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輝
[摘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于日常飲食的品質要求也隨之不斷提高。西紅柿是一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蔬菜種類,其具有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為了滿足市場供給需求,確保西紅柿可以在多個不同地區得到種植,推廣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是關鍵。本文從大棚西紅柿種植現狀出發,簡要介紹了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的要點,并分析了西紅柿常見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為廣大大棚西紅柿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參考經驗。
[關鍵詞]大棚種植;西紅柿;種植技術
中圖分類號:S62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5
1 大棚西紅柿種植技術介紹
1.1 選種及種子處理
從某種角度來看,種子的質量對于西紅柿的整體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故前期的選種工作需要引起種植戶的高度重視。在選擇西紅柿種子時,需要從市場需求角度出發,優先考慮生長周期短、早熟、高產、口感好、成色好的西紅柿品種[1]。從西紅柿植株分類的角度來看,其主要可以分為有限生長和無限生長兩種,前者的植株高度較低,花期較早,故供應期有限;而后者的花期持續時間較長,故具有產量高、供應期長的特征。鑒于大棚種植會對正常光照起到一定的削弱效果,故選擇的西紅柿品種還應具有耐弱光和耐低溫的特征。
正式開展種植作業之前,應初步對西紅柿種子進行處理。首先需要對西紅柿種子做浸泡處理,理論上水溫應維持在50℃~55℃,浸泡時間為30min,浸泡過程中可以通過人工攪拌的方式來篩選空殼或者不飽滿的種子。浸泡完成之后,需要將種子放置在陰涼通風處等待其溫度自然下降,種子溫度下降至室溫后繼續浸泡12h。最后種植戶還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一般在水中添加濃度5%的多菌靈溶液,消毒時間為2h,消毒完成后將種子清洗干凈,隨后即可種植培育。
1.2 幼苗管理
一般情況下,西紅柿的下種時間為每年的2月份左右,這一階段的大棚內部溫度需控制在24℃~26℃,以適合西紅柿幼苗生長[2]。作為經濟作物的一種,西紅柿對于生長環境的要求較高,光照、溫度、水分及土壤等因素均會影響西紅柿幼苗的發育效果。西紅柿屬于喜光的短日照作物,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于光照的需求量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在萌芽階段,西紅柿每日所需的光照量相對較低,故這一階段僅需做好大棚內部的通風及溫濕度控制。而當西紅柿進入幼苗階段之后,其對于光照的需求量隨之增高,若無法滿足基本的光照需求,則會影響西紅柿后續的成長和發育。從溫度需求的角度來看,西紅柿根系所在土壤的溫度需要控制為6℃~7℃,這一溫度區間最適合西紅柿幼苗的根系發育,可以加快西紅柿的成長。此外,西紅柿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對水分的需求量較高,而大棚種植西紅柿的難點就在于水分的控制,當土壤中的含水量過高時,棚內濕度也會隨之升高,進而影響開花階段的授粉效果。從土壤類型的選擇方面來看,應當優先考慮土壤深厚的沙壤土地,且大棚所在區域地勢應當盡量平坦,并要具備排澇設施[3]。
1.3 西紅柿的定植
在定植階段,種植戶需要根據西紅柿幼苗的生長情況來決定間距和定植時間。一般而言,當大部分幼苗的葉片數量超過8葉,即將進入第一花序期時,即可考慮西紅柿的定植。定植時需要遵循西紅柿幼苗的花序方向,而間距則建議保持在40~42cm,具體的間距指數也可以根據西紅柿品種的不同而做調整。實踐證明,合理的間距控制不僅可以為西紅柿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空間環境,還能夠有效提高西紅柿的產量和質量。
1.4 西紅柿的搭架和綁蔓
在搭架時,種植戶需要保證架子的高度超過西紅柿幼苗高度30cm左右,且架子與西紅柿幼苗之間的距離需要保持10cm左右,避免架子與幼苗之間距離過近而影響其根系的發育,且插架時同樣需要注意對西紅柿根系的保護。西紅柿的搭架方式眾多,常見的包括十字架、人字架、籬笆架等,種植戶可以根據個人習慣以及大棚構造情況決定具體的搭架方式。十字架所選擇的竹竿高度一般為1.7~2.0m,其需要在棚內以間隔1m的距離進行設置,并以地面高度30cm或40cm為基準,每隔30cm或40cm設置一根橫桿,架子的整體層數則為5層或6層,若層數過密會影響通風效果和透光效果。人字架的豎架高度同樣為1.7~2.0m。每根豎桿的兩側均需要設置一根斜插豎桿起加固作用,人字架的最大優勢在于自身的穩定性高,不會因為載重增加而出現倒伏的情況,但無論是通風性還是透光性均要低于十字架,故建議在種植高單位面積產量的西紅柿品種時使用。籬笆架是由竹竿相互交叉設置在植株外側的架子,2根竹竿的距離為40cm左右,竹竿交錯處設置橫向的竹竿架,其外形上類似于網格狀的籬笆,籬笆架的優勢在于穩定性高,通風性、透風性良好,但同時也具有工作量大、成本高的局限性。
在綁蔓處理時,首先需要將西紅柿的果穗懸掛在架子上,且需要避免因為操作不當而導致西紅柿莖稈折斷。單株西紅柿需要進行多次綁蔓處理,具體的綁蔓次數需要根據西紅柿的植株高度確定,理論上是西紅柿植株高度每增加20cm,就需要進行一次綁蔓操作。綁蔓時常用的材料為布條、麻繩等,綁蔓的技術要點在于控制固定物與固定點之間的松緊度,過松或者過緊都會影響西紅柿的正常生長和發育。
1.5 肥水管理
大棚西紅柿種植與棚外西紅柿種植不同,其無法獲取自然降水所提供的水分補充,故澆水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的一大重點。需要注意的是,2~3穗果的成熟階段是西紅柿對水分需求量最大的階段,故這一階段需要適當增加澆水的頻率和澆水量,以保證水分供應充足。而在肥料管理方面,種植戶需要從西紅柿的生長情況出發,適當進行追肥處理,從而達到促進果實發育、保花保果的目的[4]。在肥料的選擇方面,應當優先考慮有機肥。因為有機肥中所包含的營養物質較為全面,肥效較為持久,同時有機肥還可以起到激發土壤微生物活力的效果,進而促使土壤養分利用率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有機肥必須經過前期的發酵,不得使用未發酵的有機肥。化肥的使用需要堅持平衡性原則,即平衡土壤中的營養物質比例,保證營養充足。合理使用化肥可以實現對有機肥的補充,且化肥中的養分較高,見效快。當西紅柿進入盛果期時,其根系的吸收功能下降,施放到土壤中的肥料無法及時被西紅柿所吸收,故容易造成肥料浪費,因此這一階段可以通過葉面噴肥的方式為西紅柿提供必要的營養。
2大棚西紅柿常見病蟲害的防治
2.1 早疫病的防治
早疫病常見于西紅柿定植的初期階段,但由于大棚內部的溫度整體較高、濕度較大,因此疾病的擴散會受到較為嚴重的限制。在這一階段,只要種植戶能夠及時發現病癥,提前落實各項預防措施或治療措施即可有效規避早疫病。常用的早疫病預防方式為選擇75%濃度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稀釋、58%甲霜靈500倍稀釋和64%殺毒礬500倍稀釋后噴灑使用[5]。
2.2 灰霉病的防治
灰霉病主要是因高濕度、低溫度而引發的一種常見病害,一般不會用藥治療,通過控制溫濕度的方式即可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一般當棚內溫度超過33℃之后需要放頂風,溫度下降至20℃后關閉通風口,夜間的溫度需要控制在15℃~17℃。若病情嚴重需要藥物治療時,則可以選擇速克靈和多菌靈[6-8]。
2.3 白粉虱蟲的防治
白粉虱蟲的防治強調農業防治,即培育無蟲苗。大棚的通風口處需要設置防蟲網,避免外界蟲源進入大棚內部。而物理防治的方式為黃板誘殺,平均每畝地需要放置30塊黃板。藥物防治的方式推薦采用熏殺,一般使用12%濃度的科順煙劑。
3 結 論
隨著大棚西紅柿在市場中的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種植大棚西紅柿的農戶數量也不斷增加。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大棚西紅柿種植的優勢尤為明顯,其不僅可以滿足反季節種植的基本需求,還能夠增加西紅柿產量,實現對部分病蟲害的抵御。只要大棚西紅柿種植戶能夠掌握關鍵的技術要點,即可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創造更多的財富。
參考文獻
[1]張新華.大棚西紅柿的種植技術研究[J].南方農機,2017,48(12):82.
[2]呂春香.大棚西紅柿種植與水肥管理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32):82.
[3]岳建娜.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6):185.
[4]張發梅.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與水肥管理分析[J].農家致富顧問,2015(22):22-23.
[5]陳麗娜,張立梅.大棚西紅柿種植管理技術[J].吉林農業2019(5):77.
[6]趙強.大棚西紅柿栽培技術及水肥管理[J].江西農業20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