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儉平
[摘要]水稻是我國的重點經濟作物,也是東南地區與東北地區的主要糧食作物。換句話講,水稻的質量與產量關系到國家農業的進步,加強對水稻栽培技術的探究,提高栽培過程中水稻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是水稻技術研究的重點內容。因此,本文主要針對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的預防方法進行剖析,以便提高水稻種植技術。
[關鍵詞]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5
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有關科研人員要依據地域的真實狀況進行集中的項目研究,著重關注優良水稻的培育與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文章主要針對培育技術、插秧技術與稻田管制三個方面進行剖析,并對病蟲害的預防治理進行。
1 水稻生長的基本條件
水稻在全世界范疇的大部分區域都有種植,比如中國、東南亞國家、美國的東南部區域等。在我國,水稻主要種植在南方,這是由水稻喜高溫、高濕的生長特性決定的。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其對水稻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與標準,這就需要加強對水稻的研究力度,從本質上提升水稻的質量與產量,進而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優良食物。水稻的生長與質量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僅與所在地區的水分、潮濕度、光照有關,還與它生長地區的環境與氣候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氣溫差距較大對于水稻的生長非常不利。相對來講,水稻適合在地勢較平坦、氣候變化平穩、溫差較小的地區生長,反之則會對水稻的產量與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所以,在栽培水稻之前,應該加強對栽培地區的整體勘察,對氣候、溫度等因素進行考察,對特別問題進行特殊剖析,挑選出最適合種植水稻的區域,保證水稻可以在合適地區生長。除此之外,病蟲害也是影響水稻生長的主要因素,應該對這一地區的病蟲害的具體情況進行了解,制定相應的預防計劃,從而高效降低它對水稻生長的影響,確保水稻的品質、產量,進而通過水稻種植獲得好的經濟收益。
2 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分析
對于品質比較優良的水稻栽培項目來講,首先要重點關注壯秧的選擇,確保種苗根部完好,總體秧齡與葉齡比較合適,并且基礎的樣貌比較均勻。在挑選好秧苗之后,有關工作人員要對種子進行改良,挑選天氣比較溫暖的日子集中曬種,進而提升種子總體的吸水能力,增強基本種皮的透氣性。在挑選種子的進程中,要進行精確操作,以免出現雜質或者病蟲粒[1]。除此之外,有關人員也要同時進行消毒處置,運用含量為1%的石灰水浸泡種子,或者選擇相關試劑進行浸泡,確保基本的效率。
2.1 稻種和稻田的選擇
水稻培育過程中的每一個時期對于最終的產量與質量都會有明顯的影響,所以對于稻種與稻田的選擇問題,是水稻初期培育的重點,特別是需要引起有關種植戶的重視。只有聯系各個地區的詳細狀況,制定相應的方案,才能確保后期種植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在對水稻種進行挑選的時候,需要選擇產量比較高、抵御疾病能力比較強、顆粒飽滿的水稻品種。除此之外,也需要考慮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其次,對于水稻田的挑選,需要進行特別的土地測試,防止田間含有過度的農藥與重金屬殘留物質,種植區需要符合標準要求,確保后期灌溉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后,對于種植地區的溫度也有很高的標準,它的生長環境溫度需要超過13℃。除此之外,對于光照度也有很高的需要。
2.2 水稻的栽植工作
在基本的插秧進程中,要盡可能提前種植,高效地進行中小苗的種植工作,進而延長種植苗的基本生長時間,并且加強分化效果。除此之外,在真正栽種的時候,一方面要改良扯秧的操作,力度不能過強,需要緊靠泥土進行工作,減少損壞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改良栽種操作,確保種植區域比較淺,總體布局均勻,進而讓秧苗挺拔與平穩[2]。為了高效提高水稻的抵抗性能,在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處置。種植戶可以根據當地病蟲害的發病狀態,挑選合適的藥品進行攪拌,還可以選擇用藥物浸泡種子,比如可以用戊唑醇、咪鮮胺藥劑或多菌靈預防惡苗病。在種植的時候,還應該根據水稻的品種與對光照、溫度、水分的需要,挑選合適的時間進行種植。由于科學技術發展快速,許多大型機器被應用于農業生產,有效地提高了種植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器材的應用對于土地的平整度有很高的要求。不論是人工種植還是機器種植,都應該準確掌控水稻的種植密度,依據品種差別對水稻進行管制,確保養分充裕,運用正確的種植方法來提高水稻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同時在插秧過程中,還應該確保基本苗的深度相同,控制好力度,以保證在后期的施肥管制中更加便捷,從而能夠同時間收獲水稻。與此同時,還需要保證水稻苗垂直種植,以免出現漂秧問題。
2.3 水稻的田間管理工作
在插秧之后,還要對缺空的地方進行補種,從而確保種植的密度合適。在水稻初期生長時,田間的雜草會爭奪養分[3],所以需要準時進行除草工作,把田間、池梗等位置的雜草全部清理干凈,改善田間的通風、光照狀況,減輕病蟲害等狀況,促進水稻苗的成熟。除此之外,水稻苗經常出現倒伏情況,對此,在灌溉的時候,對于已經倒下的幼苗,工作人員要將其扶起,保證幼苗直立成長。
2.4 水稻的施肥及灌溉
水稻的用肥與灌溉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步驟。增強施肥的科學性,有利于推進水稻的正常生長,進而減輕病蟲害的影響,避免出現早衰的現象,正確進行水稻田的灌溉應該遵守一定的培育規則[4]。
3 水稻的病蟲害防治措施
由于水稻培育技術在我國已經逐漸成熟,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廣泛,因此病蟲害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已經嚴重阻礙了水稻的正常生長。對此,下文展開對水稻病蟲害問題的探討。
3.1 農業防治法
農業防治法主要是從水稻的種植與培育方面入手,通過提高田間管制工作效率來掌控病蟲害,它是基本且高效的預防措施,比如挑選優良水稻品種、正確地拌種、增強栽培管制等。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運用蟲害的天敵進行預防,主要手段是噴灑農藥,這種方法在短期內可以有很好的治理效果,但是也會導致許多不良現象,比如病蟲害對于化學農藥的抵抗性變強,治理效果逐漸減輕;劇毒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環境污染、農藥殘留,生產性中毒事件頻發,因此必須采用新的手段來提高水稻病蟲害防治效果[5]。
3.2 化學防治法
化學防治法就是利用化學農藥預防病蟲害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高效,可以將水稻長期存在的病蟲害有效處理,但是也有一些弊端:農藥的殘留會給水稻的周邊環境帶來不利影響,有些蟲子還會出現抗藥性,需要對農藥的用量與方式不斷進行調整、更新,來保證預防方法的高效性。所以,應該選擇使用毒性弱、殘留物質比較少的農藥,減輕環境污染,加大環境友好型藥物的研究力度,不斷推進病蟲防治工作的開展。我國中草藥發展歷史悠久,因此在水稻病蟲防治方面也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這類藥物沒有過多的副作用,可以達到低毒、高效、環境友好型的目的。
3.3 物理防治法
物理防治法,是利用機器與人工進行病蟲害防止的工作。這種防治方法的優勢是不產生不利影響,對潛在的害蟲也可以有效消除,不足之處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7]。
3.4 生物防治法
生物防治法目前還未發現有不良影響,并且防御效果非常好。比如,可以將水稻與鴨同時培育,可以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還可以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效益。選擇優良的水稻進行種植,重視推進水稻栽培技術與預防病蟲害工作的發展,既可以使水稻種植戶獲得效益,又可以提高優良水稻的產量,有助于推進我國農業產業的進步。
4 結 論
總的來講,要想保證水稻質量與產量同步提升,需要憑借科學的種植技術,進一步完善工作方法,同時也要加大病蟲防治方法的研究力度,從本質上減輕外在因素對水稻產量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推動國家水稻種植業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宋洪濤.水稻栽培技術及常見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4):11.
[2]張政武.優質水稻栽培技術與病蟲害防治分析[J].新農業,2019(1):23-24.
[3]李連波.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研究[J].農技服務,2016(15):58.
[4]石志明,王浪,姜訓球.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19(18):103+106.
[5]何勇.淺談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24.
[6]謝武.優質水稻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以河南省為例[J].吉林農業,2019(21):62.
[7]杜瀾.黃志明,余少挺.探討水稻栽培技術要素分析與病蟲害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7(2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