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軍 劉成兵

摘 ?要: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除室內課中體育理論知識技能傳授外,體育實踐課進行健康行為素養培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途徑。本文針對當前體育實踐課中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問題提出,從厘清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內涵與價值入手,對如何進行實踐課教學設計,提出實施策略與方法,指向體育實踐課中學生健康行為素養培育。
關鍵詞: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實踐課教學;內涵價值;設計與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06-00-03
健康行為素養是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三大核心素養之一。《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運動技能的學習與體能練習是體育健康課程的主體,為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與行為,將體育健康知識與內容滲透于運動技能與體能的練習中,促進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養成。體育課堂教學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是核心素養落地生根的核心載體。當前,體育教學主要有實踐課與室內課兩種形式。室內課以體育健康理論知識與技能傳授為主要內容,還包括常見運動項目的裁判知識傳授等。而實踐課以運動技能的學習為主要內容,運動技能與體育品德素養培育似乎成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但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往往被一線教師所忽視。其實不僅僅是體育教師,學生在平時體育實踐課的學習中也不能夠充分重視自我健康行為素養培育。
一、厘清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內涵價值
健康素養是指個體通過相應渠道獲得的健康信息,并對這些健康信息進行有效的理解與吸收,正確地利用這些信息維護與促進自身健康的基本素質與修養。在2017版課標中明確規定了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范疇,以及其涉及個人素養與能力的界定,指出健康行為是增進身心健康和積極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表現,是改善健康狀況并逐漸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關鍵。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校內外的體育鍛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逐步形成鍛煉習慣,掌握健康技能,學會健康管理;情緒穩定、包容豁達、樂觀開朗,善于交往合作,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強;關注健康,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狀況,提高生活和生存能力。體育健康行為素養主要包括健康鍛煉與管理的方式方法掌握,健康的行為能力表達,以及健康的生活生存外顯凸現。體育健康行為素養是個體身心健康與適應外部環境的綜合性能力的體現,也是改善健康狀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適應社會與群體能力的特征表現。根據2017版課標的表述,可以將健康行為素養歸納為:鍛煉方法與管理、情緒管理與表達、生活方式與能力三個核心方面(圖1)。其不僅僅為體育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而且為實踐課中對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指明了培育的內容與方向,更為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時,有依據可循,有內容可參照,為落實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進行有效的培養與滲透。而針對體育實踐課而言,對體育健康行為概念、內容、能力培育的指向有效厘清,為制定切實有效的學習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在實踐課中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真正落到實處。
二、指向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教學設計關注點
(一)了解學情是前提保證
體育健康行為素養是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領域,了解翔實的學情是因材施教的重要原則,更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最優化的前提。這里所提及學情更多的是關注學生體育學習習慣、參加體育學習的狀態、與他人合作學習的參與度,以及學生性格類型。教師在體育實踐課教學設計時,需要充分了解學情,針對學情,依據健康行為素養的內容進行有效預設,在每一個教學環節設計任務與要求時,有針對性培育學生某一方面的健康行為素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如進行體操類教學設計時,對一些學生性格相對獨立或者內向,不易融入群體時,可以有目的地設計一些小組間的合作學習,有意識地通過設計保護與幫助環節,培育這一類學生“善于交往合作”的健康行為素養。比如在籃球教學比賽中,常會有一些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不夠積極,情緒低落,除與個人性格有關外,還與同伴對其影響與幫助有關,在設計籃球分組比賽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進行教學分組,可將性格外向,樂意幫助同伴的學生與少數學習不夠積極的學生分成一組,進行有效的帶動。也可教師直接加入分組練習中,參與學生比賽練習。這樣的教學設計,重點還是培養這一類學生“積極參加鍛煉”與“情緒穩定樂觀”的健康行為素養。
(二)吃透教材特性是關鍵
上述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內容歸納為三大領域,指向有11個方面的內容。任何體育實踐課教學不可能指向所有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一般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畢竟一堂體育實踐課只有45分鐘(小學一般40分鐘)。如何最大化地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最優化地以培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為核心任務,是一線體育教師關注與解決的問題。在培育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素養方面,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吃透教材的特性與規律,以及其能給予學生健康行為素養哪些主要方面的培育,不求面面俱到,只求有重點地針對學情,結合教材特性進行科學的教學設計,指向學生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就體育實踐課而言,不同教材類型的課,其指向學生健康行為素養培育領域不同,或者是其側重點有一定差異。如小學階段的水平一教學內容以游戲化教學為主,其健康行為素養培育主要是“積極參加鍛煉”“形成鍛煉習慣”“善于交往合作”方面。而水平二到水平五,主要以體育技能為載體進行實踐課教學。教師需要分析不同體育項目教學內容特性,如田徑類中耐久跑課的教學,“掌握提高耐力的鍛煉方法”“保持穩定情緒”等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而像體操類、球類的實踐課更多側重于健康行為素養中“掌握健康技能”“善于交往合作”的培育。
(三)明確課時學習目標是指南
體育實踐課的學習目標制定是在目標統領內容下,以體育課程總目標為核心依據,然后根據體育學習內容制訂單元計劃,即在單元目標下按照各課時學習內容制定課時的學習目標。眾所周知,學習目標是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指南和依據,無論是單元學習目標還是課時學習目標,對于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來說,首先要有指向明確的學習目標。以《旱地冰球——運傳球的基本技術》課時學習目標為例:(1)90%以上學生掌握旱地冰球運球的基本技術,50%以上學生能熟練掌握旱地冰球運球的基本技術;(2)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與思考,發展學生的協調性和靈敏性;(3)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并在學習中表現出善于積極向上,勇于與同伴合作探究。此課時學習目標來自河北石家莊第四十中學姚豐琛在2019年第八屆中小學優秀教學觀摩課(2019年10月,四川德陽)一堂實踐課的學習目標。此學習目標的制定,無論從三維目標還是體育學科三大核心素養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表述言簡意賅,指向明確,即:第二個學習目標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與思考”即為健康行為素養內容“鍛煉方法與管理”下的“積極參加鍛煉”的范疇,而第三個學習目標中“在學習中表現出善于積極向上,勇于與同伴合作探究”,即為健康行為素養內容“情緒管理與表達”下“情緒穩定樂觀、善于交往合作”兩個范疇下的內容。所以在實踐課教學中,體育教師明確課時學習目標并依據學習目標,對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實施、觀察、檢測、評價,使得課堂教學一目了然。
三、落實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實施策略
(一)厘清顯性與隱性的目標
在實踐課教學中,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是貫穿于體育教學始終的,切不可認為健康行為培育只會出現在課中某一部分,也不可簡單認為培育目標的單一性。這其中有顯性的培育過程,也有隱性的培育過程。顯性的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還是基于學習目標的制定,從實踐課中整體性考慮,依據學習目標指向,可以測、可評價的健康行為素養培育,以及實踐課顯性的目標達成。如體操類的實踐課中,在學習目標中制定的“培養學生善于交往與合作”健康行為素養,這是本課指向重點培育的體育健康行為素養。而隱性的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目標,是在不同教學階段加以實施培育的,而在實踐課學習目標中沒有進行呈現。同樣在體操類教學中,在準備部分有課堂導入、體育游戲、專項準備活動,這些都是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而在基本部分學習時,如發生突發性的教學事件,遇到某些學生有畏難情緒,不能夠完成教學任務時,此時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于這一群體進行科學合理的“情緒穩定樂觀”健康行為素養的引導與培育。這些隱性的學習目標始終貫穿于教學過程,只是在不同的教學時段、不同的學習環境下所指向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內容不同。
(二)采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
眾所周知,學生的學習方式直接影響著學習結果,在實踐課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中,需要通過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豐富學習過程,使學生在有深度的學習中,高效促進學生此項素養的培育。而學習方式的選擇和轉變主要取決于學生的知識觀和教師的教學行為,在實踐課中,教師及時厘清學生的學情、知識技能儲備情況,積極采用體驗式、合作探究式等多樣化學習方式,并重視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健康行為素養的養成。適宜的運動負荷是一堂優質實踐課的評價重要指標,如在耐久跑的實踐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實施教學,讓學生學會自測心率與課堂的練習密度核算,也可利用運動手環,借助通過APP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結合自身的學習感受與成效,在教師的引導下,小結適宜的運動負荷需要有怎樣的平均心率、最大心率,以及課堂練習密度,這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除培育學生運動技能、體育品德素養外,對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極其重要,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可以自我制訂鍛煉計劃,也慢慢學會制定“運動處方”等,以此可以培育學生“掌握鍛煉的習慣”“學會健康管理”等體育健康行為素養。
(三)多關注學生之間的差異
“關注學生差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發展”是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尊重差異、關注差異更是實踐中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在實踐課教學中,每位學生健康行為素養的差異較大,學習目標中健康行為素養的制定主要還是面向大多數學生學習目標達成,而對于少部分學生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基于這一部分學生基礎性的健康行為素養,有針對性地進行關注與培育,切不可聽之任之。以上文所提及的《旱地冰球——運傳球的基本技術》課時學習目標為例,第三個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并在學習中表現出善于積極向上,勇于與同伴合作探究。但實際教學中,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同伴的合作探究,這主要因為性格或者因為自身運動知識與技能儲備不足,而缺乏自信所致,此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及時關注課堂情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適時針對不同的學生,在語言上給予激勵,在學習中給予幫助,提高他們的自信。在分組學習中,有意識地將這些學生分入能力較強的一組,促進這些學生在學習中善于展示自我,“保持情緒穩定樂觀”與“積極參與合作探究”的健康行為素養培育,使得這部分學生在自我原有健康行為素養基礎上有所提高。
(四)問題導向創設情境學習
2017版課標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提出: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將知識點的教學置于復雜的情境中,引導學生用結構化的知識和技能去解決體育與健康實踐中的問題,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發展。問題導向下的情境化體育學習,真正提出了怎樣去培養的策略。教師將知識點依據教材、學情、生活中常識等要求設置為若干問題,置于一定的體育學習情境中,使得體育學習基于問題、緣于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導向下利用情境學習促進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素養養成。以水平四《前滾翻》第三個學習目標為例:通過學習,培養積極向上,勇于挑戰自我精神,在現實生活中善于保護自我,提高生存能力。《前滾翻》重難點就是團身緊,滾動圓滑,方向正。一般授課中,體育教師將動作要領告知學生,然后示范,讓學生去模仿練習,其實這種課堂機械學習,索然無味,且不利于學生通過對技能的學習,培育學生健康行為素養。而此時教師設置問題導向下的學習情境,同樣以滾翻為核心學習內容,設置在躲避危險時、玩耍游戲時、遇到火災身上著火時,山坡上不慎滾翻時的情境,啟發學生遇到這些問題該怎么辦,如何處理與面對,如何自救,此時讓學生體驗只有團身緊、滾動圓滑、方向正才能解決現實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充分體現其動作重難點的掌握對于實際生活的重要價值與意義。這對學生“掌握健康的運動技能”與“良好的生存能力”等健康行為素養的培育就顯得十分重要。
(五)重視體育家庭作業布置
體育家庭作業是實踐課教學的有益補充,更是實踐課教學后的延伸,能進一步鞏固實踐課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方式方法養成,是培育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素養的重要策略。眾所周知,體育健康行為其表現不僅僅在體育學習中,更是需要在平時生活學習中得以體現。實踐課教學是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重要平臺與載體,而在課后或校外便是培育后的展示與呈現,很多健康行為素養如鍛煉習慣、鍛煉方法的使用,健康技能掌握與管理,適應自然環境,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大多數是在課后或者是校外所表現出來的,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其價值就是促進學生在課后或者校外,深化校內學習效果,深度獲得在學校內學科素養習得。在實踐課中,體育教師可根據本節課體育學習的需要,在課堂的最后環節,適時針對學情、教學內容,進行課后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并根據教學計劃與安排在后續的實踐課教學中開展跟蹤評價,促進體育家庭作業質量的提高,以此來促進體育健康行為素養深度培育。以目前高中體能模塊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技能儲備,安排布置課后家庭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份發展上肢核心力量的課時練習計劃,并于下一節實踐課中進行展示。這樣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不但是當前體育學習內容的深化與鞏固,更能促進學生“掌握鍛煉方法”“掌握健康技能”“改善健康能力”等健康行為素養的養成。
四、結束語
體育實踐課是學生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重要平臺。實踐課設計與實施根本目的是依據2017版課標中所提及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厘清當下體育實踐課所承載的任務與要求,使得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在實踐教學中不再顯得若隱若現,缺少有力的抓手。而是基于2017版課標,加強對學情、教材的深度了解與分析,科學合理地進行體育實踐課設計,增強課堂有效的預設,并在教學實踐中掌握一定策略與方法,指向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綜合能力和優良品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Leigh Chiarelott. 情境中的課程——課程與教學設計[M].楊明全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吳愛軍.深度學習下體育健康行為素養培育的教學策略.[J].體育教學,2019(6):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