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琳琳


摘? ? 要:本文從安康高新國際標準醫養醫院的項目背景、用地條件、設計內容代入,重點分析地下空間設計中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層高關系、人防設計等問題,總結大型醫療項目地下空間設計要點及心得體會,為工程管理和設計人員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項目背景;地下空間設計;功能分區;交通流線;層高關系;人防設計
1? 引言
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人民對醫療需求的增長,醫院的建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地下空間也呈現占地面積大、功能復雜、流線多樣、層高浪費、難以兼顧人防等方面的問題。地下空間的設計不能成為醫院設計的亮點,反而成為降低醫院設計水準的弱點。因此,梳理并合理解決地下空間設計中的上述問題,將會提高地下空間的利用率,突出地下空間的設計特色,使其成為醫院療愈空間設計的一員,改善就醫患者的環境體驗?,F就安康高新國際標準醫養醫院項目簡要論述地下空間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思路。
2? 項目背景
安康高新國際標準醫養醫院項目位于陜西省安康市高新技術開發區,高新大道以西,江安路以北,學府路以南。項目定位為提供中高端醫療服務的三級綜合私立醫院(按三級甲等醫院設計)。項目用地面積52202.10m2,總建筑面積114700m2(其中,地下建筑面積35458m2,地上建筑面積79242m2) 。除制氧機房、垃圾站及污水處理站等輔助用房,門診醫技住院綜合樓設置門診部、急診部、住院部(550床)、醫技科室(影像科、功能檢查、內鏡中心、檢驗科、配液中心、中心供應、手術部等)、體檢中心、設備機房、地下車庫等。綜合樓地上12層,地下1層(局部2層)。
3? 地下空間設計要求
地下建筑面積35458m2,范圍涵蓋門診醫技住院綜合樓、裙房中心庭院,病房樓之間花園,樓上無建筑覆蓋的地下室接近20%。西側地下部分為1層地下室,東側為2層地下室。地下二層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層高4.1m,為停車庫;地下一層建筑面積約2.3萬平方米為停車庫、核醫學、放療科、廚房、藥庫、設備機房等,層高5.8m。
根據人防部門的相關批示,人防工程應建建筑面積不應小于首層建筑面積14367m2,建設內容為人防汽車庫和物資庫。根據用地指標及綠地率的相關要求,地下車庫需滿足不少于530個停車位需求。
4? 設計中遇到的問題
4.1? 功能區域的劃分
本項目地下空間需設置醫療科室用房、后勤及辦公用房、保障性設備用房、地下車庫及人防功能。在劃分功能分區時,設計需重點考慮的問題如下:人防工程與何種功能相結合,才可以滿足應建面積需求,降低臨戰轉換量,同時對平時功能及遠期發展影響最小?人防區域出入口應如何經濟合理的設置?地下設備用房的分布位置及區域層高是否滿足設備安裝及檢修要求?如何解決廚房、藥庫等與地上餐廳、門急診藥房、住院藥房的聯系問題?消防方面,病案科、藥庫、醫療科室用房、設備用房允許劃分防火分區的最小面積均不同,如何實現功能分區與防火分區的有機統一?
4.2? 交通流線的設置
結合復雜的地下功能設置,平面需滿足不同人流及物流的運行通暢。設計需結合功能劃分梳理以下流線:病人流線要求方向明確、路徑便捷,即病人通過較短的走廊去往核醫學和放療科室就醫。貨物流線要求不同物流分開設置,如廚房貨物進出流線、廚房送餐流線、院區的污物及尸體運送流線、地下藥庫與藥房和中心配液的流線等。流線設置的通暢與否關系醫院建成后各科室整體運行的效率和合理性。
4.3? 層高關系的處理
地上醫療功能平面層高利用基本均衡,地下空間各功能用房的層高要求各不相同。醫療區域要求走廊凈高2.6m~2.7m;汽車庫平層停車要求車位處凈高最低2.2m,設備機房區域凈高要求3.5m~5.2m 各不相同。各功能區域地上若有建筑覆蓋,則層高要求比較容易滿足,對于上面沒有建筑覆蓋的純地下室來說,除去地面做法,地下室底板就會比較深,為了不在室內設置較多的臺階,勢必會造成某些區域垂直高度上的浪費,因此如何合理分配層高,實現經濟合理,至關重要。
4.4? 地上地下空間的交互融合
項目地上在門急診、醫技區域設置面積1000m2中心庭院,沿醫療主街可欣賞到庭院內的景觀。南北兩座病房樓之間距離90m,設置微地形綠地景觀設計,室內空間的設計給患者提供了開闊的視野和良好的空間感受。地下病人活動區域如何做到與地上環境相協調,改善地下病人的室內空間感受,是在深化設計中應該考慮的問題。
5? 針對設計中問題的解決思路
地下空間功能設置較為復雜,醫療科室用房包含病案庫、放療科、核醫學科和藥庫;后勤及辦公用房包含廚房、總務庫房和相關輔助用房;設備用房包含冷凍機房、變配電機房、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和柴油發電機房等。人防工程位于建筑底層,與汽車庫相結合,盡最大可能減少平時管線穿越人防區域,戰時轉換量較小,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地下二層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小于人防應建面積,因此需要在地下一層車庫內劃分3000m2作為作為防護單元。地下二層及地下一層共設置4個防護單元,其中3個為人防汽車庫,1個為物資庫。結合平時南北兩側設置的坡道出入口設置各防護單元的主要出入口。人防防護單元的劃分與防火分區重合,避免管線穿越防護單元隔墻。
地下空間連接兩個住院樓交通核設置醫療主街,寬度3.2m,臨主街北部設置病案庫、放療科和核醫學科的出入口,方便病人進出。醫療科室的下部為院區的后勤輔助用房,包含廚房及后勤庫房。廚房與首層餐廳上下對位,設置送餐電梯,同時在后勤區域設置貨物進出電梯,與首層貨物出入口緊密相連。廚房通過與主街相連通的餐梯為住院病人提供營養配餐。藥庫與首層中心配液上下對位,設置藥梯運送藥物,在首層設置藥物入口。藥庫與距離較遠的門診藥房、住院藥房則通過物流小車運輸,在上述區域均設置物流站點。污物通道設置在醫療及后勤區域的最外邊,連接兩個病房樓的污物電梯,與垃圾暫存及太平間相連通。在整個地下空間中,人流、物流、污物流線分開設置,互補干擾,以最便捷的路由為整個院區提供服務。
設備用房區域位于后勤區域南側,靠近負荷中心,包含柴油發電機房、冷凍機房、消防水泵房、生活水泵房、變配電室等。冷凍機房、消防水泵房對層高的要求較高,且宜貼臨外墻布置,而此區域又位于純地下室區域,因此考慮將兩個機房底板下沉,與走廊之間設置臺階或坡道,在滿足其自身要求的前提下,避免其他區域對層高的浪費。給排水專業西側出戶方向也為純地下室,此處層高壓得較低,因此,規劃3-4跨作為水專業集中出戶區域,設置辦公、庫房等對層高要求較低的房間,保證地下室層高經濟合理運用。項目中還會遇到地下一層是人防區域的問題,水專業出戶比較困難,為了保證層高的經濟性,可以設置管廊,為給排水管路提供出戶路徑,降低覆土降板厚度。
關于地下空間環境的改善和提升,本項目在主街東側,臨汽車庫設置200m2的落客等候區,并與室外下沉庭院相鄰,引入自然光線和通風,為地下病人的活動路線提供一個趣味空間。
6? 小結
通過本項目地下空間設計中問題的分析,認識到大型醫療項目的地下空間設計需注意的幾個問題:(1)同一功能區域,盡量集中布置,有利于各版塊之間有機聯系,便于解決消防問題。(2)梳理地下空間功能流線,避免相互干擾。(3)合理規劃機電專業管線進出戶位置及標高,結合機房布局,確定經濟合理的層高關系。(4)通過庭院、中庭的設置,提升地下空間的環境質量。綜上所示,地下空間設計是綜合考慮各專業要素的系統設計,只有解決好上述主要矛盾,才能使地下空間設計高效、便捷、經濟、合理,與地上空間完美融合成統一的整體。
參考文獻:
[1] 吳錚.醫療建筑地上地下空間一體化設計策略[J].中國醫院建筑與裝備,2012(9).
[2] 王江波,茍愛萍.軌交站域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模式研究——大連軌交站為例[J].四川建筑,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