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翠蘭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湖南 常德415000)
近年來帕金森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升高趨勢,該病是由動作遲緩、震顫、姿勢平衡障礙等多種運動功能癥狀及便秘、睡眠障礙、多汗、乏力等非運動癥狀構成的神經系統疾病,嚴重者會導致殘疾,給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治療帕金森病尚缺乏特效療法,常規西藥治療只能延緩疾病進展,臨床效果不理想,而干細胞移植等手術療法存在可行性差、風險大等弊端。中醫認為,帕金森病是因夾痰夾瘀、內風等所致,病機為髓海失充、氣血不足,且該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臟腑之氣漸衰、肝腎虧虛,最終導致頭搖肢顫等癥狀,故須給予填精髓、補肝腎、益氣養血等療法[2]。本研究采用滋腎益髓方聯合西藥治療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常德市第一中醫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45~80歲,平均(65.12±5.54)歲;病程1~11年,平均(8.51±1.35)年。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6~79歲,平均(65.89±5.95)歲;病程2~12年,平均(8.20±1.4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帕金森病的西醫診斷標準[3]及《中醫老年顫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中髓海不足證的中醫辨證標準[4]。②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病程≥1年。④服用抗帕金森病西藥劑量穩定時間≥30 d。
1.3 排除標準 ①有腦血管病、精神疾病等病史者。②合并帕金森綜合征、惡性腫瘤、嚴重造血系統疾病及心、肝、肺、腎等重要臟器疾病者。③近期服用相同藥物治療者,或對中藥成分有過敏史者,或有治療禁忌證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多巴絲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98,0.25 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恩他卡朋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0680,0.2 g/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1次。連續治療3個月。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滋腎益髓方口服。處方:肉蓯蓉片30 g,楮實子、枸杞子、熟地黃、牛膝、沙苑子各15 g,黃精、龜甲(先煎)各10 g。每日1劑,制成配方顆粒,早晚飯后各服用1袋(開水沖服)。連續治療3個月。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中醫證候積分:觀察頭搖肢顫、目眩耳鳴、溲便不利和苔薄白、脈沉細等癥狀,每項分值0~3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②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運動功能評分量表(MDRSPD)、30項非運動癥狀篩查問卷(NMS 30)評定患者的病情程度、運動功能及非運動癥狀。③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2版)》[5]。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顯著緩解,生命體征明顯改善,療效指數減少≥50%;有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生命體征有一定改善,療效指數減少20%~49%;無效:未達到有效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頭搖肢顫、目眩耳鳴、溲便不利和苔薄白、脈沉細等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頭搖肢顫、目眩耳鳴、溲便不利和苔薄白、脈沉細等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各項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頭搖肢顫 目眩耳鳴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35±0.40 1.17±0.31△▲ 2.32±0.35 1.09±0.28△▲對照組 40 2.38±0.37 1.75±0.43△ 2.26±0.38 1.60±0.34△溲便不利 苔薄白、脈沉細組別 例數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2.31±0.37 0.91±0.28△▲ 2.32±0.31 1.13±0.25△▲對照組 40 2.28±0.32 1.24±0.26△ 2.29±0.34 1.62±0.39△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37/40),高于對照組的72.50%(29/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3)UPDRS、MDRSPD、NMS 30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 UPDRS、MDRSPD、NMS 30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UPDRS、MDRSPD、NMS 30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治療前后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運動功能評分量表(MDRSPD)、30項非運動癥狀篩查問卷(NMS 30)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治療前后帕金森病統一評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運動功能評分量表(MDRSPD)、30項非運動癥狀篩查問卷(NMS 30)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UPDRS評分MDRSPD評分NMS 30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35.02±4.97 22.97±2.02△▲ 21.77±4.57 12.24±3.21△▲ 10.97±4.08 3.01±1.12△▲對照組 40 35.12±4.21 28.95±3.97△ 21.86±5.01 18.68±4.04△ 10.54±4.02 7.52±2.86△
帕金森病可對人體多個區域的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由于發病機制比較復雜,目前臨床主要采用多巴絲肼片對癥治療。該藥品是左旋多巴和芐絲肼組成的復方制劑,左旋多巴可在腦內經多巴脫羧酶脫羧作用轉變為多巴胺,補充紋狀體中多巴胺受體的不足,發揮抗帕金森病作用;而芐絲肼為外周多巴胺脫羧酶抑制劑,可減少左旋多巴外周脫羧,提高左旋多巴利用率[6]。但單純的西藥治療存在不良反應多、運動波動大、非運動癥狀療效不理想等問題。因此,探尋治療帕金森病臨床效果更有效的方法,已經成為神經內科研究的熱點之一。
根據臨床癥狀可將帕金森病歸于中醫“顫證”范疇,如《黃帝內經》中所描述的“頭傾視深”“背曲肩隨”“行將僂附”“轉搖不能”等癥狀,認為該病是因患者氣血不足和肝腎虧虛而引起風、痰、火、瘀的改變,導致經脈肢體顫動、心神失主,辨證分型為髓海不足、痰熱風動、血虛不足、肝腎陰虛,其中髓海不足證最為常見。髓海就是大腦,由腎精化生,髓海不足即是腎精不足,不能滋養化生髓海,故該證病位在腎,而腎為作強之官,若腎氣不足,陰不潛陽,則腦髓空虛,髓消神衰,最終可見頭搖肢顫、肢體強直等癥狀[7],治療以補腎陽、益髓為主,方能使腦安神復。
滋腎益髓方中,楮實子、沙苑子溫補肝腎,益氣力,益髓,為君藥;龜甲、熟地黃可補腎固精,再配以黃精氣陰雙補,養脾土,三者均為臣藥;佐以肉蓯蓉補腎陽,益精血,強化腎官之職;枸杞子為藥引,滋補肝腎,助腎陰化肝陰,為使藥。諸藥共奏填精益髓、補肝腎、筋骨同養之功。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沙苑子總黃酮可促進內源性神經遞質分泌,調控相關轉錄因子,發揮神經營養作用,能保護腦黑質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細胞[8]。肉蓯蓉中的苷類成分可明顯降低細胞乳酸脫氫酶的漏出率和凋亡率,對神經細胞凋亡有明顯抑制作用,并對多巴胺能神經元有保護作用[9]。枸杞子含有的枸杞多糖能提高腦部紋狀體多巴胺受體和5-羥色胺等神經活性物質的含量,對黑質神經核團有保護作用[10]。滋腎益髓方充分體現了上述中醫治療理念,把握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的核心病機,守病與守方相結合,起到滋腎陰、平肝健脾、補腎陽的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各項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UPDRS、MDRSPD、NMS 30評分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上述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滋腎益髓方聯合西藥治療帕金森病髓海不足證患者可有效改善其中醫證候積分,提高臨床療效,并改善運動功能、緩解病情與非運動癥狀,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