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易 銳
南充市現有森林面積達到767.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1.03%,森林蓄積量2428.6萬立方米,國省森林公園7個、自然保護區2處,國有林場3個。全市有Ⅰ級火險區3個(儀隴縣、南部縣、閬中市)、Ⅱ級火險區2個(順慶區、高坪區)。
一是山高林密隱患多,預防監測難度大。轄區大量分布以柏類、櫟柏類、榿柏類為主的人工純林,其林下枯枝落葉茂密,不易分解且容易著火,林下可燃物載量不斷増加,成為森林安全的巨大隱患。二是森林資源增長快,森林防火任務重。隨著全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及嘉陵江兩岸綠化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的實施,森林覆蓋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不斷提高,可燃物增多,發生森林火災的潛在危險性越來越大。三是林區人為活動頻繁,野外火源管控難度大。南充市人口居四川第二位,人員密集,進入林區從事經營、旅游的人員逐年增多,野外生產、生活用火點多面廣 ,管理難度極大。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防火能力較弱。全市森林防火基礎設施薄弱,缺少專業森林消防隊伍,防控能力不強,處置森林火災能力較低。
落實“三個責任”,強化工作執行力。一是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行政首長負責制覆蓋到森林火災預防和撲救的全過程。市委、市政府定期召開專題部署會、視頻調度會,要求“真重視、真正抓、真碰硬”和“三個務必到位”做好工作。各級領導帶隊深入林場一線全方位開展督查指導,現場發現問題、現場督促整改。各縣(市、區)切實履行屬地管理責任,主動作為、主動推進、主動落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二是落實行業主管責任。按照“全市一盤棋、協同抓防控”工作要求,林業主管部門牽頭,切實做好了組織協調、督促檢查等各項日常工作;同時,應急管理、氣象、公安等森林防火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三管三必須”要求,齊心協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三是落實基層管護責任。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工作要求,落實鄉鎮長、村長、組長、家長四級基層管護體系,發揮村民巡山護林和村民輪流掛牌值班“兩項”制度作用,積極依靠、充分發動基層組織力量,確保林區林地守護巡查“無死角”。堅持誰所有誰負責、誰經營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原則,嚴格落實經營單位主體責任,最大限度降低火災發生風險。
構建“四個體系”,筑牢森林防火墻。一是健全組織體系。及時調整充實了森林防滅火指揮部人員,明確各部門的防火職責。市森林防火指揮部、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主動擔當,主動作為,寧可抓重,不可抓漏,做到山上有人巡,林區有人護,用火有人管,火情有人撲。二是健全責任體系。把防控責任層層落實到公墓、到墳場、到山頭、到地塊,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一級對一級的責任體系。強化工作督導,森林防滅火指揮部定期開展蹲點駐守督導。三是健全制度體系。落實火源管控行政首長負責制和24小時領導帶班制度,強化值班值守調度。落實林火衛星熱點核查“零報告”制度,做到“有火必報、報撲同步”。嚴格執行用火審批制度,做好祭祀、農事用火管理,防止私燒亂點。落實宣傳教育制度,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森林防火,到戶上墻,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四是健全監管體系。落實巡山護林和掛牌輪流值班制度,組織開展“兩監管兩檢查”活動,嚴格監管野外用火,嚴格監管重點人員,重點時段專項檢查,關鍵部位反復檢查,確保火源不入林、火種不上山。
開展“五大行動”,打贏防火保衛戰。一是開展基礎巡護行動。全市設立森林防火臨時檢查站點187個,落實生態護林員、巡山護林員6986人,對重點部位、重點時段嚴防死守,對重點地段、重點人群看緊盯牢,做到“逢人必問、逢火必管、逢煙必查”。二是開展重點排查行動。針對國有林場、森林公園等重點區域,深入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和集中整治行動。堅持提早整治、隨時發現隨時整治、集中整治和常態化整治相結合,及時下達隱患整改通知書并整改。加強林區輸配電設施巡查力度,消除電力通道和鐵塔設備等倒塔、斷線、掉串、碰線等故障隱患。三是開展隱患清理行動。在各級國有林場、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重點區域,采取割、摟、拔、清、運和計劃燒除相結合的辦法,最大限度地減少林下可燃物載量,有效預防和減少森林火災的發生和蔓延。四是開展防火執法行動。森林公安到森林中去、到火情現場去、到基層一線去執法辦案,嚴打違規用火。對在林區隨意燒香燒紙、燃放鞭炮、野炊燒烤、吸煙玩火等用火行為,及時制止并依法從重處罰。五是開展能力提升行動。分級、分類、分期、分批,多層次、全覆蓋持續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請省防火辦、應急管理廳、省消防救援總隊專家對指揮部成員單位、國有林場、森林公園、3A級以上景區等重點單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各縣(市、區)通過舉辦專業知識講座和應急演練等方式,組織鄉鎮(街道)領導、林業員、護林員培訓。各級機關部門、大中小學校、各相關單位、企業,借助社會力量開展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