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越,劉 瑾,張麗美,黃劍美
(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廣東 深圳518033)
人工流產術又稱人流術,是常規避孕措施失敗后意外妊娠的一種終止妊娠的補救方式。但該手術在終止妊娠的同時也對手術者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加之很多人對人流術缺乏清晰的認識,常被心理壓力和負面情緒困擾,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腹痛,影響患者術后恢復。近年來,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鎮痛治療為減輕人流術患者術后疼痛及促進其術后快速康復提供了新思路。腕踝針與耳穴壓豆均為中醫特色外治療法,本研究主要探討腕踝針與耳穴壓豆聯合運用在人流術中的鎮痛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深圳市中醫院行人流術終止妊娠的早孕患者6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0例和治療組32例。對照組年齡18~42歲,平均(28.87±6.30)歲;產次0~4次,平均(2.20±1.10)次;孕周6~9周,平均(7.53±0.91)周。治療組年齡18~41歲,平均(29.84±5.87)歲;產次0~4次,平均(2.25±0.98)次;孕周6~10周,平均(7.81±0.95)周。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參照《婦產科學》中早期妊娠的診斷標準[1]。②因各種原因要求以人流術終止妊娠的早孕患者。③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早孕患者。
1.3 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手術禁忌證、暈針及藥物過敏史者。②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③患有精神系統疾病及神志異常、交流障礙者。④踝部或外耳有濕疹、潰瘍、破損等,不宜行腕踝針或耳穴壓豆者。
2.1 對照組 手術前給予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西晉新雙鶴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1022295,5 m L∶0.1 g)鎮痛治療。具體操作:常規消毒宮頸,在宮頸3點、9點位置穿刺回抽,確認無血后各注射1%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2 m L,麻醉5 min后開始實施手術。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麻醉前給予腕踝針聯合耳穴壓豆鎮痛治療。腕踝針操作方法:取4根規格為0.25 mm×40 mm的華佗牌一次性無菌針灸針(蘇州醫療用品廠有限公司生產)。進針點為雙足內踝高點上三橫指靠跟腱內緣和脛骨內側后緣各1針,將針與皮膚呈30°角進針,向近心端快速刺入皮下,針尖進入皮膚后,松開手指,將針平放并靠近皮膚表面,輕輕捻針柄,使針體貼著皮膚淺層沿皮下直線進針,把針體留在皮下組織淺層(僅在真皮層)。針刺完成后,用醫用膠帶將針柄固定在皮膚上,留針30 min。耳穴壓豆操作方法:術前先用75%酒精棉簽消毒耳郭,再用鑷子夾取王不留行籽貼,對準雙耳子宮、神門、交感的陽性點貼壓,適度按壓2~3 min至雙耳發熱,產生酸、脹、麻、疼痛等感覺,留置24 h取下。
3.1 觀察指標 ①宮頸擴張顯效率及人流綜合征發生率。宮頸擴張顯效標準:采用擴宮棒測量宮頸擴張程度,5.5號以上擴宮條無阻力感通過宮頸內口為顯效[2];人流綜合征包括心律異常、呼吸異常、血壓異常、胸悶、嘔吐、頭暈及冷汗等。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腹痛持續時間。③患者術中、術后30 min、術后60 min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在一張白紙上畫一條直線,分成10份,一邊為0分(代表沒有疼痛),另一邊為10分(代表劇烈疼痛),通過測量距離記錄孕婦主觀感受的疼痛程度,1~3分為輕度疼痛,3~7分為中度疼痛,7分以上為重度疼痛。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宮頸擴張顯效率及人流綜合征發生率比較治療組宮頸擴張顯效率為87.50%(28/32),高于對照組的56.67%(17/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人流綜合征發生率為9.38%(3/32),低于對照組的30.00%(9/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腹痛持續時間比較 治療組手術時間及術后腹痛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腹痛持續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腹痛持續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 L)術后腹痛持續時間(h)治療組 32 2.57±0.36▲ 12.22±4.12 1.71±0.37▲對照組 30 3.50±0.33 12.23±2.97 3.34±0.36
(3)VAS評分比較 治療組術中、術后30 min、術后60 min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30 min及術后60 min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中、術后30 min及術后60 min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術中 術后30 min 術后60 min治療組 32 6.28±1.18▲ 3.16±0.56▲ 1.30±0.63▲對照組 30 7.23±0.90 3.76±0.62 2.10±0.76
人流術患者多屬意外懷孕,加之對手術不了解,易產生焦慮和緊張情緒,致使對疼痛尤為敏感,導致宮頸口較緊,加大了擴宮難度和疼痛程度,從而增加了手術操作難度,嚴重影響手術效果。采取不同方式減輕或消除人流術中疼痛,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尤為重要。腕踝針是針刺鎮痛療法的一種,通過皮下淺刺疏通經絡、振奮皮部及絡脈經氣,調節相應臟腑功能,調暢氣血,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腕踝針針刺皮膚后產生的電信號通過神經纖維傳入大腦皮層,激活鎮痛系統,分泌鎮痛物質以產生鎮痛效果。研究認為,腕踝針進入皮下后產生的機械波通過影響病灶處離子通道的變化以提高痛閾值[3-4]。中醫認為,耳穴是身體各部在耳郭上的反應點,刺激耳穴可調節臟腑經絡,祛病健體。通過在術前對患者的子宮、交感、神門等耳穴進行按壓刺激,可疏通胞宮沖任氣血經絡,調節陰陽平衡,促進子宮收縮,進而達到安神鎮靜、活血止痛的效果。王洪彬等[5]通過臨床研究表明,與體針和布洛芬比較,腕踝針能更有效地改善原發性痛經癥狀。鈕健等[6]研究表明,耳穴壓豆法可緩解人流患者術后腹痛程度,縮短術后腹痛時間。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宮頸擴張顯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人流綜合征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手術時間、術后腹痛持續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術中、術后30 min、術后60 min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腕踝針聯合耳穴壓豆可有效緩解人流術患者的緊張情緒,減少應激反應,縮短術后腹痛時間,提高手術效果。
綜上所述,腕踝針聯合耳穴壓豆用于人流術鎮痛效果較好,安全性較高,對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腕踝針及耳穴壓豆操作簡便,經濟實惠,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