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慧琳
【摘要】當前,媒體融合發展已經在基層末梢推進,如何扎實抓好區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并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這不僅體現在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深化機制、人事、財政、薪資等方面的改革,同時也對傳統編采人員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區縣級媒體融合背景下,傳統編采人員業務定位已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傳統編采人員必須盡快適應變化帶來的挑戰,充分認識新形勢下編采業務對融媒體發展的重要意義,不斷探尋出有效的融合方法,使傳統編采人員能夠進一步做好業務定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析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傳統編采人員業務定位,以期與同行探討。
【關鍵詞】區縣;新媒體融合;編采人員;業務轉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曾指出,“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傳得更深入”。[1][4]而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融媒體中心不僅要調整優化媒體布局,深化機制、人事、財政、薪資等方面的改革,還應引導強化傳統編采人員對自身業務重新進行定位,不斷摸索更加合理、更加科學的業務內容,使傳統編采人員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落實區縣級媒體融合下所提出的要求。
一、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傳統編采人員所面臨的問題
(一)信息載體多樣化
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傳播消息的渠道不僅僅局限在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人們還可以通過電腦、手機、戶外廣告等渠道了解信息,及時地獲取各種資訊。同時,伴隨傳播形式的多樣化,信息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例如音視頻、文字、圖片等。信息載體的多樣化,對編采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職業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編采人員的業務定位與轉型迫在眉睫。
(二)信息資源多樣化
在信息載體更加多樣化的當下,信息內容繁多復雜,人們對于信息的訴求也各有不同,此外,在人人皆可自媒體的當下,獲取信息的普通受眾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會根據自己的想法理解處理信息,但不能忽視因主觀認識的差異,信息真實可能會被曲解,若再進行無序的信息傳播很容易造成不良后果。這就要求編采人員在甄別信息真實性、保證時效性的同時要有更高的專業素養確保傳遞真實客觀的信息,進而引領廣大受眾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編采工作人員與媒體融合的含義
(一)編采工作人員
所謂編采工作人員,它包含著記者、通訊員、編輯以及信息收集到報道的整個工作,如新聞采訪、編輯內容、寫作、發行等工作人員。不同類型的媒體對于編采人員提出了不同的業務要求。但總體上來說,編采人員都需要具備以下的素質能力:信息探知能力、信息價值掌控力、邏輯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良好的表達能力。
(二)媒體融合
所謂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傳統媒體的有機整合。”[2]一位著名的演講者曾經說過:人們將音頻、視頻、印刷等數字媒體進行整合,并深入挖掘它們所含有的戰略性、操作性以及文化性,便可以稱為媒體融合。我國很多學者認為,媒體再造就是媒體融合的基礎,例如,手機與報紙所形成的手機報就是一種新媒體。媒體融合是一種新興媒體,是調整、補充、優化傳統媒體的產物。
三、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傳統編采人員業務定位
(一)保持原有的編采人員專業素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環境逐漸復雜,信息傳播者以及信息傳播的方式更加多變。但是,隨著信息的不斷增多,各種負面消極的信息也隨之而出,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當下媒體環境需要高素質的編采工作人員,由他們獲取高質量的信息,為人們帶來更加及時精準的報道,讓人們所獲得的信息更加及時高效。而處在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的編采人員,有機會第一時間接觸事件本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以及工作素養,同時也需要較為嫻熟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生動形象的將信息展現給受眾,呈現出具有內涵的、真實客觀的信息內容,從而在信息紛雜的環境中引領、服務受眾,保障新聞信息的質量以及媒體公信力,充分展現出媒體融合的價值與意義。
(二)轉型成為全媒體編采工作人員
社會發展進步,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向多領域延伸,同樣,編采工作也應該面對和思考對復合型的新要求。在區縣級媒體融合背景下的編采工作人員,理應及時更新工作理念以及工作手段,加強自身復合型特征迎接復合型受眾對信息處理的全新要求,同時必須隨時更新業務內容,掌握并融合使用新的傳輸技術。區縣級媒體融合下的編采工作人員,還應具備完成多個領域工作的能力,編采的內容也要更加豐富,從營銷到塑造品牌再到處理大數據等一系列工作,編采人員都應掌握相關的具體業務內容,從而提高編采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能力,滿足媒體融合下所提出的全新要求。
(三)改變原有編采工作人員工作制度
區縣級媒體融合之下應改變原有編采人員的工作制度以及工作內容,讓其跟上時代的發展,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為了達到這一要求,傳統采編人員需要做好多個方面的準備,如信息的生成、采編流程等,這些都需要發生改變。例如,原有編采人員的工作環境較為單一,基本上只有編采人員一個人進行工作。在這種形勢下,應當改善編采人員的工作環境,讓其能夠在全媒體環境中進行工作,產生思想碰撞,共同生產多個信息內容,并采取外部利用的形式生產出更多的信息,實現內部資源共享這一目標。共享資源能夠減少編采人員的工作壓力,避免重復性工作的產生,能夠讓所有編采人員共同整合信息資源。而外部生產的方式,能夠讓編采人員獲得更多的信息,也讓他們獲取信息的平臺變得更為豐富,進而提高編采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工作效率。如新華網的超級編輯部,就有利于編采人員完成各種采編工作,并將全媒體的內容進行整合,管理更加高效。
(四)不斷探究新型媒體整合工作
在全新的媒體融合時代,編采工作人員需要重新定位自身的角色,使自身的業務水平以及綜合素質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從根本上來講,區縣級媒體融合能夠打造出具有影響力以及公信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并生成多元化、精準化、具有時效的信息資源。媒體融合作為一種全新的手段,能夠有效拓展傳統媒體獲取渠道信息、生成內容以及信息傳播等的已有方式,并能彌補傳統編采工作人員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其能夠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正確的對自己進行定位。因此,編采人員應明確自身的任務角色,學習生成信息以及獲取信息的多種方式,不斷探究新型媒體的整合工作,深入挖掘媒體融合下的全新內容。例如,南方報業中所用的“南方+”客戶端就是一個很好的新媒體融合例子,它不僅尊重了編采人員以及自媒體用戶的權益,還能夠將所有的資源信息進行整合實現資源共享,使編采人員學習到更多的編采工作形式,提高編采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素質水平。 結語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對于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實時性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媒體融合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3]就區縣級媒體融合來說,融合不僅能拓展信息傳播以及挖掘的渠道,還可以讓編采人員更加高效率地完成新聞報道工作。同時,應提高編采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對編采關系進行優化,重新定位編采人員的業務內容,進而提高傳統編采人員的業務水平.增強編采業務的競爭力以及優勢。
參考文獻:
[l]郭雪玲,《主播說聯播》和新媒體平臺的融合與沖突——以《新聞聯播》進駐抖音為例[J].新媒體研究,2019.
[2]崔艷,陳岐岳.交通資訊類廣播節目的創新與發展——以北京電臺《一路暢通》欄目為例[J].新聞知識,2014.
[3]梁靈芝.淺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J].中國地市報人,2017.
[4]馬云天,李萌.新時代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創新探索[J].教育觀察,2019.
【作者簡介】盧慧琳,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龍崗廣播電視中心編輯、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