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瑰碩 楊麗麗
[摘? ?要]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和學校特色化辦學是當今世界教育教學的發展趨勢,而與之相應的新的育人模式必須和人的生命生活本真相契合。學??梢劳卸嘣蛇x擇的課程、專業發展的教師和自主發展的學生,發掘每個人的生命潛能,喚起每個人的尊嚴意識,培育自覺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生命生活教育;特色化;全面發展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中指出,要切實改變普通高中“千校一面”的狀況,注重普通高中學校的文化建設,鼓勵普通高中依據地方文化特色、學校自身歷史和學校定位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把普通高中學校建設成社區文化與教育中心;鼓勵普通高中根據地方特色和學校實際自主選擇學校定位、培養目標和發展模式;鼓勵學校形成鮮明的教育理念和個性化的教育實踐模式,大力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這一重要論述為今后我國高中學校特色化辦學指明了方向。
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中學在對學生成長和學校辦學方式的深入思考中,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出了“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嚴”的思路,目的是讓學校教育由單純的工具價值向人文價值及社會擔當轉變,全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特色化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
1.多元課程開發與選擇的自由
課程是學校育人目標、辦學理念的載體。課程選擇要自由,首先體現在課程結構要多元化,要有可選擇性。學校應該在開足開齊國家課程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定位,努力構建涵蓋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常規課程和特色課程的學校特色化課程體系。
課程是學校特色的基礎和要點。學校依據課程多元可選擇的原則,提出了“涵養生命,潤澤人生”特色課程體系的構建思路,制訂了《校本課程方案》,組建了課程開發小組。一方面,在課程開發中滲透與生命生活息息相關的理念;另一方面,依托天水市獨有的地方資源打造體現地域特色和生活特色的課程,最終成型為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并且通過“非遺”進校園、伏羲文化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多種渠道,極大地豐富了學校課程和學校文化的多樣性。
2.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自由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教學是學校發展的根本。學校提出了“三課兩轉變一核心”的教學文化理念,要求一線教師緊緊圍繞“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學生”這一核心,立足課程、課標、課堂這三“課”,努力實現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兩個轉變。
一是創設寬和、自由、多樣化的教師發展空間,營造寬松、民主的教研氛圍,并采用專家引領、文化引領和價值引領等多種方式,促進教師轉變觀念。二是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高效課堂模式建構,尊重每一位教師的獨特個性,倡導獨立思考、敢于探索的教師文化,激發教師參與教育教學、課題研究和課程開發的積極性,促進學校教學、科研和教育的全面繁榮。三是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并鼓勵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形成獨具個人特色的教學風格和模式。
3.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自由
一是學生學習的自由。學生學習的自由是學生自由的關鍵,是學生從自主走向自覺的重要轉變。一方面要培養學生自主自覺學習的自信力,另一方面要提高教師對學生的他信力。“管是為了不管”,教師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去自治自理。這樣,學生在自信的前提下,會自尊自律,進而自強自立,漸漸達到“信、愿、行”的統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學生學習的自由主要體現在課堂學習的自主上。學校借力于課程改革來打造高效課堂,提倡互動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和主人,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理性精神。要求教師立足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實施情景化教學,從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現象入手,拉近生活和課程學習的關系,并且重視課堂的對話過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現“以對話為中心”的教學。除此之外,要求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自由天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進而實現主體課堂、快樂課堂、高效課堂。
二是學生社團活動的自由。學生可以自由地加盟自己喜歡的社團,在課余時間組織并開展一系列自愿自主、自導自演的活動。學校通過搭建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演講比賽、歌詠比賽、辯論會、運動會等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里找到自己的“根據地”,將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愛與歸屬感。
三是學生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的自由。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既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又能培養他們自立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的思想意識。
4.特色班級建設和管理的自由
一是建設班級文化,爭創特色班級。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在班級建設過程中發揮著調節與約束的功能。學校以“魅力班級”建設為抓手,以“學風改進”為契機,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班級乃至學校的主人。學校倡導“一班一模式,一班一品牌”,鼓勵班級創建自己的班徽、班旗、班級口號、班級目標和班級特色,以此增強班級凝聚力,激勵學生進步?;趯W校制定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各班完成了教室書架的建設,通過購置或捐贈圖書設立了“讀書角”,創建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二是建設廊道文化,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學校布置了廊道的每一面墻壁,鼓勵各班將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和亮點展示出來。如設置道德之星、文體之星、學習之星等,營造良好育人氛圍,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三、特色化育人模式的創新
學校在探索個性化育人模式和創建特色學校的過程中,從辦學理念、實驗方案、管理與運行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并有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創新。
1.辦學理念的創新
學校提出了“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嚴”的特色辦學理念,以“生命生活”為主題,以“自由尊嚴”為追求,使教育回歸本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因此,學校要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毅力、堅定的意志、豐富的情感、濃厚的興趣、獨特的好奇心、強烈的進取心和創新精神,以助力學生適應未來社會需求,進而實現師生個體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同頻共振。
2.育人模式的創新
學校辦學以多元課程為載體、多樣活動為平臺,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定位準確,易于運行。學校將育人模式的重心下移,定位在多元可選擇的課程的開發和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與實踐上,以喚醒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和生活信念”為宗旨,從課程設置、教學改革與多元評價入手,注重形式的多樣性和選擇的自由性,注重內容關注生命和貼近生活。學校以特色課程、高效課堂和社團活動為平臺,從學生發展的需要以及學校的資源條件出發,一方面開足開齊國家課程,另一方面做好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創新,因校制宜地構建學校特色課程體系。多元化的課程設置是學校特色形成的重要基礎,而最大化地提高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度又是學校特色形成的關鍵。
3.管理模式的創新
學校以文化浸潤為手段,以“自尊尊他”為原則,通過文化立校、特色辦學,更好地促進了學校內涵式發展?,F代教育的歸宿是提高師生的生命意識和生活尊嚴感。為此,學校通過構建“涵養生命,潤澤人生”特色課程體系,進一步喚醒了師生“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嚴”的意識,濃厚了“知書達禮,自尊尊他”的學校文化氛圍,形成了平等和諧、融洽互敬的新型師生關系。
特色學校的管理不再僅僅依靠冰冷枯燥的規章制度,而是更多依靠廣大師生的高度自覺,民主而有序,團結而可親。教師通過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開發選修課程,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進而增強教書育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學生通過自由選擇學校的特色化選修課程,拓寬知識視野,培養專業興趣,并為自己的生涯發展作出初步規劃,而且在自由選擇和自覺學習中增強了生命的價值意識,提升了生活幸福感。
四、結束語
總之,學校在“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自由、崇尚尊嚴”的辦學理念引領下,對個性化育人模式進行了多方面的實踐探索,依托多元可選擇的課程、專業發展的教師和自主發展的學生,把生命生活教育理念切實地融入多元課程的開發和構建中,并落實到課堂教學上,引導學生達到“思想活躍、學習主動、活動積極”的良好狀態,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能力,為他們成為自覺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這種實踐探索也讓教師在與學生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實現了專業進步,切實感受到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幸福和快樂。
(責任編輯? ?張慧籽)