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苗


[摘要]目的探究重癥醫學科(ICU)應用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臨床應用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ICU收人的建立人工氣道患者9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46例,對照組予以0.9%NS微量泵持續輸注法,觀察組采取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比較兩組干預效果。結果觀察組良好為84.78%,高于對照組58.69%,不足為10.87%,低于對照組28.26%,過度為4.35%,低于對照組13.04%,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并發癥率為28.26%,低于對照組2.17%,兩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ICU中應用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干預,能有效維持氣道濕化效果,降低呼吸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關鍵詞]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臨床;重癥醫學科;效果
[中圖分類號]R76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4-163-02
重癥醫學科(ICU)收入患者多為危急、病情急患者,因疾病病情需開展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患者原有呼吸道形態破壞,對空氣加濕、加溫及自然防御功能降低,痰液不易咳出及不易被吸出。傳統生理鹽水微量泵泵人,微量泵無加溫功能,泵入液體濕冷,氣道一直處于直接開放狀態,患者氣道干燥,濕化效果欠佳[1]。為解決上述弊端,針對停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又未拔管患者,通過利用呼吸機自身濕化罐加濕加溫功能,氧氣通過濕化瓶進人帶電狀態下的呼吸機濕化罐,從另一端進入患者呼吸道,患者呼氣從另一端斷開呼吸機管路呼出,患者能通過自身呼出蒸汽、呼吸機濕化罐并予以加溫加濕功能,發揮氣道濕化作用。為此,文章就ICU中應用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臨床應用效果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5月我院ICU收人的建立人工氣道患者9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納人標準:①納入對象均伴有呼吸障礙,需實施氣管插管輔助治療者;②臨床一般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持續予呼吸機輔助通氣患者;②孕期及哺乳者。對照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20~81歲,平均(56.7±1.3)歲,插管時間3~1ld,平均(5.8±1.3)d,觀察組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21~81歲,平均(56.9±1.4)歲,插管時間3~1ld,平均(5.9±1.2)d,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0.9%NS微量泵持續輸注法,將60ml0.9%NS與延長管連接后,去掉頭皮針,排氣后并固定注射器于泵上,調節排注速度,維持在5~10ml/h。觀察組予以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具體操作如下:用物準備:手消毒液,呼吸機濕化罐一個,滅菌用水一瓶,中心吸氧氧裝置一套、氧氣管一根、檢查手套一副,必要時準備電源插排一個。操作步驟:遵醫囑停用呼吸機,帶有氣管導管,不上呼吸機患者備濕化罐。斷開呼吸機出氣端管路,連接氧氣濕化瓶至中心供氧端、氧氣瓶裝置。調節氧流量,維持在8~10L/min。
將氧氣管放置呼吸機濕化罐內,確保氧氣管侵入濕化罐滅菌用水液面以下,調節濕化罐溫度維持在4~6檔之間。觀察患者面色、甲床以及指脈氧等情況,洗手并做好記錄。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濕化效果進行比較,分為良好[2]:痰液呈現米湯或白色泡沫樣,經吸痰接頭內壁無滯留痰液。不足:痰液外觀呈現明顯粘稠,呈現黃色且伴有血痂,吸痰負壓過大導致吸痰管塌陷,接頭內壁存在大量痰液滯留,難以被清水沖洗干凈。過度:痰液過度稀薄,需不斷吸引。并對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包括肺部感染、氣道黏膜出血、痰液阻塞。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氣道濕化效果比較
觀察組良好為84.78%,高于對照組58.69%,不足為10.87%,低于對照組28.26%,過度為4.35%,低于對照組13.04%,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正常健康人群中,人體上呼吸道對干燥空氣具有加濕及加溫作用,上呼吸道主要功能能促使吸入空氣溫度提升至適宜溫度,使得空氣中濕度轉化至適宜濕度[3]。對臨床氣管插管、氣管切開患者而言,若患者上呼吸道打開,喪失原有功能,此時千燥空氣會直接進人呼吸道及肺部,會刺激氣管內黏液纖毛系統,造成纖毛運動頻率減慢及停止,此時氣管內水分丟失,造成異物清除能力大大降低,痰液千燥并結痂,堆積至氣管內及肺底部,由于肺部溫度及濕度適宜,造成病毒及細菌存活[4]。
微量泵NS持續輸注法作為常規氣道濕化方式,操作簡單且易行,但通過開放的氣道內持續輸注,會將細菌帶人至氣管內,增加感染發生機率[5]。對臨床合并咳嗽反射患者,生理鹽水滴入氣道后會造成一定刺激,大量氣體進人呼吸道,痰液伴隨著咳嗽進一步縱深轉移并進人肺部,肺內感染發生機率顯著增加,易誘發支氣管痙攣并加重缺氧。加溫加濕氣體給氧能將粘稠痰液稀薄,減少肺部噦音及管道阻塞發生率[6]。氣體能通過濕化裝置及通氣管道彌散緩沖降低直接給氧狀態下致痰痂形成缺陷,充分保證病人氧供,改善缺氧狀況。文章研究指出,對臨床ICU氣道濕化患者,予以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能顯著提高氣道濕化效果,并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P<0.05。文獻指出[7],與傳統微量泵入NS方法比較,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方法效果顯著,廣泛應用于ICU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不上機患者。我科無專用氣道濕化器,通過改良氣道濕化法,其效果顯著優于傳統微量泵持續NS泵人法。對部分發達地區而言,ICU氣道濕化多采取人工鼻及濕熱交換器,上述方式可保障患者氣道濕化,且不良反應少,但上述耗材價格昂貴,加重病人負擔。同時,對部分基層醫院而言,由于基層醫院中基礎設施及設備落后,人員技術水平層次不齊。我院改良氣道濕化法,操作簡單,所應用材料獲取渠道容易,且價格低廉,其中管路所采用為硅膠管,經過消毒滅菌后可反復多次應用,能減輕病人經濟負擔,適用于基層醫院。
綜上所述,ICU中應用加溫加濕氣道濕化法干預,能有效維持氣道濕化效果,降低呼吸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劉芳,許亞紅,張睦毅等.重型腦損傷并機械通氣病人加溫加濕器水位控制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16,(7):815-818.
[2]劉芳,龔立超,阮征等.重癥腦損傷機械通氣患者加溫加濕罐水位控制的臨床驗證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20):33-35.
[3]吳麗娟.關注呼吸衰竭治療的新技術——加溫加濕經鼻高流量氧療]中華醫學雜志,2017,97(5):321-324.
[4]包志丹,王魯春,凌厲等加溫加濕高流量吸氧在早產兒CPAP撤離后的應用[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1):1381-1383.
[5]姬改娜,杜延玲.高流量加溫加濕鼻導管吸氧療法的研究現狀[D].臨床肺科雜志,2017,22(12)2305-2308,2323.
[6]蘇珊珊,顏溶溶,王黎暉等.雙加熱式自動加溫加濕聯合霧化吸人在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J].福建醫藥雜志,2017,39(6);172-173.
[7]李尊柱,孫建華,德吉央宗等.高海拔地區人工鼻和加溫加濕組合裝置應用效果的比較研究].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8,34(36):281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