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映紅 梁春媛 張梅芬 郭月媚



[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式3M彈力膠帶固定法在重癥監護病房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經口氣管插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絲綢膠布+牙墊+寸帶固定氣管插管法,研究組采用改良式3M膠帶+牙墊+寸帶固定氣管插管法,比較兩組的氣管插管移位程度、患者出現面部皮膚損傷、口角損傷、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舒適度及口腔護理完成時間。結果 研究組導管移位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面部皮膚損傷、口角損傷、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舒適度優于對照組,口腔護理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改良式3M膠帶固定法減少導管移位發生率,降低因膠布固定對患者面部皮膚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改善口腔情況,保證患者安全,增加清醒患者的舒適度,減少護士工作量,提高護理質量。
[關鍵詞]3M彈力膠帶;氣管插管;固定方法;口腔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2.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20)6(a)-024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3M elastic tape fixation method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intubation through mouth in intensive care unit.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7 to January 2019, 100 patients wit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n=50) and control group (n=50). The control group used silk tape+dental pad+inch belt fix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 and the study group used modified 3M tape +dental pad+inch belt fix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 the degree of displacement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acial skin injury, angle injury, oral ulcer and odor, comfort and completion time of oral ca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displace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facial skin injury, angle of mouth injury, oral ulcer and oral odor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The comfor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ral care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3M adhesive tape fixation metho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theter displacemen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ressure injury to patients′ facial skin caused by adhesive tape fixation, improve the oral situation,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 increase the comfort of awake patients, reduce the workload of nurse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Key words] 3M elastic tape; Tracheal intubation; Fixation method; Oral care
氣管插管是將特制的氣管內導管經聲門置入氣管的技術,因管腔較大開放患者氣道,有助于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機械通氣是臨床搶救和治療危急重癥患者的重要手段,經口氣管插管是機械通氣人工氣道建立的重要手段[1-2]。近年來,由于傳統氣管插管固定的使用局限性,包括清醒煩躁患者耐受性差,其氣管插管不能良好固定,則造成移位或意外拔管發生,若發現不及時或處理不當,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傳統固定固定時間較長,長期持續壓迫情況下顏面部更易發生壓瘡,對于氣管插管固定方法的更新勢在必行[3-4]。為提高護士對氣管插管的管理能力,保證患者安全[5],我院重癥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開始對氣管插管患者固定方法進行改良,通過1年多的臨床實踐,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月在我院ICU經口氣管插管100例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研究組中,其中重癥肺炎10例,呼吸衰竭11例,心力衰竭3例,剖宮產后2例,胃腸道術后2例,腦出血8例,腦梗死9例,腎衰竭5例,對照組中,其中重癥肺炎12例,呼吸衰竭11例,心力衰竭3例,剖宮產后1例,胃腸道術后2例,腦出血1例,腦梗死6例,腎衰竭4例。兩組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置管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神志清醒;②經口氣管插管留置時間>24 h;③能配合護士護理干預,并由家屬提供相關信息,患者及家屬自愿加入本研究;④本研究獲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病史,聾啞者;②有口腔疾患及面部皮膚損傷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絲綢膠布(3M德國公司,型號、規格:1534-0)+牙墊(揚州市桂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寸帶固定氣管插管法,成功協助醫生留置導管后,插入長度平患者門齒處,做好標識并記錄插入長度,氣管插管置于牙墊一側,用兩條絲綢膠布纏繞氣管導管和牙墊后粘在患者兩側臉頰上,寸帶用雙套結方法固定在氣管插管和牙墊上,然后在牙墊上打一個結,寸帶長端繞過患者頭枕部后和短端匯合打結于患者一側頰部。每天早晚各1次口腔護理及觀察口腔情況,進行口腔護理時更換絲綢膠布,寸帶和牙墊每天更換1次,如污染隨時更換。絲綢膠布固定方法(圖1)。
1.2.2研究組? 采用改良式3M膠帶(3M日本有限公司,型號、規格:2733-50)+牙墊(揚州市桂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寸帶固定氣管插管法。3M膠帶固定的創新點在于兩點:①3M膠布剪裁方法。②管道的固定方法。牙墊與寸帶固定與對照組類似。不同的是置入導管后平患者門齒標記置入長度,然后先用剪裁好3M膠帶(長18 cm ,兩端寬2.5 cm,中間寬1.2 cm)固定氣管導管,先用膠帶有弧度的一端粘在患者上唇一側鼻旁臉頰上,然后膠布粘貼過人中,在導管標記刻度位置纏繞3周后將膠布有弧度的一端粘在鼻旁對側,最后用牙墊及寸帶加強固定,昏迷患者經護士評估后可直接用3M膠帶固定即可。每天進行口腔護理及觀察口腔只需要將牙墊及寸帶取下即可,3M膠帶不用更換,如污染隨時更換。3M膠帶剪裁和粘貼方法(圖2~4)。
1.3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氣管插管移位程度評價。每班護士測量氣管插管末端距門齒或口角距離,以判斷有無移位,可分為4種情況[6]:無移位:完全無變化;輕度移位:移位在0.5 cm以內;中度移位,移位在0.5~0.8 cm,未引起脫管或導管下滑而影響右肺通氣;重度移位,移位>0.8 cm,引起脫管或導管下滑堵塞右側支氣管。②記錄兩組出現面部皮膚損傷、口角損傷、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等情況。③采取視覺模擬尺度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評價舒適度[7]。向患者解釋模擬尺的用法,并確認患者已經理解,100端表示舒適,50端表示中度舒適,0端表示不舒適。④記錄兩組護士完成口腔護理的實際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兩組氣管插管移位情況的比較
研究組氣管插管移位情況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兩組面部皮膚損傷、口角損傷、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的比較
研究組面部皮膚損傷、口角損傷、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3兩組舒適度的比較
研究組舒適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2.4兩組口腔護理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口腔護理所需時間為(15.18±2.51)min,短于對照組的(21.34±2.6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009,P<0.05)。
3討論
國內外有很多種氣管導管固定方法的報道,大致分為3類:各種膠布固定方法、導管和牙墊固定器、寸帶固定法。膠布固定法對ICU長期帶機患者,由于口腔分泌物較多,容易使膠布黏性降低,導管松動而脫出口腔;導管和牙墊固定器價格較昂貴,固定牢固程度有限,還影響口腔護理觀察;寸帶固定法牢固程度不受分泌物的影響,是一種較經濟安全的方法[8]。ICU護理人員如何妥善固定氣管插管,防止患者出現意外脫管情況,盡可能增加患者舒適感、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已經成危重癥護理中要研究的重要課題[9]。
改良式固定法提高護士管道管理能力及患者安全性,改良式固定法護士從4個考量:①患者氣管插管口腔中位置與口唇、面頰解剖位置。②不同人群(無牙齒老年患者、煩躁患者、配合患者)氣管插管的固定方法。③固定材料選用、剪裁方式改良及固定方法創新。④注重患者舒適感。該方法在注重固定效果同時將舒適護理融入對口腔插管整體護理中。臨床由于固定方法不當導致氣管導管移位、脫管占9.7%~43.7%[10],非計劃性拔管發生后會導致機械通氣時間、患者在ICU住院時間及總住院時間延長不良后果,同時增加患者痛苦,如未及時處理可導致患者發生急性缺氧、窒息甚至死亡[11]。在護理中,保證患者安全成為護士謹慎操作的首要前提。
本研究應用改良式3M膠帶+牙墊+寸帶固定氣管插管法后,結果顯示,研究組氣管插管移位情況對照組(P<0.05),證實3M膠布具有彈性,有效在臨床操作中或患者變換體位時防止牽拉,減輕對患者黏膜刺激導致嗆咳,減少導管移位及脫出。定期有效口腔護理對預防氣管插管患者口腔細菌定植有重要意義。研究組口腔潰瘍及口腔異味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士口腔護理及口腔觀察時需移除牙墊,取下寸帶,容易進行操作不需單手固定導管或增加護士人手固定導管,我科現使用可控式吸水負壓牙刷,可有效清除口腔分泌物及積聚痰痂,口腔清潔效果較好。有文獻指出,在保證氣管插管安全前提下關注患者面部皮膚損傷情況[12],因裁剪3M膠帶時兩端弧度設計,從物理角度面部及嘴唇粘貼面積越大,牽引時受力越小,而保護皮膚避免損傷。對評估后能配合治療護理的清醒患者及昏迷患者,可移除牙墊,直接采用3M膠帶固定法,使置入口腔內外來物體積減小,壓迫感降低,對口唇、口腔黏膜及牙齦、舌部損傷較輕,引起疼痛不適感減輕。去除牙墊的口腔可較自由地張閉,舌活動范圍大,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痛苦,增加其舒適感和滿意度[13]。結果顯示,研究組帶管舒適度優于對照組(P<0.05),體現護士人性化服務理念,保持患者口腔清潔與舒適度,而提升患者整體舒適度,形成良性循環[14]。護士口腔護理所需時間,研究組所需時間為(15.18±2.51)min,而對照組所需時間為(21.34±2.62)min,研究組護士完成口腔護理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所用的固定法由于使用絲綢膠布反復纏繞氣管插管和牙墊后粘貼在臉頰部,護士每天兩次進行口腔護理前撕除膠布,護理后再重新更換。而研究組采用3M膠帶固定只有當膠布松脫及污染時才更換,一定程度上彌補其不足,不僅有操作簡單及牢固固定特點,同時還可有效減少氣管插管固定所花費時間,減少護理人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