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貴摟


內容摘要:《紫藤蘿瀑布》是一篇細膩優美、立意深遠的散文。淡中藏美,美中寓奇,字里行間都充斥著藝術的張力,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給人以美的享受與教育。這篇文章之所以如此成功,是因為作者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和駕馭文字的高超技藝,在環環相扣之中完成了一次生命旅程的拷問。本文從修辭學的角度切入,試圖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子修辭、篇章修辭四個方面對《紫藤蘿瀑布》的語言及構思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對教師解讀文本、進行備課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紫藤蘿瀑布》語音修辭詞語修辭句子修辭篇章修辭
《紫藤蘿瀑布》是宗璞于1982年創作的一篇散文,該文是其小弟被癌癥纏身,不久于人世,在極度焦慮和痛苦的情緒之下創作的。但文章并沒有表現出任何沉郁陰暗的氣氛,反是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哲思給人帶來的是一種對生命的感悟。本文從宗璞的語言人手,從修辭學的角度來分析文章的語言及構思,“修辭是依據題旨情景,運用各種表現手段、方法,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一種活動。”…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充分理解宗璞語言的優美,能對教師解讀文本、進行備課提供一定幫助。
一.語音修辭
俗話說“看人看心,聽話聽音”。好的語言,從聲音上說,總是念著上口,聽著悅耳,抑揚頓挫,給人以美的享受。語音修辭就是利用語言的聲音進行修辭,以取得語言的音樂美。《紫藤蘿瀑布》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它的聲音美主要體現在音節的配合上。所謂音節的配合就是指在使用語言時,根據表達的需要恰當選用不同音節的詞或者短語,以使音節勻稱整齊,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音節的配合,不僅在詩歌等韻文里要講究,就是在散文創作中也不可忽視,書面表達中的整齊美與參差美便是從音節的配合中體現H{來的。散文對音節的配合使用并沒有像詩歌那樣嚴格的要求,但在這篇文章中,音節的配合所體現出來的整齊與參差的美感,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多加注意,會使課堂收獲不一樣的效果,使學生在朗讀中深刻體會作者對生命的贊美。例如文章的第9段: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花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這樣盛,這樣密”兩個短語的音節配合體現出了整齊與參差的美感。前兩個音節相同,后一個音節不同,這種有規律的短語組合可以有規律的組織詞語的聲調關系,一個程度副詞“這樣”配合一個形容紫藤花的形容詞,將紫藤花的繁盛、茂密表現得淋漓盡致,到底是怎樣的繁盛茂密呢?在一定程度上,朗讀者的情緒和音調決定了聽者與讀者“眼前”看到的紫藤花盛放的場景,聲調的抑揚貫穿整個音節,將紫藤花盛開的茂密興盛的靜態美呈現在讀者面前,盛開的遮住了粗大老枝干的紫藤花是靜止的畫面。而后的“流著,流著”這兩個成雙成對的勻稱的音節配合,兩個重復的音節配合使用,把紫藤花的盛開寫成了一幅動態的畫面,流動著的不僅僅是這眼前的紫藤蘿,也是作者心頭的焦慮和痛苦,在紫藤花的“流動”中隨之遠去,這是一種哲思。在靜態和動態的音節配合中,我們不僅感受到紫藤花盛放時的繁茂與欣欣向榮,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生命的哲思,這是宗譜文筆的厲害之處。
二.詞語修辭
詞語修辭從意義、色彩、用法等方面對詞語加以安排、潤色,涉及如何選擇不同類型的詞語,利用詞匯的規律準確的表達思想,提高語言的表現力,以求收到最佳的修辭表達效果。詞語修辭的巧妙配合屬于對詞語的錘煉與運用范疇,陳望道先生說過:“修辭不過是調整詞語使達意傳情能夠適切的一種努力。”[2]本文主要從色彩詞的運用、疊詞的選擇、超常詞匯的搭配三方面分析《紫藤蘿瀑布》的詞語修辭。
1.色彩詞的運用
色彩詞的運用屬于同類詞語的配合,又稱“類義詞”.指的是同屬于一個范疇的詞語。紫色,是《紫藤蘿瀑布》一文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色彩詞,對色彩詞匯的使用會給人的視覺產生美感。文本共七百八十三字,出現“紫”或“紫色”的次數有13次,其蘊含的多重隱喻意義,與紫藤花的特點、品質、象征意義及作者的情感變化都有內在的契合。“紫”或“紫色”在文中出現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統計表中可以看到其使用頻率之高,這不僅沒有給人一種重復之感,反而使人感受到了紫藤蘿顏色躍動之美,使得整篇文章的情、景、文辭和諧相生,也使全文籠罩著紫色的朦朧美,這些都得益于作者對“紫”這一主色調的完美運用。首先,作者用一個“盛”字形容紫藤花的繁茂,用“輝煌”形容“淡紫色”,更加體現紫藤花的光彩奪目、光輝燦爛。其次,在描寫紫藤花花穗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來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沉淀”一詞將顏色的分層描繪得十分貼切,這一主動語態詞得使用,也使得紫藤花給人一種動態的美感,好似紫色自己“沉淀”了下來。最后,在“紫”這一顏色中蘊含著作者的情感。將紫藤蘿比喻成瀑布,二者的相似點便是“流動”,那是頑強、遒勁有力、色彩明麗的特點。紫色屬于灰色系的顏色,其中蘊含的時作者對其小弟重病的焦慮和痛楚,是全文的“黑暗面”。但是,紫色與中國的一句古話相關聯,“紫氣東來”,那是作者對小弟病重時的美好期冀,也是對生命的思考和頓悟的主色調,而那一株紫藤花便是作者頓悟的直接媒介。
2.疊詞的選擇
疊詞的運用可以增強文章語言的聲音美,使得文章讀起來此起彼伏,有一種節奏的享受。《紫藤蘿瀑布》一文中,文章一共11自然段,對疊詞的運用有9處,疊詞在文中出現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統計表格中可以看出,《紫藤蘿瀑布》全文一共有7處用了疊詞,雖運用面較小,但是都運用得都很準確到位,所疊的詞有形容詞、名詞、副詞等。作者對疊詞的選擇與文章語言的風格相得益彰,在合適的語境中選擇了合適的疊詞,寫成了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首先,疊詞的運用深化的物態的情貌,形象生動真切。在第二段中出現的“深深淺淺”用語平實自然,描繪出了紫藤花顏色的層次感,顯得錯落有致,既開闊而又有立體感。“點點”不僅描繪出了紫藤花在陽光照耀下的光澤,而且也寫出了紫藤蘿花瀑的壯觀。其次,用疊詞以表達作者和描摹作者自己當時的復雜內心和思想情感。“緩緩”流過作者心頭的紫藤花瀑,描摹的不僅僅是作者想象中的紫藤花瀑,讓靜態的紫藤花變成動態的,給人靈動的美。同時也描摹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一方面作者她渴求心靈的寧靜在,希望郁悶的心情能得到緩解,享受暫時的寧靜;另一方面,紫藤花瀑是作者心靈頓悟的直接媒介,在“佇立凝望”之后的審思,內心的痛楚和焦慮隨著紫藤花瀑的流動也隨之消散,腳步輕快地離開。最后,疊詞的運用烘托出了文章的氛圍。整篇文章籠罩的是朦朧、夢幻的紫色,這樣的淡紫色“輕輕地”籠罩著著作者,淡淡的紫色并不是黑色那樣陰郁,而是有白色的加入,調和成淡淡的紫色,“輕輕地”包圍在作者的周圍。“輕輕地”不僅僅寫出了顏色的精美,而且寫出了作者的心態,看花之后的輕松淡然,是看花之后的頓悟的狀態。
3.超常詞語的搭配
這里所謂超常詞語地搭配就是違常規詞語搭配,“主要表現在語義和語法的不合邏輯及不遵從語法規則。”[3]旦正是這種違反常規的詞語搭配,使得在特定情境下使用的語言更讓人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的超常詞語搭配表現出了作者語言運用得深厚功力,從視覺的角度給讀者以沖擊,使讀者能充分感受紫藤花開的靈動形態。例如:
例1: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例2: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相互挑逗。
例3:我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例l中,“輝煌的淡紫色”中“輝煌”的意思是光輝燦爛的、杰出的,一般是修飾建筑物或者文化的詞,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宏大的、恢弘的,而在這里卻用來修飾“淡紫色”這樣的色彩詞,似乎說不通,但是仔細閱讀,再結合具體的語境,不難發現作者的獨具匠心。在這里,作者借助“輝煌”的氣勢與宏大,極致地描繪了紫藤花生命地茂盛與蓬勃,既照應了自己從未見過,有呼應下面關于“瀑布”的比喻,引導讀者聯想和思考,在產生共鳴的同時給讀者沒得享受。例2中,比擬手法的使用,“挑逗”一詞運用得十分俏皮,既寫出了紫藤蘿盎然的生機與情趣,又洋溢著作者對它深深的喜愛。例3中,“浸”字含有浸透之意,后面一般接著的是液體的詞語,但是這里接著的是“光輝”,讓讀者感受到的是作者已然陶醉和融入在這片美麗的紫藤蘿海洋中,忘記了她的煩惱和憂愁,達到了物我和一的超然境界。超常詞語的搭配在文中的傳神顯形,神行兼備,它不僅凝練了作者的思想意圖,也融入了深刻的哲思,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句子修辭
與詞和短語相比,句子更能完整地表達和傳遞相關信息,表達更為繁雜深沉的思想。“句子修辭在修辭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組詞成句,聯句成章,句子是中心環節。”[4]子的修辭價值可以得見,在語言運用中,句式的靈活多變的特性在文章中恰當的選用,能讓文章變得波瀾起伏,更加具有感染力。閱讀《紫藤蘿瀑布》這篇散文,我們能夠發現其語言的靈動跳躍,靈活豐富,給人不同的審美享受。而這跳躍靈動的語言主要體現在長短句的交錯運用上。
“過了這么多年,藤蘿花又開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虬臥龍般的枝干,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們的心底。”一句話構成了文章的第九段。這個長句有三個層次,一是遞進,二是順承,三是并列,是一個定語成分較多的長句。遞進是至作者情感的遞進,由寫花的繁茂到表現自己的愉悅;順承是順承上一段寫紫藤花被拆除之后再次盛開,從被破壞到重新生長;并列是定語修飾詞的并列,“粗壯的”、“盤虬臥龍的”修飾枝干,寫出了作者多年后再見紫藤蘿花及其繁茂再現的喜悅。長句對紫藤花的描寫的表現力是極強的,短句也是如此。例如文章的第四、五段:“我在開花!”它們在笑。“我在開花!”它們在嚷嚷。兩個典型的短句,簡潔明快,干脆利落。而且聲情并茂,神態畢現。運用擬人的修辭格,既從視覺上給人愉悅的動態感、立體感,又從聽覺上給人藤蘿花盛開的那種熱鬧感,寫出了藤蘿花的生機勃勃,進而使讀者感到紫藤花“活起來”,富有生命力,作者的喜悅之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四.篇章修辭
“篇章修辭就是語義上有聯系、有完整話題,結構上向銜接地若干段落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5]運用修辭的手段來組織文章,提高整篇文章的表達效果。修辭策略的選擇會影響文章的表達效果,篇章的組織得當會讓讀者眼前一亮,收獲良好的閱讀體驗和審美體驗。宗璞的這篇《紫藤蘿瀑布》在篇法上有呼有應、有起有束.各及其度,在篇章修辭方面表現出色,包括標題的設置、開頭與結尾、結構與層次等篇章組織的內在機制,都充滿了篇章修辭的魅力。
1.標題的設置
文本的標題是篇章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篇章結構中有重要的作用,一是能夠很好地表達中心思想,讓讀者能夠很好地把握作品地主要內容;二是具有象征的含義,能夠引導讀者深入去讀文本。文本的標題《紫藤蘿瀑布》巧妙精煉,讓人看了之后有閱讀欲望和想象空間。標題由“紫藤蘿”、“瀑布”這兩個平等并列地組合在一起的聯合短語組成的。紫藤蘿是描寫的對象,是本體;瀑布是比喻的對象,是喻體。將本體和喻體并列在一起,作為文章的標題,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紫藤花盛開的情境中,直觀的審美體驗撲面而來。
2.開頭和結尾
文本的開頭和結尾的質量是文本篇章布局是否精彩的兩個重要成分。萬事開頭難,選擇一個適宜的、漂亮的開頭對整個文本的謀篇布局有很好的作用,不僅能夠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抓住讀者關注的目光,而且能夠奠定語篇的風格基調。同樣,結尾寫得好,能使文本的結構完整,內容得到升華和總結,主旨表達圓滿,也能夠將文本的感染力最大化。《紫藤蘿瀑布》的結構完整,開頭和結尾相互呼應,文本的開頭獨句成段,“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這一個簡短且巧妙的開頭就吊足了讀者的胃口,讓讀者迫不及待地去探尋作者停下腳步的緣由,在探尋的過程中享受吸引作者的正是那紫色的宛如瀑布的紫藤花的美。結尾也是獨句成段,“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得加快了腳步。”與開篇第一句形成呼應,告訴讀者這是頓悟的結尾,交代了偶入紫藤蘿花叢的境遇給作者心中的困惑與苦楚以答案和消解,作者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使他從悲傷和迷惘導致的“停住腳步”到對生命的意義有全新理解后釋懷地“加快了腳步”的心路歷程。同時,開頭和結尾的“腳步”狀態不僅是對現實動作的描繪,更是一種貫穿于行文中的隱喻的展現。作者因為眼前花叢的生機活力“停住”暗喻的正是生活上因為喪親而消沉“停住”,而欣賞感悟完畢后的“加快腳步”既是物理上的位移也是心理上的前進,作者通過對現實的描繪來完成關于心理于思想的隱喻。
3.結構與層次
“文章層次指的是行文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是客觀事物或事理的內在順序通過人們思維過程在行文組織中表現_出來的邏輯性。”[6]_般而言,文章都有一定的層次,它不僅反映了行文單位的結構安排,還體現了文章內容間的邏輯關系,使行文脈絡分明,有思路可循。《紫藤蘿瀑布》全文內容按照性質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段到第六段為第一部分,從開篇“停住”看見紫羅蘭到通過各種手法的運用展現其盡態極妍,完成了對景物的描寫;從第七段到第十一段則寓情于景、體悟人生,在紫色芳香中袒露心緒、解開心結,走出沉湎,在生活中“加快腳步”前行。文章第一部分通過對充滿生機的紫藤蘿瀑布的描寫為第二部分關于生死和生命議題的展開提供引子與修辭的本體(花),使得文章在虛實結合的鏡像切換中完成作者思緒的邏輯表達與全文意義的完整闡釋。
本文通過運用分析框架的方法,從修辭學的角度切人,分別從語音修辭、詞匯修辭、句子修辭、篇章修辭四個方面,從最微小的語言成分(語音)到最宏大的語言成分(篇章),分析了《紫藤蘿瀑布》的語言及構思,更好地展現了文本的特點和美感所在,希望能對教師備課及課堂教學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l]李欣.論詞語修辭的“巧妙配合”[J].文教資料,2013C21):15-17
[2]陳望道.修辭學發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第3版:3.
[3]王蘋.漢語修辭與文化[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4]黎運漢,盛永生.漢語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180。
[5]葉映瑤.熊育群散文的修辭藝術[D].閩南師范大學,2016.
[6]黎運漢,盛永生.漢語修辭學[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403.
(作者介紹:李貴樓,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