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君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印發《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試點實施辦法》的通知【法〔2020〕11號】,從而啟動了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的序幕,作為改革內容的一部分,小額訴訟程序的改革呈現了不少的亮點。

民事訴訟程序繁簡分流改革的目的就是全面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糾紛解決需求,維護當事人合法訴訟權益。基層法院對部分案件實行一審終審,即“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單金錢給付類案件,標的額為人民幣五萬元以下”的案件。當然,人民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簡單金錢給付類案件,當事人雙方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可以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
案件標的額不是判斷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絕對條件,下列案件不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一)人身關系、財產確權糾紛;(二)涉外民事糾紛;(三)需要評估、鑒定或者對訴前評估、鑒定結果有異議的糾紛;(四)一方當事人下落不明的糾紛;(五)其他不宜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糾紛。
適用小額訴訟審理的案件,法院應當向當事人告知審判組織、審理期限、審理方式、一審終審等相關事項。經人民法院告知放棄答辯期間、舉證期限的法律后果后,當事人明確表示放棄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開庭審理。
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放棄答辯期間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征得其同意的基礎上,合理確定答辯期間,但一般不超過七日。當事人明確表示不放棄舉證期限的,可以由當事人自行約定舉證期限或者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但一般不超過七日。
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可以比照簡易程序進一步簡化傳喚、送達、證據交換的方式。但簡化不代表省略,須保證當事人答辯、舉證、質證、陳述、辯論等訴訟權利。開庭可以直入主題,原則上一庭結案,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的才能再次開庭。因此,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要放棄打持久戰的準備,庭前必須準備好開庭所需的證據,久拖不決的現象將不復存在。
當你拿到適用小額程序審理案件的判決書時,或許會感覺想象不到的簡單。因為這類判決書只要求主要記載當事人基本信息、訴訟請求、答辯意見、主要事實、簡要裁判理由、裁判依據、裁判主文和一審終審的告知等內容。
對于案情簡單、法律適用明確的案件,法官可以當庭作出裁判并說明裁判理由。對于當庭裁判的案件,裁判過程經庭審錄音錄像或者庭審筆錄完整記錄的,人民法院在制作裁判文書時可以不再載明裁判理由。判決書的說理部分是重要的一項內容,一般來說占據著判決書相當大的篇幅,這項內容的省略,或許會讓一部分當事人感覺有些不適應。
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出現下列情形時可以轉化為簡易程序審理:(一)當事人認為案件不符合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條件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異議,經審查認為異議成立的;(二)當事人申請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追加當事人,致使案件標的額在人民幣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且一方當事人不同意繼續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三)當事人申請增加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追加當事人,致使案件標的額在人民幣十萬元以上或者不符合小額訴訟程序適用條件的;(四)當事人提出反訴的;(五)需要鑒定、評估、審計的;(六)其他不宜繼續適用小額訴訟程序的情形。
適用小額訴訟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中發現案情疑難復雜,并且不適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裁定轉為普通程序審理。由小額訴訟程序轉為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一般不得再轉為普通程序審理,但確有必要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