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瀟 雷靂
對于青少年來說,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是“我是誰”,而他們為尋找答案而努力搜集到的信息,也為其未來的成長提供了無數種可能。但如果青少年收到的是貶低他們能力或價值的信息,那么他們也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事實上,青少年在步入成年后的安全感,與其父母如何回答自身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關,這個問題就是“我還重要嗎”。
1.父母為什么會認為自己不再重要
為什么青春期以前兒童的父母不會懷疑自己的重要性,而青少年的父母會質疑自身的價值呢?一是因為青少年在努力證明自己可以獨立生活時可能會將父母推開。雖然他們并非總是感覺良好,但為了可以獨立探索世界,他們會努力說服自己“不需要父母”,即使內心知道并非如此。二是因為文化制造了一系列有關青春期的虛構故事,使父母在孩子最需要他們時被邊緣化了。
2.分辨青少年的“虛”與“實”
父母必須要改變對青少年的虛構表述,并將其替代為事實描述。
一是青少年是超級學習者。他們在現有知識的邊界尋求令人激動的體驗。當成年人能夠設定清晰的邊界并創造新的機會時,青少年將更有可能在安全區內進行探索。這個事實應取代“青少年常冒險”的虛構故事。
二是青少年非常在意父母的看法和幸福。青少年可能越來越需要和同齡人在一起,但父母依然對他們的影響很大。這個事實應取代“青少年不在乎他們父母怎么想”的虛構故事。
三是青少年有能力站在幾乎是成年人的水平上思考問題,但同時大腦的情緒部分也容易被激活。當語氣強烈和居高臨下式的對話激活了大腦的情緒中樞時,情緒會占主導地位并使理性思考能力降低。所以,和青少年交談的方式將顯著影響他們的思考能力。這個事實應取代“青少年不可理喻”的虛構故事。
四是青少年非常理想主義,他們在乎正義并且會思考更美好的未來。青少年可能確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他們仍然被自己的同情心、同理心和想要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愿望驅動。這個事實應取代“青少年都很自我中心”的虛構故事。
五是青少年關心自身的安全,并且想要獲得來自成年人的教導。青少年不想被控制,并試圖通過生活經驗獲得智慧,而這種智慧正是源于對自己幸福的關心。這個事實應取代“青少年認為自己無敵”的虛構故事。
3.父母應堅信“我很重要”
親近不代表時刻圍繞,重要不代表隨意干涉,堅定可靠的存在和無條件的愛才能使孩子步入成年后認為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所以,父母應該樹立“我很重要”的信念,并且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從而指導孩子成為內心健康而又有益于他人的最好的自己。
資料來源: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intl/blog/raising-resilient-children-and-teens/201912/the-big-question-parents-teens-are-asking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