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榮
新冠疫情肆虐,一支支救援隊從四面八方沖向湖北。
1月24日,廣東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出征,截至3月16日,廣東共派出26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合計2495名醫務人員。從嶺南到荊楚,從珠江到長江,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他們披荊斬棘,一往無前!
待到櫻花燦爛,木棉花開,“最美逆行者們”凱旋,然而一名戰士,卻未能安然無恙地歸來。他叫王爍,1984年生,中共黨員,國家流調排查和巡回督導隊員、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員、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管醫師。在荊州戰疫一線,王爍堅持奮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近日,《小康》記者來到王爍工作單位的辦公桌前。他的勞保服和演出服都還在,桌上待處理的材料疊得很高,電腦旁擺著他的座右銘:修身絜行,言必由繩墨。筆筒里插著一面鮮紅的五星紅旗,靠墻處的一本《黨員政治學習筆記本》,啟于2018年建黨節前兩日,記錄著不少黨課學習筆記,“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吃虧是福”等也記錄其中。2019年的建黨節,王爍還上臺演講“致青春,那些年一起走過的職防路”……
為了歌詠中國戰“疫”群英譜,5月16日下午,“生命的贊歌——廣州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廣州圖書館展出。王爍銅像是其中一件。

廣東援荊醫療隊總指揮黃飛介紹疫情防控現狀并布置任務,左三為王爍。
“抗疫期間,為了記錄歷史,我做了八件作品,王爍的雕像正好是第八件,用銅像形式來表達,也緣于國外電影《第八個是銅像》,同樣借以謳歌逝去的英雄。”廣州雕塑院院長許鴻飛對《小康》記者說,“他生前單位的領導和戰友多次前來觀看和緬懷這位逝去的英雄,難過而又惋惜,也給我提供了不少塑像建議。”
“他們去荊州的時候,我從家里趕過來給他們送行,特別交代他們要相互照顧,并給予提醒。一方面擔心他們會不會感染,一方面給他們鼓勁。”雖然有所擔心反復交代,但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副院長胡世杰相信,王爍他們定能做好防護。“防護本來就是我們的專業,水平應該是最高的。”
出發現場,胡世杰給即將馳援荊州的戰士們一一佩戴上衛生應急肩章。承載著領導和同事們“勇敢而不魯莽,謹慎而不畏懼”的期望,王爍和4名戰友組成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第二批援鄂隊伍出征湖北荊州。
疫情防控緊急,2月16日接到通知,戰士們連夜收拾行囊,第二天中午就趕往高鐵站。“我也是16日晚才知道王爍也要去,他是2011年進的單位,我晚一年。我倆一直就關系很好,都是北方人。”王爍的戰友、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毒理實驗所主管醫師張驍對《小康》記者說,“出發時,他還挺豪情萬丈寫了首詩。”
“云水入荊湘,古來魚鳥鄉。新冠毒,很囂張,荊楚大地盡肆虐。精兵猛將出南粵,不查真相終不還!”王爍在朋友圈如此寫道,洋溢著自信與豪邁。
但誰也沒料到,26天后,精兵猛將即將歸來之際,王爍卻成為廣東援鄂抗疫群英譜中唯一“逝去的英雄”!
2月18日凌晨,王爍和4名戰友抵達荊州支援當地疫情防控工作。
第二天,第二批援鄂隊伍就建了個新群,王爍在網上找了些資料,給每個人發了一個方言表,為大家走鄉入戶開展流行病調查提供語言便利。“他很細心,很多東西都是無聲無息地在做,我們去調查時他總是主動開車,說自己年輕,對那車也熟悉了。”張驍說。
“我倆年紀相仿,關系也不錯,我比他先一批到達荊州,他出發時我還讓他幫我帶一個充電器。”王爍的戰友、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任醫師李旭東回憶往事不無傷感。“我們雖然叫疫情防控組,工作內容其實分兩大塊,一個是面上的巡回督導,叫‘偵察兵;另外一個是流調隊,叫‘排雷兵,下沉到重點一線,比如到洪湖市、監利縣。”
按照工作需要和專業特長,王爍被分配到巡回督導隊。26天里,王爍和戰友們在當地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檢查督導疫情防控工作,跑遍了荊州市全部2區6縣(市),足跡遍布各級疾控機構、定點醫院、發熱門診、集中隔離點以及廣大的社區、農村。他們走訪定點醫院、深入集中隔離點,下沉社區和農村,到離危險最近的地方,核報告、收資料、入戶調查,掌握一線資料,挖掘關鍵信息,與時間賽跑,同病魔較量。
“巡回督導就像大海撈針,要把重點找出來,還需要回頭看。”李旭東說。比武漢、廣州還要大的荊州,14000多平方公里,接近兩個廣州的大小。最遠的地方,他們需要開車兩個多小時,甚至繞道湖南岳陽,且因疫情期間道路封鎖,經常找不到路,導航也沒法用。
雖面臨著感染風險和心理壓力,王爍和戰友們卻一往無前,夜以繼日。“王爍這個人還挺樂觀,整天樂呵呵,專業上也很過硬。”李旭東說,當時他們去督導時,王爍還根據上級的提綱設計了一個細化的調查表,直接讓調查對象打勾或者填空,晚上整理報告作分析,提升了工作效率。
好學的王爍還不時向后方的領導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職業衛生評價所所長蘇世標請教。“在荊州,基本上每一兩天他都會給我打電話或是微信,遇到問題他會向我請教,我也會主動找他交流。他是流行病統計學畢業,一直做職業病防治,對防控的接觸沒有CDC(疾控中心)那么多,但是他有沖勁不怕吃苦,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嚴于律己,效率非常高。”蘇世標說,讓王爍做的N95口罩選用及使用指南,內容專業又充實,這是他加班查閱資料趕出來的。上班遲到2分鐘,王爍也曾主動寫下檢討。
對待工作,王爍總是盡職盡責。在近10年的工作中,他多次深入危險現場,解決了近百家重點企業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難題。無論是80米高石化廠平臺,還是40米深漆黑鈾礦井,他都到生產一線,從不打怵。
遇事沖鋒在前的王爍,2019年,在接到廣東省組建援助西藏林芝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監測隊的消息,他第一時間報名。當年9月,王爍和隊友們奔赴雪域高原,開展重點行業職業衛生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重點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工作。他吃苦耐勞的勁頭讓同行的蘇世標印象深刻。
工作中,王爍滿懷熱情,用實際行動踐行入黨誓言,堅守初心和使命。生活中,同事朋友們都說他是一個隨和、平凡、樂于助人的人,每天都掛著笑容,很燦爛。
“我們一起打網球、踢足球,他玩得不是太好但是喜歡參與,沒機會上場他就樂呵呵地在底下看,有機會上場就會去踢幾腳。”李旭東說,“80后年輕人喜歡的他都喜歡,是一個很有溫度的人,和他在一起很舒服,他也很心細。”
荊州是個文化古城,既有三國文化又有荊楚文化,愛好歷史的王爍總會在車程中和同事們侃侃而談。“他對荊州的歷史很了解,比如荊州有一個全球最大的關公雕像,他就給我們講關羽的這個刀,提起來和放下去是兩種意思,包括荊州城、公安、江陵的歷史,他都能講的很清楚。”李旭東說。
“他還會做菜,在車上和他太太視頻教她做鱈魚。”張驍說,“以前我都不知道,比如彈鋼琴,也是一次活動他臨時救場。雖然整天頭發亂亂的不太注重形象,但他真是多才多藝,演講、唱歌、跳舞都能行,總是單位活動中的骨干成員。”
在職業衛生評價所,王爍帶領同事們獲得的“廣東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省級“青年文明號”等榮譽證明還掛在墻上。李小亮和王爍同一個所,也同是該所青年文明號的副號長。“雖然是副號長,其實主要是他在負責,他很有創新的想法,做事不推脫,考慮問題比較周全。在創建省級4星級青年文明號中,他做了很多工作,像建立制度、布置環境、組織活動、參加答辯等等。”
因為積極有想法,王爍總會組織大家利用業余時間做志愿服務,去企業、進學校、入社區等傳授職業病防護知識;也因熱情無私,王爍經常針對職業病危害申報系統中的資訊,在群里答疑解惑,認真反饋……
工作需要,王爍他們經常“下廠”(去企業走訪調查),王爍一般都去更遠更危險的地方,也像大哥哥一樣照顧著大家。“比如去石化廠,他總去很遠的地方,坐船去給工人做防護調查。我懷孕時,他也代替我去有毒有害的工作場所調查。”李小亮對《小康》記者說,“生活中他也很暖心,比如吃飯點菜都很照顧大家。”
在荊州,王爍同樣富有愛心,接送感控監督員,和荊州小女孩隔空對話,給大家搬送補給等等……“都是很自然的照顧,包括對他的老婆,幫她買早餐修凳子,加班也會讓老婆先開車回自己搭車回。”同事們紛紛說道。王爍的愛人吳霞,和他同一個單位同一個所。事發當天14:13,王爍給吳霞發了一個1314元的紅包,示愛“一生一世”。出發前,王爍抱著孩子微笑的照片被吳霞抓拍了下來,卻成了和孩子的最后留念,一雙兒女一個5歲,一個2歲。
“他和他愛人都很優秀,包括他父母,也是很有修養。”胡世杰感動地說,王爍的遺體被荊州市領導和戰友們護送回廣州后,痛失獨子的雙親雖然很悲痛,但卻依然不失禮節,向護送前來的領導和同事鞠躬表達謝意。

王爍在荊州抗疫一線席地用餐。
3月13日晚,王爍在走訪查看荊州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時,被一輛急速行駛的面包車從后側撞倒。事發現場,雖然也有傷,同行的李旭東緊急護住被撞20多米遠的王爍身軀,呼叫救護車和指揮部。聞訊后,指揮部的隊友們都拔腿往外跑,廣東醫療隊中一名珠海的醫生第一個抵達,就地給王爍做人工呼吸。
搶救室里,集合了廣東、海南醫療隊及荊州市的著名醫生。然而,經三地專家全力搶救,王爍還是走了,因公殉職,年僅36歲。那雙沾滿泥土的戰靴,最終也不知所蹤……
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同志委托,中央赴湖北省指導組成員、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學軍同志率防控組成員于3月14日上午趕赴荊州,與廣東支援湖北荊州醫療隊前方指揮部、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荊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商議妥善處置王爍同志善后工作,并代表孫春蘭同志看望慰問了援荊醫療衛生隊伍所有隊員,對王爍同志不幸因公殉職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并要求有關方面做好善后和撫慰工作。
廣東省委、省政府,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分別作出批示,對王爍同志因公殉職表示深切哀悼,對王爍同志的家屬表示親切慰問,要求做好善后工作。
3月20日,廣東省委決定,追授王爍同志“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此前,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已追授王爍“廣東青年五四獎章”,廣東省總工會也追授王爍“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當登上馳往湖北列車的那一刻,我的使命注定不再平凡!”這是王爍支援荊州疫情防控工作個人小結里的一句話。“我覺得這句話說的很真實,我們都是很平凡的人,就像我們的工作。我們選擇了衛生事業,其實也不用說大話,就是全心全意為老百姓健康服務。”胡世杰向《小康》記者感慨。
連日來,王爍的先進事跡在社會各界引發強烈反響。為發揚和傳承“王爍精神”,進一步激勵全院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5月28日,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召開王爍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發起成立“王爍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服務隊標識源于他的銅像,同樣以王爍抗疫英雄形象為藍本,身穿應急服,以綠色代表青春活力,右側的心形寓意無私奉獻,象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