掉強劇情的“爽”感,“也是值得的”。
然而,強調現實性的《二十不惑》在后期難免“套路化”,尤其是女主角姜小果的“主角光環”逐漸顯現,破格進入公司后的她參與的各項項目總能轉危為安。此外,因為劇中職場相關戲份較多,《二十不惑》中的細節不到位等問題也被吐槽:主角面試時顯擺的證書含金量并不高,入職流程和轉正手續也不符合同類公司標準等。
也有觀眾認為,這些細節大多只有專業人士才會發現,普通觀眾感受到當下職場競爭的激烈,進而對幾位主演產生理解和同情,就已經足夠。導演黎志稱,“《二十不惑》雖然叫青春劇,主人公也是95后的青年,但它并不只是給當下的年輕人看的。劇里會大量展現當下的新興行業、流行語匯,年輕過的我們也能從中找到共情點,我認為這才是它最大的意義”。
細節還需更多打磨
國產青春劇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出現,在1998年的電視劇《將愛情進行到底》中,徐靜蕾和李亞鵬飾演的男女主在上海高校校園里談戀愛,二人創業之余,因為各種誤會和事故分分合合。該劇導演張一白之后又拍出《匆匆那年》等青春影視劇,講述幾人在高中時期早戀的故事。再加上趙薇執導電影《致青春》,趙寶剛的《奮斗》《我的青春誰作主》等熱門劇,重新掀起青春題材的熱潮。同時也招來不少質疑,為什么這些青春劇的主角永遠在談戀愛,我們的青春里哪有墮胎這樣的狗血劇情。《奮斗》中的“富二代創業”也讓許多年輕人產生“距離感”,國產青春題材影視劇開始與現實漸行漸遠。
但隨后依然有不少影視劇跟風,劇情也十分相似,最終郭敬明的《小時代》系列徹底壞了觀眾的胃口。回首國產青春劇這二十多年的歷程,大多數還是以愛情為主線,事業和友情只是支線,或者主角戀愛之余的消遣。圍繞社會話題展開的《二十不惑》或許能給國產青春劇找到另一條出路,但如果要貼近年輕人和現實,國產青春劇在細節上還需要更多打磨。▲
環球時報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