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
香白芷又名白芷、芳香、澤芬等,為傘形科草本植物白芷的根,因有特殊濃厚的芳香氣味而得名。香白芷既是一味中藥,又是主要烹煮香料,為藥食兩用品種。
關于香白芷名稱的由來,在民間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相傳,古時有位30多歲的秀才,時常感到頭沉重并伴有頭痛,剛開始并沒有在意。隨著時間的推移,面部出現發麻,頭痛更是加劇,常痛得渾身冒冷汗。雖然相繼請來當地數位醫生診治,但服藥后不是效果差就是絲毫未見效。后來經友人介紹,秀才專程趕到湖北省巫山向一位專治頭痛的名醫求治。名醫很熱情地接待了秀才,并用一種帶有香味的白色草藥根放石臼粉碎,加蜂蜜制成藥丸給他服用。沒想到此藥這么神效,幾粒藥丸下肚后秀才頭痛就止住了。接著在名醫家連續用藥數天,秀才的頭痛再也沒有發作。就在秀才拜謝名醫要回家的那天早上,名醫突然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這種藥,是我家的祖傳秘方,它具有很強的祛風止痛效果。可是很遺憾,這種藥材一直沒有名字。你是秀才,請你給這個草藥起個名字好嗎?”秀才聽后非常高興,想了想說:“就叫它‘香白芷,您看如何?‘香是這種草藥本身具有的獨特香氣;‘白是這種藥材的顏色;最后一字‘芷嗎,即所謂‘最初長出的根的意思。”名醫聽了秀才的話,連說:“好!好!好!”從此以后,“香白芷”這種祛風鎮痛藥一直沿用至今。
中醫認為,香白芷味辛、性溫,歸胃、大腸、肺經,具有祛風燥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之功效,常用于頭痛、齒痛、鼻塞、鼻淵、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瘙癢等病癥。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香白芷含有呋喃香豆素、白當歸素、白芷醚等成分,具有解熱、鎮痛、抗炎、解痙的作用。
臨床應用
1.治陽明頭痛、眉棱骨痛、頭風痛:證屬風寒者,配伍荊芥、防風、川芎等;證屬風熱者,配伍薄荷、菊花、蔓荊子等。
2.治齒痛:屬風火者,配伍石膏、黃連等。
3.治鼻淵、頭痛:配伍蒼耳子、辛夷、薄荷等。
4.治風濕寒痹、腰背疼痛:配伍羌活、獨活、威靈仙等。
5.治瘡瘍腫痛:可配以金銀花、穿山甲等同用。如乳癰初期,可配蒲公英、瓜蔞等;膿出不暢,可配金銀花、天花粉等。
6.帶下過多:屬寒濕者,與鹿角霜、白術、炮姜等同用;屬濕熱者,與車前子等同用。
注意:血虛頭痛、體質偏熱者慎服;氣虛血熱、陰虛陽亢者禁用。
白芷黃芪燉烏雞
原料:烏雞1只,白芷15克,黃芪30克,蔥花、食鹽各適量。
制法:烏雞去毛、內臟,洗凈,剁塊。黃芪、白芷裝入紗布袋中。將烏雞塊與紗布袋一起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用文火燉至烏雞爛熟,去藥袋,加食鹽調味,撒上蔥花即成。喝湯吃烏雞肉。
功效:補脾益氣,滋陰補血,主治氣血虧虛之頭痛、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