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敏
[摘? ?要]服務學習是美國用于培養公民責任的實踐教育模式,與我國少先隊活動在教育目標與方法上具有契合性,有利于解決少先隊活動的現實問題。文章基于服務學習的教育經驗,提出“一體三翼”的應用設想,探索少先隊活動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服務學習;少先隊活動;應用設想
少先隊活動已于2012年納入國家規定的必修活動課,雖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但育人實效不佳。少先隊活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而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是美國公民教育的成功舉措,二者的教育目的具有類同性。因此,可借鑒服務學習的理念探尋少先隊活動實施的新思路。
一、服務學習:實踐教育模式的他山之石
服務學習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彼時學校課程設置陷入不符合學生需求的困境。當時,教育界注意到經驗學習和社會服務的教育價值,于是出現了“服務與學習相結合”的學術討論,這是服務學習的萌芽。到了80年代,美國面臨“國民社會責任感降低、青少年犯罪率升高”等社會問題,因而專門頒布教育法案,將服務學習規定為塑造學生公民責任的實踐教育手段,這使得服務學習在制度支持下迅速發展[1]。
服務學習是指“學生在積極參與社區服務活動過程中獲得學習和發展的一種模式。它既能夠符合社區的實際需要,又可以將課程教學和社區服務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超越課堂,延伸至社區”[2]。服務學習衍生于志愿服務,但另有創新和側重。比如,服務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習目標的實現。服務學習具有五個循序漸進的活動環節,依次是調研、準備與計劃、行動、反思、展示。其中,反思是服務學習的關鍵,通過反思能將服務體驗轉化為學習經驗。
服務學習的本質是經驗學習,其理論基礎主要是杜威的經驗教育理論。杜威提倡學校正規學習要與社區非正規的經驗學習相結合,他認為人應該在社會生活中通過群體接觸、社交影響來積累道德經驗和習得知識技能,而“經驗學習的最佳場所是社區,到社區中探究能使人的道德、智力、情感與民主基礎相連接”[3]。基于此,服務學習的宗旨是通過連接“服務”與“學習”來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社區精神與公共參與能力。
二、少先隊活動:現實困境與合理借鑒
服務學習應用于少先隊活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因為其能夠解決少先隊活動的現實訴求,為少先隊活動探索優化路徑。
1.困境待破:少先隊活動的現實訴求
(1)理論瓶頸尚未突破。少先隊活動在理論層面存在短板。一是理論指導缺位,致使“少先隊活動的本質屬性未能被正確把握,與班級其他活動的界限模糊”[4]。二是實踐經驗歸納為理論的難度較大。少先隊輔導員多由學科教師兼任,既未充分儲備少先隊專業理論,又很少將精力投入到少先隊教研工作中,導致少先隊活動的目標導向性、內容邏輯性、實施連貫性均不明晰。
(2)少先隊員主體性遭到弱化。《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少先隊活動具有兒童性”“要充分尊重少年兒童主體地位”[5]。然而,當前少先隊活動的主體概念弱化問題嚴重:一是“主動弱化”,體現在少先隊員對自身主體地位認識不足,身份認同和情感卷入皆浮于表面,將發揮主體性的權利拱手相讓;二是“被動弱化”,表現為輔導員把少先隊員視為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過度預設活動且偏離兒童主體需求,不足以提高少年兒童的活動參與興趣和組織認同度。
(3)教育空間窄化。《少先隊改革方案》指出“少先隊與社會銜接不夠緊密”,要求“鼓勵和推動各級少先隊組織積極開展有利于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各類校外實踐活動”[6]。但受限于對少年兒童安全的顧慮、學校偏重學科知識教授、教師精力分配不均等因素,少先隊活動存在教育空間窄化的問題。大多數活動局限在校內,對社區等校外資源的整合度偏低,不利于形成完整有機的少先隊教育生態,也無益于少先隊員社會適應性的培養,更可能造成少年兒童對社會、社區乃至社會群體缺乏共情能力和責任意識。
(4)教學方法單一且忽視反思評價。當前少先隊活動課程的實施常陷于兩個教學誤區,難以取得高質量的教育效果。一是課堂化情況較普遍。活動設計不太貼合少先隊員的興趣,慣用的灌輸式教學法與少先隊員的感知水平不相符,這對少先隊員政治意識的啟蒙和道德內涵的理解作用不大。二是活動程序過于簡單,缺乏反思與評價。調查發現,大多數少先隊都缺少一套完備的活動評價方案,而且大部分輔導員在活動開展中和結束后均缺乏及時評價兒童表現的意識[7]。
2.合理借鑒:服務學習之于少先隊活動的價值
(1)服務學習的優勢。將服務學習應用于少先隊活動,是取長補短的有效做法。第一,服務學習在經驗學習理論的驅動下發展,恰好可彌補少先隊活動在理論層面的短板。第二,服務學習強調兒童主體性,由兒童主導活動環節,這有利于促進少先隊活動體現兒童的主體性。第三,服務學習突破學校與社區的教育邊界,利用社區為少年兒童創設真實生動的學習情境。當然,社區不是唯一的服務現場,它真正突顯的優勢是服務學習善用包括社區在內的各類環境資源,因而服務學習耦合社區資源的思路可用于解決少先隊教育空間窄化的問題。第四,服務學習重視反思,通過引導少先隊員對服務體驗情況進行反思和評價,將有利于深化少先隊員對道德品質的理解。
(2)服務學習與少先隊活動的契合度。在目標上,服務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具有品格塑造的功能,教育效果已得到驗證,而少先隊活動是我國為了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而專門設置,二者就此具有契合性。在方法上,服務學習貫徹的是杜威提出的“做中學”等實踐教學方法,而少先隊活動的屬性是實踐性,主張以實踐活動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故二者的教育方法相契合。
三、“一體三翼”:
服務學習應用于少先隊活動的設想
受服務學習的啟發,在此為少先隊活動提出“一體三翼”的應用設想,即:以少先隊活動為核心(“一體”),將服務學習分別作為少先隊活動的指導理論、活動內容和教學模式(“三翼”)。
1.以服務學習的理論基礎為指導
服務學習具有理論基礎,如學習者中心論、互惠理念和做中學原則,并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理論特色,如教學五階段論和反思觀點。少先隊活動可將服務學習納為指導理論,在理論教研方面積極作為。例如,基于少先隊需求來編制服務學習手冊,系統介紹服務學習的理論知識及適用案例,供少先隊教育工作者研習;以服務學習為借鏡,定期組織輔導員召開教研會議,反思活動情況,交流教學經驗;邀請服務學習研究領域的學者與輔導員一同觀摩少先隊活動公開課,從服務學習的評價視角展開研討,促進少先隊活動質量的提升。
2.參考服務學習的活動內容
服務學習本身是以志愿服務為行動內容來完成學習目標的一種活動,這可以成為少先隊員參與社會實踐的新契機。少先隊在選擇活動主題時,可組織少先隊員參與服務學習活動,具體做法是:結合少先隊的教育需要,依據服務學習的教育理念和行動程序,利用當地社區資源進行服務學習活動的校本課程開發,以發揮活動的實踐育人功能。
3.借鑒服務學習的教學模式
參考服務學習的五階段行動模式,有利于優化少先隊活動流程、貫徹體驗式教學方法,從而彌補少先隊活動流程簡單化的缺陷。服務學習屬于延續性活動,活動周期可以是一周、一個月或一學期,并在此周期內逐步落實五個教學環節[8]。一是調研環節。輔導員在充分考慮少先隊員的人數、年齡等客觀因素的基礎上進行人員安排,帶領隊員到服務地點調研,由隊員以合作形式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人物訪談、資料分析等方法選擇服務主題。二是準備與計劃環節。服務學習的計劃由少先隊員討論產生,至少包括實施的目標、時間、地點、經費、流程等要素;輔導員在計劃階段的角色是指導者,要觀察隊員的表現,適時介入,為隊員提供咨詢,確保服務的可行性。三是行動環節。即正式到服務現場執行服務計劃,服務方式有直接服務、間接服務、宣傳或文藝傳播活動等,皆由少先隊員自主選擇,輔導員僅提供參考意見。四是反思環節。反思不限于服務學習的各個階段,反思內容可以是社會觀感、自我認識等;反思方法既包括日志寫作、演講等結構化反思,也包括訪談、角色扮演等非結構化反思。五是展示環節。展示是服務學習全過程的綜合集成,是少先隊員收獲和分享學習成果的重要儀式,更是對其學習成果的慶賀與認可。展示環節要求隊員、被服務者、輔導員共同參與,通過讓隊員接受感謝信、徽章、獎狀、實踐證明等方式來肯定他們的參與和貢獻,見證他們的學習與成就,從而增強他們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9]。
參考文獻
[1]王莉.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的實踐育人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3]潘洪建.有效學習與教學——9種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李玲玉,卜玉華.少先隊活動課的性質初探[J].現代教學,2015(20):21-24.
[5]全國少工委.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EB/OL].http://61.gqt.org.cn/wjk/2015/zsf/201509/t20150930_747964.htm.
[6]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少工委.關于印發《少先隊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http://cdn.k618img.cn/61gqt/wjk/pdf/201704/P02017042534 7625951415.pdf.
[7]唐永鵬.當前小學少先隊活動開展的常見問題及對策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10):114-119.
[8][9]凱瑟琳·伯杰·科.服務學習指導大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責任編輯?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