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秋



[摘要]目的:探討準確判讀高壓滅菌時間的方法。方法:2018年8月成立護理專案小組,將準確判讀高壓滅菌時間選定為活動主題,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對我科手工填寫的滅菌質量追溯記錄本進行現狀分析、問題確立、設定專案目的、制定解決的方法并進行實施,然后進行結果評估。結果:高壓滅菌時間判讀準確率由專案改善活動前的72%提高到活動后的98%。結論:使用時分秒計算器判讀高壓滅菌時間,可以提高讀數的準確率,及時發現滅菌過程中的異常,及時給予處理,確保滅菌安全有效。
[關鍵詞]護理專案;時分秒計算器;滅菌時間;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81-02
壓力蒸汽滅菌物理監測是指將特定的溫度記錄儀探頭置于滅菌器內室靠近排氣口處,滅菌結束將該測定儀聯機讀數確定滅菌周期的運行時間、溫度、壓力,觀察各循環步驟是否與設定值一致[1],監測不合格的滅菌物品不得發放。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物理監測記錄單上的溫度、壓力通過目測即可進行結果的判斷,而滅菌時間需要人工判讀得出數值才能進行結果的判斷。在滅菌周期,滅菌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精準到時、分、秒,而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人工判讀滅菌時間時稍微疏忽將導致判讀結果錯誤或數值不準確,直接影響滅菌結果的判斷或滅菌器運行情況的評估,引起醫療器械的風險。2018年我院消毒供應中心發生2例高壓滅菌時間異常的不良事件,為此我們成立護理質量改善專案小組,開展了護理質量專項改善活動,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護理專案改善活動方案
1.1現狀分析
1.1.1不良事件分析
案例1,工作人員在操作滅菌器時選錯了滅菌程序,結果滅菌時間僅3分30秒就誤判滅菌合格,另一位同事過后發現后及時把物品召回重新滅菌,對病人沒有造成不良后果。
案例2,壓力蒸汽滅菌器B-D測試滅菌時間延長至4分26秒,工作人員沒有發現異常,在物品滅菌的過程中,滅菌時間延長至20多分鐘還沒有結束,檢查發現滅菌器滅菌壓力不足,經維修人員檢測發現滅菌器密封圈漏氣。這2例不良事件,都是工作人員沒有認真判讀物理監測單的滅菌時間引起的。
1.1.2現況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對2018年7月2日至2018年7月31日滅菌質量監測記錄本上記錄的滅菌時間、溫度、壓力進行查檢,結果發現記錄本記錄的滅菌時間與物理監測單的實際運行的滅菌時間存在著比較大的誤差,準確率為72%,如表1。
1.1.3個人訪談專案小組成員針對上述問題進行個人訪談,發現部分工作人員對準確判讀高壓滅菌時間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目前設定的每鍋次滅菌時間為8-10分鐘,遠遠超過規范要求的滅菌時間不低于4分鐘,所以沒有必要進行準確的判讀;其二,部分工作人員認為物理監測單表頭設置的滅菌時間就是實際滅菌時間,滅菌結束直接記錄監測單表頭設置的滅菌時間,導致記錄的數值出現誤差。
1.1.4人工計算出錯物理監測單的滅菌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精準到時、分、秒,而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人工計算時分秒之差時稍微疏忽容易出錯,護士依從性差。魚骨圖分析如:
1.2問題確立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成立護理質量改善專案小組,通過現狀分析、個人訪談、頭腦風暴、魚骨圖分析等,確立活動主題為準確判讀高壓滅菌時間。
1.3專案目的和目標
物理監測是壓力蒸汽滅菌最基本的滅菌質量監控,主要反映滅菌器的功能狀態,關鍵參數包括滅菌的溫度、時間和壓力[2]。其中滅菌的溫度、壓力通過目測即可進行結果的判斷,而滅菌時間則要通過判讀得出數值才能進行結果的判斷。如果:工作人員工作疏忽導致判讀數值錯誤或不準確,直接影響滅菌結果的判斷或滅菌器運行情況的評估。
根據2016版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技術操作規范要求,在相應溫度及壓力下,預真空式壓力蒸汽滅菌器每鍋次最短滅菌時間不少于4分鐘,BD測試滅菌時間為3.5-4分鐘,不能超過4分鐘。目前工程師給我們滅菌器設置的每鍋次物品滅菌時間為8-10分鐘,BD測試滅菌時間為3分30秒。本專案我們規定滅菌時間的判讀數值在設定值的±5秒均為合格,期望高壓滅菌時間判讀準確率達到95%。
1.4文獻查證
自2009年《醫院消毒供應中心》3項標準頒布后,對產品實行全程的滅菌質量控制已成為發展的趨勢和必然[3]。2016版3項標準頒布前后,部分醫院采用信息追溯系統進行復消器械的滅菌質量追溯,把滅菌設備與追溯系統連接,滅菌過程中的物理監測即溫度、時間和壓力等重要數據直接傳送到電腦,可以實時監控并保存在電腦,以便追溯[4]。方水珍等[5]使用質量追溯系統,克服了工作人員工作散漫、隨意的現象,督促工作人員更加規范的工作,也使數據信息質量的準確性大大提高,容易發現消毒滅菌工作中的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差錯[6]。部分沒有條件的醫院,仍采用傳統的手工記錄方法。新標準要求,記錄的物理監測參數至少記錄滅菌階段的溫度、時間和壓力范圍[7]。WS310.1-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要求追溯記錄應客觀、真實、及時,錯誤錄人更正需有權限并留有痕跡[8]。可見準確判讀高壓滅菌時間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及時發現滅菌器的異常狀態,及時給予處理,保證滅菌的效果,更好的保證患者安全,醫患糾紛時可提供舉證倒置的依據。
1.5解決方法及執行過程
1.5.1組織討論曾經發生的2例高壓滅菌時間異常的不良事件,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要求每次滅菌結束必須認真審核各項監測參數是否合格,以便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促進護士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安全責任意識。
1.5.2明確物理監測參數審核流程及方法,要求在審核的每項參數后面打勾,雙人核對并簽名,避免漏項。一級質控人員加強督導檢查,并列入績效考核。
1.5.3邀請滅菌器維護工程師對滅菌過程物理監測的每個參數的意義、作用、正常值等相關知識進行培訓,并把各參數的正常值標注在質量監測記錄本的頁腳,方便監測結果的對照判斷。
1.5.4在網絡搜索帶有計算“時、分、秒”(即。”)功能的科學計算器,并下載安裝到每位工作人員手機上,指導計算時分秒之差的輸人方法,確保人人掌握。
1.5.5執行過程
計劃期:2018年8月1日至8月31日。成立質量改善專案小組,進行現況調查,確立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培訓護士相關知識,在每位護士手機下載時分秒計算器,指導計算輸入方法。
執行期:2018年9月1日至10月8日,在每個滅菌周期結束后,滅菌器操作員使用計算器計算物理監測單上實際運行的滅菌時間,做好記錄,由另一名護士審核確認后雙簽名,判斷所有監測項目合格才可發放無菌物品。
1.6評價方法
2018年10月9日至10月16日,專案改善小組成員采用時分秒計算器,對執行期所有B-D測試及每鍋次物品滅菌物理監測單的滅菌起止時間進行復核,將計算結果與監測記錄本填寫的滅菌時間進行對比。
2結果
整改措施實施后,滅菌時間判讀準確率從72%提高到98%。如表二
討論
滅菌時間是壓力蒸汽滅菌質量物理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滅菌物品放行的最后一道關卡,如果判讀數值不準確或錯誤,會直接影響滅菌效果的判斷,可能會將沒有達到滅菌水平的“有菌”器械用于患者,導致患者發生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本改善專案實施后,護士判讀滅菌時間準確率明顯提高,沒有再次發生滅菌時間異常的不良事件,護士滿意。此方法科學有效,操作簡單,無需增加成本,護士依從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劉曉霞,閆虹.20家醫療機構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效果監測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7):748-749.
[2]黃靖雄,何珉,王之棟壓力蒸汽滅菌監測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12-14.
[3]任迎春,趙新蘭,謝鴻雁,等.寧夏39所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滅菌質量控制現狀調查[J].當代護士,2018,25(20)(中旬):106-108.
[4]楊倩倩.信息追溯系統在復用器械流程管理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8,25(35)(中旬):169-170.
[5]方水珍,段琳,張齡珍質量追溯系統在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23(33):19-22.
[6]王書賢,范桂芳,謝玉芳.可追溯系統在消毒供應中心的應用體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5):974.
[7]胡國慶,陸燁.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消毒滅菌新標準解讀[J].預防醫學,2018,30(1):1-4.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第1部分:管理規范:WS310.1-2016[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