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銘
“侃爺”坎耶·韋斯特近日參選美國總統,雖然大多數民眾都知道韋斯特只是來攪局的,他那些前后矛盾的競選言論和情緒化表現難以收獲選票。但關于近些年明星們越來越熱衷于“不務正業”的現象,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和思考。
“從蕾哈娜(右圖)到侃爺,為什么音樂界巨星們不再關注真正的音樂了?”《華爾街日報》25日就發文分析這一現象背后的深層原因。許多歌星雖然日進斗金,但這些錢并不是靠發布新單曲和專輯賺來的,而是頻繁參加真人秀節目,和時尚品牌搞聯名,以此擴大自己的品牌影響力,然后瘋狂吸金。蕾哈娜已經4年多沒有發布新專輯和單曲。其他一些大牌歌星也是如此,經營時尚品牌、擔任選秀節目評委甚至參加大選。韋斯特近來的風光基本來自“參選”,該事件的熱度甚至蓋過他的新專輯,而他之前最成功的生意則是創立潮牌“椰子鞋”。
《華爾街日報》通過調查發現,相比十年前,頂級藝人收入中“副業”比例大幅提高。據《福布斯》統計,蕾哈娜6億美元收入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演唱事業,大部分與時尚掛鉤。但從長遠看,這對歌迷和明星本人不是好事。“韋斯特越來越像個商人,他的音樂質量越來越糟”,嘻哈網站DJbooth主編,流媒體公司運營人布萊恩·齊澤克指出了這股趨勢背后的危險性。
然而不只是音樂界,全世界的演藝明星如今都熱衷于賺“外快”,好萊塢的格溫妮斯·派特洛醉心于經營自己的生活時尚品牌,喬治·克魯尼創立的龍舌蘭酒品牌價值10億美元,中韓明星喜歡上娛樂真人秀,在各種節目和比賽中擔任嘉賓評委……
無論是歌手還是演員,這些明星越來越“不務正業”,說到底還是消費市場導向造成的。在網絡時代,曝光率越來越高的明星對個人形象的經營蓋過他們的作品,越來越“偶像化”。粉絲是沖著明星本人而非作品去的,他們也希望看到明星們更多才多藝、更個性化的一面。在這種消費心理驅使下,明星們可以跳過作品直接“靠臉帶貨”,而且有粉絲兜底,來錢更快。但如果長此以往,明星們幾年不出一張專輯,不拍一部像樣的影視劇,他們“專業水平”也可能就此荒廢,最終淪為另一種“網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