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潔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復雜的關節,屬于鉸鏈關節,它是人們身上少數只能往一個方向運動的關節。膝關節也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千克。承受重量越大,關節軟骨磨損的概率越大,肌腱也越容易受傷,膝關節退化較快。
膝關節負重倍數
1.躺下來的時候,膝關節的負重幾乎是0。
2.站起來和走路的時候,膝關節負重是體重的1~2倍。
3.上下坡或上下樓梯的時候,膝關節負重是體重的3~4倍。
4.跑步時,膝關節負重大約是體重的4倍。
5.打球時,膝關節負重大約是體重的6倍。
6.蹲和跪時,膝關節負重大約是體重的8倍。
如一個體重50千克的人,每上一個臺階,膝關節約要承受200千克的重量。
膝關節只有15年的最佳狀態
15歲以前:膝關節處于發育階段,青春期的生長痛多發生在膝關節附近。
15~30歲:膝關節處于“完美狀態”,運作起來可以說是不知疲倦。只要不破壞到膝關節組織,基本沒有不適的感覺。
30~40歲:髕骨軟骨產生了早期輕度磨損,會出現一次脆弱期,表現為短期的膝關節酸痛,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有的人甚至覺察不到。髕骨軟骨是人體膝關節內一層3~5毫米厚的透明軟骨,可以為膝關節起到緩沖作用。但髕骨軟骨沒有神經分布,所以在全層磨損前只會在脆弱期拉響一次“預警信號”,這段時期內要避免劇烈運動。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膝關節的使用不能再隨心所欲。
40~50歲:走遠路之后,膝關節內側容易出現酸痛,用手輕揉之后會緩解。人體的60%體重由膝關節內側支撐,因此內側半月板的退變發生也比較早。又因為半月板上有神經分布,人可以感受到酸痛。這就提醒人們:該開始保養關節了。
50歲以上:會感覺到膝關節明顯疼痛,這是因為髕骨軟骨的“使用壽命”已到,軟骨全層磨損,關節炎已經產生。這時候應該節約使用關節,減少劇烈運動,尤其是上下樓梯和爬山,必要時可以使用拐杖來減輕膝關節承受的壓力。
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
人到中年以后,膝關節的肌腱、韌帶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關節腔的滑液分泌減少,關節骨面長期摩擦形成骨質磨損,關節周圍組織由于炎癥等原因易發生纖維粘連,所以老年人常會感到膝關節發僵。
活動時會發出“咔嗒”的彈響聲或摩擦聲,在受涼或過度活動時會誘發疼痛、腫脹、關節腔積液,嚴重的還會使老年人關節畸形,形成殘疾。
具體來講,造成中老年人膝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查體可見滑膜積液、滑膜肥厚。
2.髕骨偏移:活動后膝關節酸痛無力,休息后好轉,半蹲時疼痛。
3.膝關節內游離體:患者腿打軟或有關節卡住感,髕下有摩擦音。
4.髕前滑囊炎:曾有外傷史,引起髕前疼痛,查體局部有壓痛。
5.骨關節病:久坐或久蹲后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后緩解。
6.假性痛風:男性患者多見,好發于膝關節。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線片表現為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
7.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病變有膝痛癥狀。
膝關節保健訓練
中老年朋友若掌握一些合理的膝關節的按摩和功能鍛煉方法,既能鍛煉身體,又可以達到保護膝關節的目的。下面來學習一下8種簡單有效的膝關節鍛煉方法:
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后逐漸將左(右)膝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勢5~10秒,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俯臥屈膝
俯臥位,雙手在頭前交叉,將頭部放在手臂上,然后將左(右)膝關節逐漸彎曲,盡量靠近臀部,并保持屈膝姿勢5~10秒,再慢慢放下。兩腿交替進行。重復練習10~20次。
伸肌鍛煉
仰臥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然后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復進行10~20次。
股四頭肌鍛煉
俯臥位,將一側腿屈膝靠向臀部,雙手反向握住踝部(或用毛巾環繞踝部),逐漸將下肢向臀部牽拉,并保持這一姿勢5~10秒,然后放下,雙腿交替進行。反復練習10~20次。
推擦大腿
坐在椅上,雙膝屈曲,用兩手的掌指面分別附著左(右)腿兩旁,然后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指推小腿
坐在椅上,雙膝屈曲,雙腿微分,將兩手的虎口分別放在一側膝關節的內外側,然后拇指與其余四指對合用力,沿小腿內、外側做直線的指推動作盡量至足踝。反復推10~20次,然后換腿重復此動作。
拍膝四周
坐在椅上,雙腿屈曲,雙足平放在地板上,并盡量放松雙腿,雙手半握拳,用左右拳在膝四周輕輕拍打50次左右。
按揉髕骨
坐在椅子上,雙膝屈曲約90°,雙足平放在地板上,將雙手掌心分別放在膝關節髕骨上,五指微張開緊貼于髕骨四周,然后稍用力均勻和緩有節奏地按揉髕骨20~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