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輝
俗話說“十人九胃病”,就是說10個人當中就有9個人有胃病。山東省濟寧市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楊韶華介紹,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感染率非常高的致病菌,其存在于胃黏膜及口腔中,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甚至胃癌。如何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楊韶華說必須從飲食、生活習慣入手。
幽門螺旋桿菌傳染力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飯前便后要用殺菌香皂洗手,然后用流水沖洗干凈。
餐具要充分清洗干凈再用,并且要定期消毒。共同用餐時,實行分餐制。到外邊用餐時最好帶有自己的專用碗筷,以免有細菌或病毒傳染。
家有幽門螺桿菌的患者要注意餐具的隔離,將其碗筷暫時與家人的碗筷分開,保證家人不受傳染,治愈后可以恢復正常狀態。
注意口腔衛生,建議3個月換一次牙刷。幽門螺旋桿菌存在于唾液中,不要口對口給孩子喂飯,以免將細菌傳染給抵抗力較為低下的孩子。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與脾虛有密切關聯。平時在飲食中,多食小米、山藥、大棗(干品)、馬鈴薯等具有益氣健脾、調中和胃的食物。蒜和蜂膠有助于殺死幽門螺旋桿菌,也能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適當多吃,尤其是夏天拌涼菜時多加點蒜。
吃蔬菜、水果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凈,最好用鹽水浸泡20分鐘后再食用。能削皮的最好削皮,吃火鍋時燙熟再吃,不喝生水,少吃冰箱里直接拿出來的冷凍食物。
辛辣食物會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從而為幽門螺旋桿菌的入侵創造條件。尤其是有胃病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做到飲食定時定量、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腌制的食物。
長期胃不舒服,要到醫院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查,以防發展成嚴重胃病。尤其是消化性潰瘍、糜爛性胃炎、有胃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要定期檢查,早防早治。
楊韶華介紹,中醫特別強調治未病,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脾虛有密切關系。中醫藥防治疾病講究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對于平素體質虛弱尤其是家里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群,可以采用中醫藥防治。
中藥調理 可找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辨證采用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湯劑調理體質,達到補氣健脾、調節免疫功能、增強脾胃功能等作用。
臍灸 神闕(肚臍眼)為五臟六腑之根,神元歸藏之本,聯絡于全身經脈為經絡總樞。《醫宗金鑒》指出神闕穴能“主治百病”,通過在肚臍上隔藥溫灸,借助艾火的熱力刺激機體,可補諸虛百損,調和氣血、健脾和胃、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強身延年等作用。
穴位貼敷 運用檀香、高良姜等具有溫中健脾作用的中藥貼敷于足三里、胃腧、膻中等穴位,能起到調理脾胃、增強免疫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