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艷
(山東省菏澤市中醫醫院,山東 菏澤274000)
蛛網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病因主要為顱內動脈瘤,占發病原因的85%,其他病因有動靜脈畸形、煙霧病及其他顱內血管病變[1]。此病多表現為頭痛癥狀,可增加再出血的發生,使死亡風險增大,因此對SAH所致頭痛的治療與護理對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及降低死亡率有積極意義。本研究在藥物干預基礎上予以耳穴壓豆,取得了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菏澤市中醫醫院收治的SAH后頭痛患者8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30~60歲,平均(42.01±1.15)歲;發病原因:顱內動脈瘤19例,顱內動靜脈畸形8例,煙霧病3例,高血壓動脈硬化導致頭痛8例,其他顱內血管病變2例。觀察組男16例,女24例;年齡32~63歲,平均(46.17±1.76)歲;發病原因:顱內動脈瘤17例,顱內動靜脈畸形9例,煙霧病4例,高血壓動脈硬化導致頭痛7例,其他顱內血管病變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分布、發病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中國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治指南2015》診斷標準[2]:急性起病,常在劇烈勞動或激動時起病;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可伴惡心、嘔吐和癲癇發作,嚴重時出現意識障礙;頭顱CT等影像學檢查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影像學陰性時腰穿出現均勻血性腦脊液。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能堅持治療且意識清醒。
1.4 排除標準 生命體征尚未平穩;處于昏迷狀態者;原有偏頭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者;既往有膠布過敏史者;治療依從性差者。
2.1 對照組 予以尼莫地平聯合常規護理。①尼莫地平片(重慶科瑞制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0020378)飯后口服,每次40 mg,每日3次,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②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加強健康宣教力度,采取一對一、面對面、個性化的交流方式,讓患者了解SAH發病原因,叮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既往有吸煙、飲酒史者必須戒煙禁酒,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主動和患者交流溝通,采用溫和語言安慰關心患者,讓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解釋SAH后發生頭痛的機制及頭痛引發的不良后果,增強患者認知,積極進行心理疏導。提供患者感興趣的書籍、電視娛樂節目,轉移其注意力,緩解患者頭痛發作次數及程度。
2.2 觀察組 給予尼莫地平聯合耳穴壓豆治療。尼莫地平治療同對照組。耳穴壓豆:取耳穴顳、肝膽、神門、交感、皮質下、內分泌,用耳穴探針找到最痛反應點,消毒局部耳穴皮膚,取0.3 cm×0.3 cm方形醫用膠布,中央放置王不留行籽,固定于上述耳穴,然后輕壓,以患者感到酸、麻、脹、痛為宜,每穴每次按壓2 min,每日2次。按壓操作先由護士示范,然后患者自行按壓,1周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 ①頭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無痛計為0分,輕度痛計為1~3分,中度痛計為4~6分,重度痛計為7~9分,極度痛計為10分。②患者滿意度:向兩組患者發放問卷調查表,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滿意:頭痛癥狀完全控制,夜間可正常入睡;基本滿意:頭痛癥狀明顯減輕,夜間失眠得到改善;不滿意:頭痛和失眠無改善。
3.2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5.00%,優于對照組的77.50%(P<0.05),見表2。
表1 兩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60±0.94 2.35±0.69△▲對照組 40 3.63±0.88 3.41±0.97△

表2 兩組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SAH所致頭痛為引發再次出血的高危影響因素,現代醫學理論認為,高顱壓、血液進入腦脊液釋放大量活性物質如5-羥色胺(5-HT)、游離激肽等刺激腦膜痛覺敏感神經、腦血管痙攣等引發劇烈頭痛[3]。中醫理論認為,SAH后頭痛多因瘀血阻竅,不通則痛;患者患病日久氣血俱虛,清陽不升,腦髓失養致不榮則痛。頭痛會引發生理及心理不適感,不利于疾病康復,基于此控制頭痛癥狀是本病治療的關鍵,同時需輔以良好的護理干預。本研究在藥物干預基礎上,施以耳穴貼壓,能顯著控制患者頭痛癥狀,取得了一定效果,患者滿意度高。
尼莫地平屬雙氫吡啶類鈣離子通道阻滯劑,通過血腦屏障作用于腦血管及神經細胞,可拮抗5-HT、花生四烯酸、過氧化氫、血栓素A2和SAH所致腦血管痙攣,還可通過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收縮,最終治療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控制頭痛癥狀[4]。同時予以常規護理,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減少發生頭痛的誘發因素,控制頭痛發作次數,降低頭痛程度。耳穴壓豆所選耳穴中,顳穴為治療頭痛的經典穴位;肝膽穴可疏利肝膽經氣,通絡止痛;神門止痛鎮靜,為止痛要穴;皮質下能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抑制;交感、內分泌可以調節自主神經及血管的舒縮功能[5]。邢霞等[6]研究顯示,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對SAH患者的心理狀態、頭痛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顧晨晨[7]應用耳穴貼壓治療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后頭痛,效果顯著優于非甾體類抗炎藥。
綜上所述,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耳穴壓豆治療SAH后頭痛,可有效控制患者頭痛癥狀,改善疼痛評分,提高生活質量及患者滿意度,可在后期的臨床工作中普及推廣。但本研究未對患者進行遠期療效隨訪,未能從全貌分析探討作用機制,以后需延長療效觀察隨訪期,為耳穴壓豆干預本病提供更詳盡、更精確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