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我的老伙計走了,太痛心……”梅州市五華縣郭田鎮湖華村村支部書記陳欽漢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忍不住哽咽。陳欽漢口中的“老伙計”是與他共事多年的湖華村村委委員江錦林,作為一名基層黨員,江錦林開展疫情防控值守期間身感不適,當天中午12時左右返回家后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離世,生命定格在54歲。
“這個噩耗傳來的時候完全不敢相信,我們的好同志就這么走了……他離開前還跟我拿了登記表格,還說要多拿點電池及時更換體溫槍,別耽誤群眾的時間。”五華縣郭田鎮湖華村婦聯主席羅麗娟說完,眼眶濕潤了。
自1月24日起,江錦林便與該村所有村“兩委”干部一道,投身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并在村口設立防疫卡點加強值守。“我們安排了四班倒,他總是搶著上凌晨12點到早上6點的班,只為了其他人的作息能夠規律些。”村干部江坤連說。
不僅如此,由于值守人員緊缺,江錦林還將回家過年的兒子也一起拉出來值守,將兒子的名字寫進防疫卡點檢查的排班內。江錦林的這一行為感動了村民,隨后相繼有20多位村民加入了志愿者隊伍中。
羅麗娟介紹,湖華村隔壁便是興寧市水口鎮,村里80%的村民與水口鎮有親戚關系,因此防控工作壓力大,特別是在過年期間,勸返的村民較多,值守點的工作難度加大。春節期間,天寒地凍,江錦林家離值守點比較近,每天晚上晚飯過后他都會給值守的志愿者們送開水、送宵夜,擔心他們凍著、餓著了。
江森城回憶道,2月中旬的一天早上6點,他開車來值守點換班時,當時汽車儀表盤顯示室外溫度為1.5℃,他看到江錦林的鼻涕已經快流到嘴邊了,他還全然不知,說明都凍麻了。江森城還發現,平日里很好說話的江錦林,自打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來,便變得毫無“人情味”起來。春節期間,值守點門前來了一輛外來私家車,車中人員硬要闖村探親,江錦林立刻攔下,不管對方有多蠻橫,有多重的人情世故,他都動之以情將其堅決勸返。“他說,很多人會覺得這沒關系,不會有事的,但往往很多禍害就是不經意間造成的。”江森城還原了江錦林的話。

自1 月24 日起,江錦林便與該村所有村“兩委”干部一道,投身于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據悉,江錦林除了在村委上班,還將村民們不種農作物的荒地開墾出來種上了紅薯,另外有四到五畝的自耕田,村里的老人們都夸他勤快。
“平日里,村里哪家哪戶遇到困難了,他都會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羅麗娟說,由于自己家中老人患病,每年都需要種植一些紅薯給老人食用,但是家中的勞力有限,江錦林家正好購置有農耕機,所以只要他有空,都會熱心幫忙翻土,給他錢卻從來不收。
據悉,近幾年來,湖華村通過大力發展高山紅薯種植產業,帶動村民實現了脫貧致富。江錦林隔三差五就到貧困戶的家里、村民的田間、紅薯基地幫他們翻土,騎著摩托車給村民送紅薯苗。“他答應過我們說今年春耕要繼續幫我們翻打土地,種更多的紅薯,賺更多的錢。”羅麗娟幾度哽咽,斷斷續續地說道。
這樁樁件件的小事,已經深深印入村民心中,幾十年如一日,這位經常穿件迷彩服,開著摩托車的“江委員”成了百姓“貼心人”,村民們遇到困難,總是第一個想到他。用村民的話說,就是“找江委員就能幫忙,我們相信他。”
記者了解到,江錦林一家,平日里生活過得清苦,兩個兒子均已外出務工,長子育有三個孩子,生活開銷大,小兒子還未成家,妻子常年病痛纏身,不能干重活。原本住的圍樓已破舊不堪,去年才建了一棟兩層的小樓。“家里剛建了新房子,過年回家,我本想著好好待家里和家人團聚,沒想到疫情襲來,作為村干部的父親每天都要忙于疫情防控,這個愿望最終被‘落下了。”江錦林的兒子江偉銀說。
在江偉銀心目中,江錦林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常常教導孩子要為人民服務,盡能力幫助需要幫助的村民。在防疫工作中,父親還教導江偉銀,年輕人要有擔當作為,有責任心,在村里面盡自己能力為村民們多做事。
“父親是我們的驕傲,平日里就看到他經常幫助村民,像低保戶、貧困戶這些,他都是挨家挨戶去看望他們。”江偉銀說,父親離開后,村民們都想來送別,但是疫情時期,他們還是派代表來看望,期間接了很多電話,“父親比我想象中更優秀,有這么多人紀念他。”
人的生命總有盡頭,可是精神卻永遠不朽,在郭田鎮鎮長張小玲眼中,江錦林是一位合格、優秀的共產黨員,也是一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同志。張小玲在呼吁大家在以江錦林同志為學習榜樣的同時也要調整好心態,勞逸結合,才能戰勝更多的困難。
如今,我國疫情已取得階段性勝利,湖華村也歸于平靜,與江錦林共同奮戰過同志們依然在各自崗位堅守,只是這寂靜的山村,再也不會有江錦林忙碌的身影。(張炳鋒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